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合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309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3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贴合设备,上述贴合设备包括:下料贴合装置以及切料装置,下料贴合装置包括外壳、推板以及第一驱动机构;外壳用于容置待贴合物料;第一驱动机构与外壳的外壁连接,推板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并可在第一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在外壳内推动待贴合物料移动;切料装置设于外壳的外壁,用于从伸出外壳的待贴合物料上切割下所需的物料片;其中,被切割下的物料片可在待贴合物料的顶持下,贴合于待贴合的物件上。该贴合设备可以实现自动下料和自动贴料的过程;在自动下料的过程中简化了制造待贴合物料片的工序,节省辅料,节约成本;在自动贴料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因手工粘贴不牢靠而造成的物料片脱落,以及粘接不牢靠的问题。以及粘接不牢靠的问题。以及粘接不牢靠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贴合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生产设备的
,具体是涉及一种物料的贴合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移动终端设备内部包含MSD(Moisture Sensitive Device),如内部电路板受潮或者水湿后会短路失效,故结构需要做防水处理。在售后维修判定损坏原因过程中,常常需要判断是否是用户使用原因,至设备进水,导致电路板损坏,这就需要检测设备内部是否进水。常用的方式是通过防水贴,当设备内部进水,防水贴遇水变色,售后维修人员可判断设备进水。制程过程中,产线员工从整版物料上将防水贴取下,贴到设备内部主板或者其他部件上。上述方案的缺点在于:1.防水贴一面有粘性,一面无粘性,有粘性一面粘贴在整片辅料上,取下防水贴后剩下大量辅料,造成浪费;2.防水贴制程繁琐,需要遇水显色材料添加至贴片上,再制成易于运输、粘贴的防水贴;3.员工手帖,易造成粘贴不牢靠,终端设备在使用震动过程中造成脱落,影响后期检测。
[0003]另外,电子产品(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由于精密性高,对其维护、修理,需要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并且在厂商卖出产品后,在包退、保修期间,为避免人为拆解造成的损坏,需要对内部精密部件进行放拆解措施。常用的方式是装配好螺钉后对螺钉孔进行灌胶密封,再或者将整个内部结构,通过保护壳进行整体密封保护。其中,螺钉孔进行灌胶密封的方式,胶水易流入电子产品内部,造成功能影响,且拆解过程易产生细小颗粒,进入电子产品内部影响功能。而将内部结构覆盖的方式,则大大增加了维护、拆解的难度,且需要增加内部结构厚度,对于手机、电子手表等精密设备,增加产品厚度影响用户的使用质感。现常用的方式是在螺钉顶部贴易碎贴,这样方便标识,在维护拆解过程中,方便技术人员操作。
[0004]常规技术中,产线贴易碎贴,主要有两种方式:1.人工贴合,人工将易碎贴从整板易碎贴中,取下一片易碎贴,再手工安装到螺钉孔内并按压,保证易碎贴与螺钉顶部粘贴完全;2.设备自动贴合,设备从整板易碎贴中,取下一片易碎贴,再将易碎贴贴到螺钉顶部。然而上述方案的缺点在于:员工手工粘贴的方案,效率低,影响生产效率;且由于螺钉孔较小,手机上的螺钉孔1.4mm左右,手动贴合,不易对准,造成贴片、贴碎;而采用自动化设备从整片易碎贴上取易碎贴,由于易碎贴背胶强度不一,易造成取不下来易碎贴,造成漏贴;另外,整片易碎贴,取下易碎贴后,会有大量残料未被使用,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料的贴合设备,所述贴合设备包括:
[0006]下料贴合装置,包括外壳、推板以及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外壳用于容置待贴合物料;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外壳的外壁连接,所述推板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并可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在所述外壳内推动待贴合物料移动;
[0007]切料装置,设于所述外壳的外壁,用于从伸出所述外壳的待贴合物料上切割下所
需的物料片;
[0008]其中,所述被切割下的物料片可在所述待贴合物料的顶持下,贴合于待贴合的物件上。
[000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设备,可以实现自动下料和自动贴料的过程;在自动下料的过程中简化了制造待贴合物料片的工序,节省辅料,节约成本;在自动贴料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因手工粘贴不牢靠而造成的物料片脱落,以及粘接不牢靠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图1是本申请物料的贴合设备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实施例中贴合设备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3]图3是图1实施例中贴合设备将待贴合物料推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图3中贴合设备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0015]图5是图1实施例中贴合设备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6是环状片材结构的物料片与待贴合的物件粘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7是切刀在第二连杆的带动下从伸出外壳的待贴合物料上切割物料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20]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
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0021]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物料的贴合设备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中贴合设备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贴合设备主要用于对电子设备进行标签贴设,譬如防拆卸的易碎贴、防水显色片或者编码贴等。其中,这里所说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本实施例中的物料的贴合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组成单元:下料贴合装置100以及切料装置20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组件或单元。
[0022]具体而言,所述下料贴合装置100包括外壳110、推板120以及第一驱动机构130;所述外壳110用于容置待贴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料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设备包括:下料贴合装置,包括外壳、推板以及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外壳用于容置待贴合物料;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外壳的外壁连接,所述推板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并可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在所述外壳内推动待贴合物料移动;切料装置,设于所述外壳的外壁,用于从伸出所述外壳的待贴合物料上切割下所需的物料片;其中,所述被切割下的物料片可在所述待贴合物料的顶持下,贴合于待贴合的物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设备还包括导胶管,所述导胶管设于所述外壳内,用于排出胶水,以使所述物料片粘接于待贴合的物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贴合物料为筒状结构,并套设于所述导胶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片为环状结构的片材;所述导胶管排出的胶水位于所述环状结构的物料片的中心孔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气压缸和第一气压杆,所述第一气压缸固设于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瑞朱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