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培育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255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培育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智能培育房,所述智能培育房包括:主体结构,用于形成培育空间;环境控制机组,安装在主体结构外部,并通过送风管道、加湿管道、回风管连通主体结构,并形成循环结构,用于对主体结构内部温湿度控制和气流置换;其中,主体结构的内部安装有感应CO2浓度的传感器;并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与环境控制机组电性连接。通过主体结构内部温湿度控制和气流置换,实现了温湿度的控制和空气的置换,从而便于控制。使调控方便快捷,环境控制机组安装在主体结构外,从而安装方便快捷,省去室内外机的搬运以及安装的繁琐过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结构简单,功能齐全、安装便捷、稳固紧凑、具有可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培育房


[0001]本技术属于培育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培育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食用菌行业发展迅猛,在政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引下,食用菌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全国已建立有数千个食用菌种植基地村,数百个食用菌种植基地县,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也逐步成熟。生产及加工技术的进步,能带动食用菌消费量的增长。其中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建设的菇房,配备加湿设备以及风机设备来达到加湿和更换空气的目的,以此来提供食用菌的生长环境。这些菇房虽然能给食用菌提供一定的生长环境,但是由于菇房内各系统设备厂家不一,没有形成集成控制系统,给用户带来操作、安装繁琐,降低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培育房,旨在解决安装繁琐的问题。
[0004]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培育房,所述智能培育房包括:
[0005]主体结构,用于形成培育空间;
[0006]环境控制机组,安装在主体结构外部,并通过送风管道、加湿管道、回风管连通主体结构,并形成循环结构,用于对主体结构内部温湿度控制和气流置换;
[0007]其中,主体结构的内部安装有感应CO2浓度的传感器;并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与环境控制机组电性连接。
[000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环境控制机组通过送风管道连通主体结构,并通过送风管道通入冷风或者热风,从而实现温度的控制,通过加湿管道连通主体结构,通过加湿管道可以将雾化的水汽通入到主体结构的内部,从而调节主体结构内部的湿度,从而满足主体结构内部温湿度的控制,满足培育苗的生长,当主体结构的内部种植食用菌时,食用菌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CO2,传感器感应到主体结构内部CO2浓度过高,则环境控制机组启动将主体结构将旧空气通过排出并引入新鲜空气。从而实现了智能控制。环境控制机组安装在主体结构外,从而安装方便快捷,省去室内外机的搬运以及安装的繁琐过程。本技术优点:结构简单,功能齐全、安装便捷、稳固紧凑、具有可动性。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培育房的内部立体结构图;
[001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培育房的外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培育房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培育房的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中:环境控制机组1,送风管道2,紫外线灭菌灯3,加湿管道4,培育架5,回风箱6,主体结构7、回风口8,补光灯9,风管10,照明灯11,雾管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5]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16]如图1-4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培育房的结构图,包括:
[0017]主体结构7,用于形成培育空间;
[0018]环境控制机组1,安装在主体结构7外部,并通过送风管道2、加湿管道4、回风管连通主体结构7,并形成循环结构,用于对主体结构7内部温湿度控制和气流置换;
[0019]其中,主体结构7的内部安装有感应CO2浓度的传感器;并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与环境控制机组1电性连接。
[002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环境控制机组1通过送风管道2连通主体结构7,并通过送风管道2通入冷风或者热风,从而实现温度的控制,通过加湿管道4连通主体结构7,通过加湿管道4可以将雾化的水汽通入到主体结构7的内部,从而调节主体结构7内部的湿度,从而满足主体结构7内部温湿度的控制,满足培育苗的生长,当主体结构7的内部种植食用菌时,食用菌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CO2,传感器感应到主体结构7内部CO2浓度过高,则环境控制机组1启动将主体结构7将旧空气通过排出并引入新鲜空气。当主体结构7内部种植树苗、菜苗等光合作用植物时,传感器感应到主体结构7内部CO2浓度过低,则环境控制机组1启动将主体结构7将旧空气通过排出并引入外部空气。从而实现了智能控制。
[002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环境控制机组1包括壳体,用于内部形成调控空间;温度控制装置,安装在壳体的内部,用于温度进行控制;湿度控制装置,安装在冷凝器的内部,用于湿度调控;壳体上开设有回风通道,回风通道通过回风管与主体结构7连通,并使壳体、送风管道2、加湿管道4、回风管、主体结构7形成循环回路,从而可以对主体结构7进行循环控制,温度控制装置与送风管道2连通,湿度控制装置与加湿管道4进行连通,从而实现了温湿度控制。主体结构7的内部可以设置温湿度感应装置,温湿度感应装置可以感应主体结构7内部的温度和/或湿度,并将感应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内部设置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对信号进行分析并进行处理和显示,并对湿度控制装置、温度控制装置和气流驱动装置进行控制,通过控制器可以设定温度、湿度以及CO2浓度,从而实现了自动控制。控制器可以是PLC控制系统或者其他类型控制器,控制器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具体描述。控制器通过无线连接遥控器或者手机app,通过遥控器或者手机app可以实现远程控制,无线连接可以是蓝牙、wifi、4G、5G等。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和控制,便于及时监控和调整。环境控制机组1包括回风箱6和回风口8,回风管连通有回风箱6,回风箱6上设置有开口,当需要对主体结构7内部空气进行置换时,环境控制机组1将旧空气通过回风箱6进入回风口8排出,新空气将从送风管道2进入主体结构7内。
[00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主体结构7的内部至少设置有一个风管10,风管10与送风管道2连通,热风或者冷风通过送风管道2进入到风管10的内部,风管10上开设有若干透孔,热风或者冷风穿过透孔进入到主体结构7的内部,从而可以使热风或者冷风均匀的分布在主体结构7的内部,便于温度的及时控制。避免了热风或者冷风分布不均造成培育苗损坏。风管10可以通过法兰与送风管道2连通,从而实现了可拆卸连接,便于安装与维
护。风管10的截面为方型结构,从而便于向四周喷气。当风管10设置一个时,风管10处于主体结构7的中间位置。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主体结构7的内部至少设置有一个雾管12,雾管12与加湿管道4连通,雾化的水汽通过加湿管道4进入到雾管12的内部,雾管12上开设有若干喷水孔,水雾从喷水孔进入到主体结构7的内部,从而可以使水雾均匀的分布在主体结构7的内部,便于湿度的及时控制。雾管12可以通过法兰与加湿管道4连通,从而实现了可拆卸连接,便于安装与维护。雾管12可以倾斜设置在主体结构7的内部,雾管12的内部积存的水从喷水孔或者底部开设的排水孔排出。当雾管12设置两个时,加湿管道4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培育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培育房包括:主体结构,用于形成培育空间;环境控制机组,安装在主体结构外部,并通过送风管道、加湿管道、回风管连通主体结构,并形成气流循环结构,用于对主体结构内部温湿度控制和气流置换;其中,主体结构的内部安装有感应CO2浓度的传感器,并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与环境控制机组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培育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的内部设置温湿度感应装置,温湿度感应装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培育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通过无线连接遥控器或者手机app。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培育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控制机组包括回风箱和回风口,回风管连通有回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英凯陈崇荣杨光鹏冉鸿飞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聚控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