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海绵钛过程中用来排放高温液态氯化镁的阀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5175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28
一种生产海绵钛过程中用来排放高温液态氯化镁的阀门装置,主要由阀体、塞头、紧固螺钉、阀杆、大石墨垫片、隔热圆环板、支撑座A、石墨垫片、支撑座B、充压管、填料密封座、氟橡胶密封垫及手轮组成。在还原加料生产时,当需要排放高温液体氯化镁时,转动手轮,带动阀杆向上提升,即打开阀门,给反应器冲压,高温氯化镁从阀座的横向入口处流进阀门,从阀座底部出口处流出。该过程实现了高温氯化镁的排放;缩短了海绵钛的生产周期和减少能源电耗,增加了设备的利用率和减少了职工的劳动强度。的利用率和减少了职工的劳动强度。的利用率和减少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海绵钛过程中用来排放高温液态氯化镁的阀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产海绵钛用的装置,具体说是一种生产海绵钛过程中用来排放高温液态氯化镁的阀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工业生产海绵钛均采用镁还原四氯化钛方法。即在反应器中加入液体镁,不断加入四氯化钛与其反应得到颗粒钛,慢慢形成海绵钛钛坨,陆续排放副产物氯化镁,在还原蒸馏工序中,炉型多数采用倒“U”型联合法生产,其特点是比小炉型单炉产量大,合格率高,能耗低的优势,人工成本低等优点。为提高海绵钛生产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各国都将设备大型化作为技术发展方向。但是,随着炉型的增大,钛坨的体积随之增加,即单炉质量增大,产生的MgCl2的量也随着增大。反应器上排放MgCl2横管口原是法兰、盲板,密封垫,用螺栓连接而成,在排放液体氯化镁前,必须拆卸盲板才能排放,增加操作工的劳动强度;排放的氯化镁温度大约在850℃左右,排放完成后,必须把盲板安装后才能继续生产,但是排放氯化镁后的氯化镁管温度高,人工不易操作,必须让氯化镁管温度强降到安全温度才能操作。每次拆除、降温、组装最少需要0.5个小时,还原生产1炉产品需要排放氯化镁三十次左右,共耽误的生产时间在15小时;每次拆除或组装时前,都要将反应器上的横管、法兰、盲板等强降温,容易造成反应器横管内的液态MgCl2凝固而堵塞,堵塞后人工用钢钎敲打疏通,会使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增加和还原时间增长;在耽误的15小时时间里,还原炉底部需要加热维持热量导致能耗增加,也增加此期间设备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设备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每次排放氯化镁前需要拆卸盲板和排放后需安装盲板的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生产海绵钛过程中用来排放高温液态氯化镁的阀门装置,主要由阀体1、塞头2、紧固螺钉3、阀杆4、大石墨垫片5、隔热圆环板6、支撑座A7、石墨垫片8、支撑座B9、充氩管10、填料密封座11、氟橡胶密封垫12、真空橡胶密封垫13、压盖14及手轮15组成;
[0006]所述阀体1为三通结构,每个通口处均设置有法兰,在与塞头2接触处为圆倒角;阀体1横向法兰处连接氯化镁进口管,竖向法兰出口处连接氯化镁出口管;
[0007]所述阀杆4的顶部设置有手轮15,阀杆4穿过压盖14、真空橡胶密封垫13、氟橡胶密封垫12、填料密封座11、支撑座B9、支撑座A7和隔热圆环板6,伸入阀体1内;在阀杆4底端通过螺纹与塞头2连接,阀体1竖向法兰通过螺栓与支撑座A7底部法兰连接,其间设置有大石墨垫片5和隔热圆环板6;在所述阀杆4与塞头2的连接处设置紧固螺钉3 ;
[0008]所述支撑座A7上部法兰与支撑座B9下部法兰通过螺丝连接,其间设置石墨垫片8;
[0009]所述支撑座B9上设置有充氩管10,在支撑座B9上部法兰与填料密封座11法兰连
接,其间设置有石墨垫片8;在支撑座B9下部内孔处设置内螺纹16,在与之相匹配的阀杆4上设置外螺纹17;
[0010]所述填料密封座11内部设置有真空橡胶密封垫13和氟橡胶密封垫12,填料密封座11与压盖14通过螺钉连接,压盖14把真空橡胶密封垫13和氟橡胶密封垫12压实在填料密封座11内。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1、本专利技术克服了海绵钛还原生产过程排放高温液体氯化镁时,需要人工拆除氯化镁处盲板的技术问题。
[0013]2、使用本专利技术比现有技术缩短还原生产周期15小时,减少还原送电,每炉节约生产电耗成本1000KWH。
[0014]3、本专利技术缩短生产设备单炉高温状态下的生产时间,增加生产设备的使用率。
[0015]4、本专利技术大大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阀体、2-塞头、3-紧固螺钉、4-阀杆、5-大石墨垫片、6-隔热圆环板、7-支撑座A、8-石墨垫片、9-支撑座B、10-充氩管、11-填料密封座、12-氟橡胶密封垫、13-真空橡胶密封垫、14-压盖、15-手轮、16-内螺纹、17-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如图1所示,一种生产海绵钛过程中用来排放高温液态氯化镁的阀门装置,主要由阀体1、塞头2、紧固螺钉3、阀杆4、大石墨垫片5、隔热圆环板6、支撑座A7、石墨垫片8、支撑座B9、充氩管10、填料密封座11、氟橡胶密封垫12、真空橡胶密封垫13、压盖14及手轮15组成;
[0020]所述阀体1为三通结构,每个通口处均设置有法兰,在与塞头2接触处为圆倒角;阀体1横向法兰处连接氯化镁进口管,竖向法兰出口处连接氯化镁出口管;
[0021]所述阀杆4的顶部设置有手轮15,阀杆4穿过压盖14、真空橡胶密封垫13、氟橡胶密封垫12、填料密封座11、支撑座B9、支撑座A7和隔热圆环板6,伸入阀体1内;在阀杆4底端通过螺纹与塞头2连接,阀体1竖向法兰通过螺栓与支撑座A7底部法兰连接,其间设置有大石墨垫片5和隔热圆环板6;
[0022]在所述阀杆4与塞头2的连接处设置紧固螺钉3,其作用是加固连接;
[0023]所述支撑座A7上部法兰与支撑座B9下部法兰通过螺丝连接,其间设置石墨垫片8;
[0024]所述支撑座B9上设置有充氩管10,在支撑座B9上部法兰与填料密封座11法兰连接,其间设置有石墨垫片8;在支撑座B9下部内孔处设置内螺纹16,在与之相匹配的阀杆4上设置外螺纹17,其作用是使阀杆4上下移动和防止螺杆变形;
[0025]所述填料密封座11内部设置有真空橡胶密封垫13和氟橡胶密封垫12,填料密封座11与压盖14通过螺钉连接,压盖14把真空橡胶密封垫13和氟橡胶密封垫12压实在填料密封座11内。
[0026]在还原加料生产时,使塞头2与阀座1底部接触并密封,并从充氩管10处充入氩气,
使阀门装置内部保持一定的压力。当需要排放高温液体氯化镁时,转动手轮15,在内螺纹16和外螺纹17的作用下,带动阀杆4向上提升,即打开阀门,给反应器冲压,高温氯化镁从阀座1的横向入口处流进阀门,从阀座1底部出口处流出。氯化镁排放完成后,转动手轮15,关闭阀门,从充氩管10处冲入氩气,把阀门内剩余的高温氯化镁压入反应器中,防止氯化镁管堵塞,当阀门内达到一定压力后,关闭充氩管10。该过程实现了高温氯化镁的排放。比现有技术缩短了海绵钛的生产周期15小时和减少能源电耗1000KWH,增加了设备的利用率和减少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海绵钛过程中用来排放高温液态氯化镁的阀门装置,主要由阀体(1)、塞头(2)、紧固螺钉(3)、阀杆(4)、大石墨垫片(5)、隔热圆环板(6)、支撑座A(7)、石墨垫片(8)、支撑座B(9)、充氩管(10)、填料密封座(11)、氟橡胶密封垫(12)、真空橡胶密封垫(13)、压盖(14)及手轮(15)组成;所述阀体(1)为三通结构,每个通口处均设置有法兰,在与塞头(2)接触处为圆倒角;阀体(1)横向法兰处连接氯化镁进口管,竖向法兰出口处连接氯化镁出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4)底端通过螺纹与塞头(2)连接,阀体(1)竖向法兰通过螺栓与支撑座A(7)底部法兰连接,其间设置有大石墨垫片(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履国邓余红丰雷舒煜李斗良黄晓平李金泽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