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下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4752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下放方法,包括:步骤一、将一对横木梁的外表面沿轴向开设多组定位槽;步骤二、将一对横木梁的自由端分别安装连接头,连接头包括:连接头主体、多块直角梯形第一连接板、多组连接件;步骤三、起吊一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至高于一对连接头;步骤四、将钢筋混凝土框架梁与一对连接头横向错开一定距离,下放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横向顶推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沿横向切割,焊接;步骤五、浇注横木梁、连接头、钢筋混凝土框架梁,使其一体成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特制连接头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实现横木梁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连接,提高连接点的刚性,减少房梁的钢筋用量,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下放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下放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建筑中,平顶建筑的房梁多为钢木房梁、钢房梁、钢筋混凝土房梁,各房梁相互垂直或平行,是建筑的主要承重结构。厂房房梁通常包括制成房屋顶部结构的横木梁以及钢筋混凝土梁。现有的横木梁以及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主要依赖于混凝土浇注形成内部应力,如何通过增强连接点的刚性以减少房梁的钢筋用量而不降低房梁承力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4]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下放方法,其通过特制连接头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实现横木梁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连接,提高连接点的刚性,减少房梁的钢筋用量,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0005]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下放方法,包括:
[0006]步骤一、将一对横木梁的外表面沿轴向开设多组定位槽,多组定位槽的深度自远离自由端的方向逐渐变深,任一组定位槽位于同一径向剖面上;
[0007]步骤二、将一对横木梁的自由端分别安装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包括:连接头主体、多块直角梯形第一连接板、多组连接件,所述连接头主体具有一贯通槽,其规格大于所述横木梁的外径,所述贯通槽的内壁沿轴向铰接有多个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自由端为球头,所述第一转杆的自由端与所述贯通槽的内壁之间固接一第一压簧,所述第一压簧受到压力触发反弹力,所述连接头主体远离所述横木梁的一侧延伸出一顶板、底板,形成匚形结构,多块第一连接板沿横向平行设置且连接于所述匚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底伸出于所述连接头主体的顶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底未伸出于所述连接头主体的底板,每块第一连接板的安装面靠近斜腰处设有一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自上至下开设的贯通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非安装面的上定位块、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安装面的下定位块,安装所述连接头时,将所述横木梁插入所述连接头主体的贯通槽,使多个第一转杆的自由端受反弹力插紧其中一组定位槽;
[0008]步骤三、起吊一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至高于一对连接头,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包括:钢筋混凝土连接梁主体、两组直角梯形第二连接板、多组连接扣,所述钢筋混凝土连接梁主体的顶板高于且长于底板,两组第二连接板对称设置于所述钢筋混凝土连接梁主体的两侧,任一组的多块第二连接板沿横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下底高于上底,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底的直角角点外接于所述钢筋混凝土连接梁主体的底板边缘、所述第二连接板
的下底内接于所述钢筋混凝土连接梁主体的顶板,每块第二连接板的安装面靠近斜腰处设有一组连接扣,所述连接扣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自由端外周铰接有多个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自由端与所述连接杆的外壁之间固接一第二压簧,所述第二压簧受到压力触发反弹力;
[0009]步骤四、下放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前,将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梁与一对连接头横向错开一定距离,下放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至钢筋混凝土连接梁主体的底板压设于一对连接头的连接头主体的底板,使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交错设置,且一个连接扣面向一个第一连接板的非安装面,横向顶推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梁,使一个连接扣搭设于一个上定位块直至穿过贯通孔直至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面接触,沿横向切割连接头主体的底板,切割长度为所述钢筋混凝土连接梁主体的底板与连接头主体的底板的叠设长度,同时所述钢筋混凝土连接梁主体下降至一个连接扣搭设于一个下定位块,所述钢筋混凝土连接梁主体的底板与连接头主体的底板无缝平齐,焊接所述钢筋混凝土连接梁主体的底板与连接头主体的底板的连接处,将切割的板体补充至所述钢筋混凝土连接梁主体的顶板与连接头主体的顶板的间隙并焊接使其成为整体;
[0010]步骤五、浇注横木梁、连接头、钢筋混凝土框架梁,使其一体成型。
[0011]优选的是,所述横木梁的外表面均匀开设四组定位槽,所述连接头包括四组连接件。
[0012]优选的是,切割的板体的长度等于所述钢筋混凝土连接梁主体的顶板与连接头主体的顶板的间隙。
[0013]优选的是,安装一侧连接头时,将钢筋混凝土框架梁下放至预设高度,将气缸安装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底板,顶推该侧连接头至该侧连接头的多个第一转杆的自由端插入其中一组定位槽实现锁定,安装另一侧连接头时,起吊移开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梁,于安装好的一侧连接头的底板临时安装平台,将气缸安装于平台,顶推另一侧连接头至该侧连接头的多个第一转杆的自由端插入其中一组定位槽实现锁定,解除临时固定。
[0014]优选的是,所述钢筋混凝土连接梁主体下降至一个连接扣搭设于一个下定位块后,通过高强度螺栓螺帽将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固接。
[0015]优选的是,所述上定位块包括一对第一承托板,对称设置于贯通孔两侧,以形成承托所述第二转杆的自由端的扩张部分的对称支点,所述下定位块包括一块第二承托板,其位于贯通孔下边缘,以形成承托所述第二转杆的自由端的扩张部分的底部支点。
[0016]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7]第一、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横木梁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连接实现承力梁的延伸,特质的连接头能够锁紧不同尺寸规格的横木梁,通过下放的方式使连接头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实现无缝拼接,同时增强连接点的刚性,减少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钢筋用量,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0018]第二、横木梁可插接于连接头的贯通槽,通过开设多组定位槽,便于贯通槽的多个第一转杆的球头均匀插接受力,多组定位槽的深度的渐变便于逐渐插入过程逐渐卡紧,第一压簧的反弹力使球头压迫于定位槽,直至锁定;连接头主体的顶板、底板、外侧面分别与第一连接板的上底、下底、直角腰相接,第一连接板的上底伸出,便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自上至下下放时插入间隙,连接件的数量为一至多个,靠近斜腰,便于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
板的叠合面连接,贯通孔自上至下开设,便于第二转杆定位插入以及连接杆导向下滑,上定位块便于确定第二转杆的行程起点即确认安装高度,下定位块便于确认连接杆的行程终点;
[0019]第三、钢筋混凝土连接梁主体的顶板、底板间可以减少钢筋用量,顶板高于且长于底板,便于自上至下下放的插接,第二连接板的数量、间距与第一连接板相对应,第二连接板外接于钢筋混凝土连接梁的底板边缘、内接于顶板,便于下放过程能够形成理想的叠设效果以确定拼接长度,连接扣的连接杆外部铰接的第二转杆通过第二压簧以一定角度变化,当受到外力时,第二压簧被压缩,当解除外力时,第二压簧的反弹力使第二转杆形成伞状凸部;
[0020]第四、下放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时,先横向错开,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交错,预留的横向宽度不阻碍连接扣,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能够顺利下放至极限位置,即钢筋混凝土框架梁主体的底板与连接头主体的底板抵触,此时下放的第一阶段结束,进行横向校正,通过顶推的方式使连接扣与连接件配合,即第二转杆由上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下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将一对横木梁的外表面沿轴向开设多组定位槽,多组定位槽的深度自远离自由端的方向逐渐变深,任一组定位槽位于同一径向剖面上;步骤二、将一对横木梁的自由端分别安装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包括:连接头主体、多块直角梯形第一连接板、多组连接件,所述连接头主体具有一贯通槽,其规格大于所述横木梁的外径,所述贯通槽的内壁沿轴向铰接有多个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自由端为球头,所述第一转杆的自由端与所述贯通槽的内壁之间固接一第一压簧,所述第一压簧受到压力触发反弹力,所述连接头主体远离所述横木梁的一侧延伸出一顶板、底板,形成匚形结构,多块第一连接板沿横向平行设置且连接于所述匚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底伸出于所述连接头主体的顶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底未伸出于所述连接头主体的底板,每块第一连接板的安装面靠近斜腰处设有一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自上至下开设的贯通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非安装面的上定位块、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安装面的下定位块,安装所述连接头时,将所述横木梁插入所述连接头主体的贯通槽,使多个第一转杆的自由端受反弹力插紧其中一组定位槽;步骤三、起吊一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至高于一对连接头,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包括:钢筋混凝土连接梁主体、两组直角梯形第二连接板、多组连接扣,所述钢筋混凝土连接梁主体的顶板高于且长于底板,两组第二连接板对称设置于所述钢筋混凝土连接梁主体的两侧,任一组的多块第二连接板沿横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下底高于上底,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底的直角角点外接于所述钢筋混凝土连接梁主体的底板边缘、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底内接于所述钢筋混凝土连接梁主体的顶板,每块第二连接板的安装面靠近斜腰处设有一组连接扣,所述连接扣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自由端外周铰接有多个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自由端与所述连接杆的外壁之间固接一第二压簧,所述第二压簧受到压力触发反弹力;步骤四、下放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前,将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梁与一对连接头横向错开一定距离,下放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至钢筋混凝土连接梁主体的底板压设于一对连接头的连接头主体的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雅娟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市长乐区古槐星际商务咨询服务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