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5367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获得具有明亮、宽视角和高品质的显示、并具有良好响应速度的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在一侧具有电极的一对基板10、25、以及在所述一对基板间通过所述电极夹持的液晶层50,并具有多个点区域D1-D3呈平面排列的显示区域。所述液晶层50包含其初期取向状态为垂直取向的液晶,像素电极31具有在一个点区域内的多个岛状部31a-31c、以及对邻接的所述岛状部31a-31c进行相互电连接的连接部31d、31e。岛状部31a…、31b…、31c…构成为俯视为交错式格子状的排列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计算机或移动电话等的电子设备等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得到了使用。一般地,在一对基板之间夹置有由TN(扭曲向列)液晶等构成的液晶层的结构适于应用。但是,这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视角窄的问题,最近已开始使用具有宽视角的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该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需要对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进行适当的控制,并为此提出了各种方案。例如,在下述文献1中,将构成显示的最小单位的1点区域内的电极又分成多个岛状部。这些岛状部沿m行n列的矩阵状的正方格子或长方格子排列。通过这种结构可以进行均匀而稳定的垂直取向液晶的取向控制。在现有的液晶电视等的11行4列、8行3列中形成排列有上述岛状部的点区域时使用该技术。专利文献1特开2003-43525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适于通过减少点区域内所配置的岛状部的数目而实现更高清晰(即点节距更小的)显示。而本专利技术者在试验上述技术的高清晰液晶显示装置的适用程度时,发现对应于仅减少点区域内的岛状部的数目而使得点区域狭小化,显示变得更暗、响应速度发生迟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获得具有明亮、宽视角和高品质的显示、并具有良好响应速度的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它具有在一面侧具有电极的一对基板、以及在所述一对基板间通过所述电极夹持的液晶层,并具有多个点区域呈平面排列的显示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层包含其初期取向状态为垂直取向的液晶,在所述一对基板的电极中至少其一的电极具有在一个点区域内的多个岛状部、以及对邻接的所述岛状部进行相互电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多个岛状部在所述显示区域中排列成俯视为大致蜂巢状的结构。在具有在1个点区域内排列有多个岛状部的电极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当施加电压时在各岛状部的边端部所生成的倾斜电场而使得垂直取向的液晶朝向岛状部的中央侧取向,从而可以进行在全方位具有均匀的视角特性的显示。但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者的研究,在相关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对于随着岛状部的尺寸不同而获得的不同的显示特性,当偏离最佳范围时,响应速度以及透射率(反射率)下降,显示品质也降低(具体见实施例所述)。另一方面,对于在1个点区域内多个岛状部排列成正方格子状的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由点区域的大小以及在该点区域内排列的岛状部的个数来决定1个岛状部的大小,所以岛状部的大小的自由度减小,基于岛状部的大小,当岛状部过大时会造成响应延迟,而过小时会造成透射率降低。此外,当岛状部排列成正方格子状时为获得良好的取向控制性的岛状部的形状接近为圆形,从而造成该岛状部之间的非显示区域扩大、开口率降低而显示变暗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配置所述岛状部时将其构成为俯视为交错式格子状的排列结构。通过如此配置所述岛状部,可以提高岛状部的平面充填度,并且与排列成正方格子状时相比可以具有较高的自由度从而可以变更岛状部的大小。因此,可以通过提高显示区域内的岛状部的面积率而获得明亮的显示,并且对于任何尺寸的点区域,都可以配置可以获得明亮并且响应速度良好的显示的岛状部。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它具有在一面侧具有电极的一对基板、以及在所述一对基板间通过所述电极夹持的液晶层,并具有多个点区域呈平面排列的显示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层包含其初期取向状态为垂直取向的液晶,在所述一对基板的电极中至少其一的电极具有在一个点区域内的多个岛状部、以及对邻接的所述岛状部进行相互电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岛状部在所述显示区域内排列成并列的多条直线状,在所述并列方向邻接的所述岛状部沿所述直线状排列的延伸方向相互错开配置。通过该结构也可提高显示区域内的岛状部的充填率、并且通过点区域的高开口率化而获得明亮的显示。此外,由于上述直线状的排列是排列成岛状部相互错开,所以可以以较高的自由度变更岛状部的大小,而不由该点区域的大小,就可以将岛状部形成可以获得适当的透射率以及响应速度的大小。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岛状部在所述点区域内排列成直线状,沿与所述岛状部的直线状排列方向相交叉的方向的邻接的所述点区域可以构成为沿所述岛状部的排列方向相互错开配置。通过这种结构,通过在点区域内将岛状部排列成直线状而形成大致矩形状的点区域,并且使相邻接的点区域的位置相互错开,可以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该结构通过点区域的位置错开而难以识别出显示的不良状态,适于比较高清晰度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岛状部可以设置成在所述点区域内排列成非直线状,并跨过多个点区域排列成直线状。通过这种结构,通过形成非直线状的弯曲的点区域,可以提高点区域内所述岛状部的充填度并获得明亮的显示。而且,通过使所述岛状部跨过多个点区域排列成直线状,可以使点区域排列成直线状,并且点区域自身具有弯曲的平面形状,从而可以使点区域以高密度配置在显示区域内。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各岛状部的平面区域中当施加电压时形成其俯视大致呈放射状的取向状态的液晶域。通过这种结构,可以提供可以在全方位获得均匀视角特性的显示、并且可以在特别宽广的视角范围内获得明亮的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优选地,在与所述各岛状部相对的电极上,设置有其俯视位于该岛状部的中心部位的取向控制装置。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在所述岛状部的平面区域内形成呈现为上述取向控制装置作为中心的俯视为大致放射状的取向状态的液晶域,从而可以获得宽视角和高亮度的显示。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取向控制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电极上的电介质突起或者在所述电极上切口而形成的开口部。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作为所述取向控制装置,可以使用所述开口部或突起,在适用于任意结构的情况下,都可以良好地控制在施加电压时垂直取向液晶的倾倒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构成为所述液晶层包含手性(カイラル)试剂,在施加电压时在所述岛状部的平面区域呈涡旋放射状的取向状态。通过向液晶层添加手性试剂,可以在所述岛状部的平面区域形成涡旋方向固定的涡旋放射状的液晶域,从而可以稳定液晶的取向方向,难以产生向错,并易于获得高品质的显示。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各岛状部可具有为大致六角形的平面视图,并在所述显示区域内排列成蜂巢状。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在所述显示区域内最大程度地提高岛状部的充填度,并且可以获得明亮、宽视角的显示。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各岛状部具有大致多角形的平面视图,各岛状部的角部分形成俯视为曲线状的形状。在所述岛状部形成为大致多角形的平面视图时,在角部液晶域的边界处易于产生向错。特别地,当所述角部角度变小形成为六角形或者四角形时,这种倾向就更为显著。因此如本结构,可以通过使岛状部的角部分形成为曲线状,从而抑制在角部液晶域边界的形成而获得良好的显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点区域的节距为小于40μm的范围或者大于等于50μm并小于等于80μm的范围。根据本专利技术,当点区域的节距为上述范围时,也可以提供响应速度以及显示的明亮程度良好的液晶显示装置。假设当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采用上述点节距时,由于岛状部排列成正方格子状,当在点区域的节距为小于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它具有在一面侧具有电极的一对基板、以及在所述一对基板间通过所述电极夹持的液晶层,并具有将多个点区域平面排列构成的显示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层包含初期取向状态呈垂直取向的液晶,在所述一对基板的电极中至少一 方的电极在一个点区域内具有多个岛状部、以及对邻接的所述岛状部进行相互电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多个岛状部在所述显示区域中排列成俯视基本为蜂巢状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村治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