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介质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4144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介质换热器,包括换热腔、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所述换热腔内设置有第一流体介质换热管,所述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与所述换热腔之间通过所述第二流体介质换热管相连通,所述换热腔具有流体介质入口,所述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具有流体介质出口。解决了环境低温时对乘客室加热、玻璃除霜的快速制热需求,环境温度高时又能给乘客室降温,还能给低温下的电池进行升温,高温下的电池进行降温,实现了电池的快充快放,电机高温时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并且由于本技术高度集成可实现小型化,轻量化。轻量化。轻量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介质换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多介质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传统化石能源资源的日趋紧张,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和国内环境污染问题,国家对车辆节能减排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了大力的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将逐渐取代传统燃油汽车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趋势。由于电动汽车的电池储能是有限的,所以在热管理方面都要充分考虑考虑节能。现有如下一些问题:1.低温时乘客仓需要快速制热,在高温时又需要降温制冷;2.低温时玻璃需要快速除霜;3.低温时电池要加热实现电池的快充快放,高温时电池又需要降温,最好降温的余热还能进行利用;4.在车辆运行中大功率驱动电机长时间工作温度会升高,需要降温;5.制热方面热泵技术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因为采用制冷剂的热泵其能效比往往都大于1,可充分节能,但其存在前期制热慢、低温环境热泵效率不高,功率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介质换热器,解决了环境低温时对乘客室加热、玻璃除霜的快速制热需求,环境温度高时又能给乘客室降温,还能给低温下的电池进行升温,高温下的电池进行降温,实现电池的快充快放.电机高温时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并且由于本技术高度集成可实现小型化,轻量化。
[0004]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介质换热器,包括换热腔、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所述换热腔内设置有第一流体介质换热管,所述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与所述换热腔之间通过所述第二流体介质换热管相连通,所述换热腔具有流体介质入口,所述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具有流体介质出口。
[0006]进一步地,所述换热腔至少具有两个流体介质入口,其中一个流体介质入口与所述第一流体介质换热管相连通,其余流体介质入口与所述换热腔相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多介质换热器还包括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所述第一流体介质换热管和/或换热腔与所述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相连通,所述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与所述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通过所述第二流体介质换热管相连通。
[0008]进一步地,所述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包括第一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第二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所述第一流体介质换热管与第一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相连通,所述换热腔与第二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相连通;
[0009]所述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包括第一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第二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所述第一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与所述第一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之间,及所述第二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与第二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之间均通过所述第二流体介质换热管相连通。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体介质换热管与第一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及所述换热腔
与第二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之间均通过导流管相连通,所述导流管内设置有控制阀。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体介质换热管和/或所述第二流体介质换热管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换热片。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多介质换热器还包括第一加热器,所述第一加热器作用于所述换热腔或第一流体介质换热管内。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热器包括第一加热器芯体、第一加热器导线、若干第一加热器散热片,所述第一加热器芯体的发热端延伸至所述换热腔或第一流体介质换热管内,若干第一加热器散热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器芯体的发热端外表面,基端裸露于所述换热腔或第一流体介质换热管内外与所述第一加热器导线相连。
[0014]进一步地,所述多介质换热器还包括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二加热器设置于第二流体介质换热管的一侧。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热器包括第二加热器芯体、第二加热器导线、若干第二加热器散热片,所述第二加热器芯体的发热端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二流体介质换热管的一侧,若干第二加热器散热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加热器芯体的发热端外表面,基端与所述第二加热器导线相连。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热器散热片与第二流体介质换热管表面的换热片一体成型。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解决了环境低温时对乘客室加热、玻璃除霜的快速制热需求,环境温度高时又能给乘客室降温,还能给低温下的电池进行升温,高温下的电池进行降温,实现了电池的快充快放,电机高温时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并且由于本技术高度集成可实现小型化,轻量化。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介质换热器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一;
[0021]图3为图1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二;
[0022]图4为图1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三;
[0023]图5为图1的第二加热器散热片与第二流体介质换热管表面的换热片一体成型示意图;
[0024]图6为图1的使用环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多介质换热器包括换热腔10、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20,换热腔10内设置有第一流体介质换热管30,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20与换热腔10之间通过第二流体介质换热管40相连通,换热腔10具有流体介质入口11,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20具有流体介质出口21。
[0026]换热腔10具有两个流体介质入口11,其中一个流体介质入口11与第一流体介质换热管30相连通,另一流体介质入口11与换热腔10相连通。
[0027]多介质换热器还包括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50,第一流体介质换热管30和换热腔10
与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50相连通,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50与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20通过第二流体介质换热管40相连通。
[0028]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50包括第一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51、第二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52,第一流体介质换热管30与第一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51相连通,换热腔10与第二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52相连通,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20包括第一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22、第二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23,第一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51与第一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22之间,及第二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52与第二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23之间均通过第二流体介质换热管40相连通。
[0029]第一流体介质换热管30与第一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51,及换热腔10与第二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52之间均通过导流管60相连通,导流管60内设置有控制阀70。
[0030]第一流体介质换热管30和第二流体介质换热管40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换热片,通过换热片可以将热量进行更好的热交换,达到调节空气温度的目的。
[0031]多介质换热器还包括第一加热器80,第一加热器80作用于换热腔10或第一流体介质换热管30,第一加热器80包括第一加热器芯体81、第一加热器导线、若干第一加热器散热片82,第一加热器芯体81的发热端延伸至换热腔10或第一流体介质换热管30内,若干第一加热器散热片82设置于第一加热器芯体81的发热端外表面,基端裸露于换热腔10或第一流体介质换热管30外与第一加热器导线相连。当换热腔10内的流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介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腔、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所述换热腔内设置有第一流体介质换热管,所述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与所述换热腔之间通过所述第二流体介质换热管相连通,所述换热腔具有流体介质入口,所述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具有流体介质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介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腔至少具有两个流体介质入口,其中一个流体介质入口与所述第一流体介质换热管相连通,其余流体介质入口与所述换热腔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介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介质换热器还包括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所述第一流体介质换热管和/或换热腔与所述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相连通,所述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与所述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通过所述第二流体介质换热管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介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包括第一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第二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所述第一流体介质换热管与第一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相连通,所述换热腔与第二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相连通;所述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包括第一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第二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所述第一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与所述第一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之间,及所述第二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与第二流体介质出口汇流腔之间均通过所述第二流体介质换热管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介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介质换热管与第一流体介质入口汇流腔,及所述换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利黄明峰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汉特威电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