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镍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4828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氢镍电池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下导电片,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电池热管理机构和电池检测机构,所述电池热管理机构内插设有多个电池单元,所述电池热管理机构的上表面设置有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电池检测机构匹配的让位孔,该种氢镍电池包,通过设置电池热管理机构,电池热管理机构既能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利用电加热元件对壳体和连接管内的空气加热,并实现内循环控制电池单元的温度整体上升,使电池单元均有较好的充放电表现,并且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又能在电池温度过高时,配合散热管对电池单元进行高效散热,避免高温下电池材料的性能退化,延长电池单元的循环寿命。延长电池单元的循环寿命。延长电池单元的循环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氢镍电池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氢镍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大量使用的镍镉电池(Ni-Cd)中的镉有毒,使废电池处理复杂,环境受到污染,因此它将逐渐被用储氢合金做成的镍氢充电电池(Ni-MH)所替代。 从电池电量来讲,相同大小的镍氢充电电池电量比镍镉电池高约1.5~2倍,且无镉的污染,现已经广泛地用于移动通讯、笔记本计算机等各种小型便携式的电子设备。更大容量的镍氢电池已经开始用于汽油/电动混合动力汽车上。
[0003]目前现有的存在如下问题:1、氢镍电池的放电效率在低温会有显著的降低,而在-20摄氏度时,碱液达到起凝固点,电池充电速度也将大大降低,但当温度升到45摄氏度以上,高温下充电电池材料的性能会退化,电池的循环寿命也将大大缩短,电池既需要在低温时进行保温,又需要对电池进行散热;2、氢镍电池包在出现单个氢镍电池出现故障损坏后,需要将整个电池包拆解,然后对再对使用电压表对电池进行检测,然后再替换掉损坏或故障的电池再重新组装,导致氢镍电池包的维修成本较高,维修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氢镍电池包,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设计简单,有效的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氢镍电池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下导电片,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电池热管理机构和电池检测机构,所述电池热管理机构内插设有多个电池单元,所述电池热管理机构的上表面设置有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电池检测机构匹配的让位孔。
[0006]优选的,所述电池热管理机构包括隔板和与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的外壳,所述隔板内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中段连通有多个扁管,所述扁管包裹电池单元设置,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加热元件,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轴流风扇,所述壳体的一侧与连接管连通设置,且壳体远离连接管的一端连通有控制管,所述控制管内设置有电动三通阀门,所述控制器、电加热元件和电动三通阀门电性连接设置,所述电动三通阀门连通有散热管,且电动三通阀门与连接管连通设置,所述散热管与外壳的侧壁固定连接设置,所述散热管内嵌设有单向阀。
[0007]优选的,所述电池检测机构包括电压表组件和多个隔热套,所述隔热套包裹电池单元设置,所述隔热套的侧壁插设有上导电片,所述上导电片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与让位孔同轴设置,所述上导电片靠近通孔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个弧形导电片,所述隔热套内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盲孔,且第一盲孔的下端开设有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下端开设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的下端设置有导向块,所述第二盲孔的侧壁开设有方孔,所述第一盲孔内插设有导电条,且导电条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两个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相互靠近的侧壁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导电条远离限位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形块,且锥形块的下表面设置有绝缘层。
[0008]优选的,所述电压表组件包括电压表主体,所述电压表主体的下端设置有竖杆,所述竖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检测接口,所述竖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检测接口,所述第一检测接口和第二检测接口均与电压表主体电性连接设置,所述第二检测接口的形状为圆锥台形。
[0009]优选的,所述盖板组件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上开设有多个圆孔,且圆孔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圆孔内螺纹连接有圆盖,且圆盖的下表面设置有铜片,所述铜片与电池单元相抵设置,所述盖体内设置有连接片,且连接片与铜片相抵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圆盖的上端开设有十字形槽或一字型槽。
[0011]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散热管相抵设置。
[0012]优选的,所述让位孔内设置有防水塞,所述防水赛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橡胶杆,且橡胶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圆球。
[0013](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氢镍电池包,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种氢镍电池包,通过设置电池热管理机构,电池热管理机构既能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利用电加热元件对壳体和连接管内的空气加热,并实现内循环控制电池单元的温度整体上升,使电池单元均有较好的充放电表现,并且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又能在电池温度过高时,配合散热管对电池单元进行高效散热,避免高温下电池材料的性能退化,延长电池单元的循环寿命。
[0014]2.该种氢镍电池包,通过设置电池检测机构,可以利用电压表组件对单个电池单元进行电压检测,无需先拆解电池包再对电池进行检测,快速定位到故障或损坏的电池,方便用户对电池进行维修。
[0015]3.该种氢镍电池包,通过设置盖板组件,在使用电池检测机构检测到故障或损坏电池单元时,可以在不拆解电池包的情况下取出故障或损坏的电池单元,降低维修成本,缩短维修流程。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电池热管理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电池检测机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盖板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下导电片;3、电池热管理机构;4、电池检测机构;5、电池单元;6、盖板组件;7、让位孔;31、隔板;32、外壳;33、连接管;34、扁管;35、壳体;36、电加热元件;37、轴流风扇;38、控制管;39、电动三通阀门;310、散热管;311、温度传感器;312、单向阀;41、电压表组件;42、隔热套;43、上导电片;44、通孔;45、弧形导电片;46、第一盲孔;47、锥形孔;48、第二盲孔;49、导向块;410、方孔;411、导电条;412、限位块;413、卡槽;414、锥形块;4101、电压表主体;4102、竖杆;4103、第一检测接口;4104、第二检测接口;61、盖体;62、圆盖;63、铜片;64、连接片;8、防水塞;9、圆球;10、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7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氢镍电池包,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下导电片2,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电池热管理机构3和电池检测机构4,所述电池热管理机构3内插设有多个电池单元5,所述电池热管理机构3的上表面设置有盖板组件6,所述盖板组件6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电池检测机构4匹配的让位孔7。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电池热管理机构3包括隔板31和与底板1上表面固定连接的外壳32,所述隔板31内设置有连接管33,所述连接管33的中段连通有多个扁管34,所述扁管34包裹电池单元5设置,所述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镍电池包,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下导电片(2),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电池热管理机构(3)和电池检测机构(4),所述电池热管理机构(3)内插设有多个电池单元(5),所述电池热管理机构(3)的上表面设置有盖板组件(6),所述盖板组件(6)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电池检测机构(4)匹配的让位孔(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热管理机构(3)包括隔板(31)和与底板(1)上表面固定连接的外壳(32),所述隔板(31)内设置有连接管(33),所述连接管(33)的中段连通有多个扁管(34),所述扁管(34)包裹电池单元(5)设置,所述外壳(32)的一侧设置有壳体(35),所述壳体(35)内设置有电加热元件(36),所述壳体(35)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11),且温度传感器(311)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所述壳体(35)内固定连接有轴流风扇(37),所述壳体(35)的一侧与连接管(33)连通设置,且壳体(35)远离连接管(33)的一端连通有控制管(38),所述控制管(38)内设置有电动三通阀门(39),所述控制器、电加热元件(36)和电动三通阀门(39)电性连接设置,所述电动三通阀门(39)连通有散热管(310),且电动三通阀门(39)与连接管(33)连通设置,所述散热管(310)与外壳(32)的侧壁固定连接设置,所述散热管(310)内嵌设有单向阀(3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检测机构(4)包括电压表组件(41)和多个隔热套(42),所述隔热套(42)包裹电池单元(5)设置,所述隔热套(42)的侧壁插设有上导电片(43),所述上导电片(43)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44),且通孔(44)与让位孔(7)同轴设置,所述上导电片(43)靠近通孔(4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个弧形导电片(45),所述隔热套(42)内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盲孔(46),且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恒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莉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