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氮、磷共掺杂的碳基CoFe合金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714163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氮、磷共掺杂的碳基CoFe合金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基于微生物吸附技术负载金属离子,离心后经真空冷冻干燥去除水分,得到微生物前驱体,按一定比例将微生物前驱体与激活剂混合均匀再进行碳化,形成的氮、磷共掺杂的碳基CoFe合金纳米颗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制备过程中无需添加磷源、氮源而获得氮、磷共掺杂的碳基CoFe合金纳米材料,是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合成的氮、磷共掺杂的碳基CoFe合金纳米催化材料,在1M KOH溶液中具有较好的OER反应催化活性。OER反应催化活性。OER反应催化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氮、磷共掺杂的碳基CoFe合金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材料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氮、磷共掺杂的碳基CoFe合金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与使用化石能源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相比,新能源的使用具有清洁、可循环等特性,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成为人类竭力追求的目标。氢能源因其能量大、清洁无污染并可持续生产而被认为是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关键。但由于电解水的析氧反应(OER)动力学缓慢,较高的过电势是影响水电解效率的主要原因。因此,高效析氧反应的催化剂在改善水裂解技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铱/钌氧化物被认为是OER最有前途的电催化剂,但是它们的高成本限制了广泛的应用,此外,巨大的过电位依然充满挑战性。因此,过渡族金属如铁、钴、镍等制备的电催化材料在OER中的应用在不断探索。尽管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非贵金属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仍然面临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微生物吸附金属制备氮、磷共掺杂的碳基CoFe合金纳米材料的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0005]氮、磷共掺杂的碳基CoFe合金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基于微生物吸附技术负载金属离子,离心后经真空冷冻干燥去除水分,得到微生物前驱体,按一定比例将微生物前驱体与激活剂混合均匀再进行碳化,形成的氮、磷共掺杂的碳基CoFe合金纳米颗粒。
[0006]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07](1)利用培养或发酵生产后的菌渣,用蒸馏水清洗后离心,得到湿菌体;
[0008](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一定量的湿菌体分别投入一定pH值的金属离子溶液中进行吸附,吸附完成后,离心分别得到负载铁和负载钴的微生物前驱体;
[0009](3)将所述步骤(2)得到的负载铁和负载钴的微生物前驱体离心收集后,通过真空冷冻干燥分别制备成干粉,混匀;称取一定量激活剂,然后在保护性气氛下进行碳化焙烧,既得氮、磷共掺杂的碳基CoFe合金纳米材料。
[0010]步骤(1)中,所述培养或发酵生产的酵母菌渣、大肠杆菌菌渣、枯草芽孢杆菌菌渣;离心的转速为5000~10000rpm,离心的时间>15min。
[0011]步骤(2)中,所述的金属离子溶液,包括铁离子盐溶液和钴离子盐溶液,铁离子盐溶液的浓度为50-5000mg/L;钴离子盐溶液的浓度为100-5000mg/L。
[0012]所述的铁离子盐溶液为FeCl3、Fe2(SO4)3和Fe(NO3)3,所述钴离子盐溶液为CoCl2、CoSO4 和Co(NO3)2。
[0013]步骤(2)中,吸附温度为10~50℃,吸附时间为0.5h~6h;铁离子盐溶液的pH为1-3;钴离子盐溶液的pH为1-7。
[0014]所述步骤(2)中激活剂为KOH或NaOH。
[0015]所述步骤(2)和/或步骤(3)中,离心采用的转速>5000rpm,离心的时间>10min;
[0016]所述步骤(3)中,真空冷冻干燥的时间为0.5~10h;保护性气氛包括氩气或氮气,升温速率为5~20℃/min;焙烧的温度为300~1200℃;焙烧的升温速率为5~20℃/min,时间为0.5~3 h。
[0017]本专利技术获得的氮、磷共掺杂的碳基CoFe合金纳米材料,分布有均匀的CoFe合金纳米颗粒。
[0018]所述CoFe合金纳米材料的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0~50nm。本专利技术获得的氮、磷共掺杂的碳基CoFe纳米材料的碳载体为或碳纳米棒和不规则片状纳米碳,碳纳米棒为200nm~1um。
[0019]氮、磷共掺杂的碳基CoFe合金纳米材料的应用,作为OER的电催化剂。OER反应的电解液为氢氧化钾溶液。
[0020]由于微生物细胞表面生长有丰富的羟基、氨基、羧基和磷酸基团,对金属离子产生吸附,高速离心后获得金属与微生物菌体的前驱体。与激活剂混合均匀后,在氩气等气氛保护下焙烧,获得氮、磷共掺杂的碳基CoFe合金纳米材料。相比于其他合成氮、磷共掺杂的碳基CoFe 合金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制备工艺简单,经微生物吸附后直接碳化即得。且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材料所掺杂的氮、磷为微生物提供,无需添加外来的磷源和氮源;所合成的CoFe合金的过程耗能低。
[0021]选用的微生物包括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等表面具有丰富磷酸基团的微生物,所述的铁离子盐溶液为FeCl3、Fe2(SO4)3和Fe(NO3)3等,钴离子盐溶液为CoCl2、CoSO4和 Co(NO3)2。离心后经真空冷冻干燥去除水分。同激活剂混合均匀,置于惰性气体保护的条件下焙烧,Fe与Co在细胞表面反应并生成CoFe合金纳米颗粒,而微生物细胞被碳化形成氮、磷共掺杂的碳球、碳纳米棒或不规则碳的碎片。
[0022]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化了CoFe合金的合成步骤,规避了目前水热合成法、电沉积法等所需的苛刻条件和制备过程中添加的有毒的磷源和氮源,以及防止了金属纳米粒子团聚等问题。且所制备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催化OER反应活性。因此,利用微生物吸附金属,制备氮、磷共掺杂的碳基CoFe合金纳米催化材料的应用潜力巨大。
[0023]上述应用中,优选的,OER反应的电解液为氢氧化钾溶液;
[0024]利用微生物物质吸附多种金属为前驱体,加入激活剂后焙烧合成氮、磷共掺杂的碳基金属合金纳米材料,避免了添加有毒的氮源和磷源,耗能低,且金属合金与氮、磷共掺杂的碳载体结合紧密。利用本方法合成的氮、磷共掺杂的碳基CoFe合金纳米材料具有较好的OER 反应催化活性。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6]1、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是利用微生物生物质为碳源、氮源和磷源,其本质是利用微生物表面丰富的磷酸基、羟基、氨基、和羧基等基团与金属离子间较强的弱相互作用力为纽带,将金属紧密结合并均匀分散在微生物表面,加入激活剂后经高温焙烧后即得。该方法在制备过程中无需添加磷源、氮源而获得氮、磷共掺杂的碳基CoFe合金纳米材料,是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的制备方法。为氮、磷共掺杂的CoFe合金纳米材料的合成提供新途径。
[0027]2、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合成的氮、磷共掺杂的碳基CoFe合金纳米催化材料,在1M KOH 溶液中具有较好的OER反应催化活性。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实施例1所得的氮、磷共掺杂的CoFe合金纳米材料的扫描电镜图(SEM);
[0029]图2为实施例2所得的氮、磷共掺杂的CoFe合金纳米材料的扫描电镜图(SEM);
[0030]图3为实施例1所得的氮、磷共掺杂的CoFe合金纳米材料的透射电镜图(TEM);
[0031]图4为实施例2所得的氮、磷共掺杂的CoFe合金纳米材料的透射电镜图(TEM);
[0032]图5为实施例2所得的氮、磷共掺杂的CoFe合金纳米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氮、磷共掺杂的碳基CoFe合金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微生物吸附技术负载金属离子,离心后经真空冷冻干燥去除水分,得到微生物前驱体,按一定比例将微生物前驱体与激活剂混合均匀再进行碳化,形成的氮、磷共掺杂的碳基CoFe合金纳米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磷共掺杂的碳基CoFe合金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培养或发酵生产后的菌渣,用蒸馏水清洗后离心,得到湿菌体;(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一定量的湿菌体分别投入一定pH值的金属离子溶液中进行吸附,吸附完成后,离心分别得到负载铁和负载钴的微生物前驱体;(3)将所述步骤(2)得到的负载铁和负载钴的微生物前驱体离心收集后,通过真空冷冻干燥分别制备成干粉,混匀;称取一定量激活剂,然后在保护性气氛下进行碳化焙烧,既得氮、磷共掺杂的碳基CoFe合金纳米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氮、磷共掺杂的碳基CoFe合金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培养或发酵生产的酵母菌渣、大肠杆菌菌渣、枯草芽孢杆菌菌渣;离心的转速为5000~10000rpm,离心的时间>15min。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氮、磷共掺杂的碳基CoFe合金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金属离子溶液,包括铁离子盐溶液和钴离子盐溶液,铁离子盐溶液的浓度为50-5000m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建平范炜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