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4041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适用于一液晶显示器,该直下式背光模组例如包括一框体、多个灯管与一光线控制层。其中,这些灯管是配置于框体内。此外,光线控制层至少分布于灯管上方的区域上。由于将光线控制层覆盖于灯管上方,以分别控制灯管在各个光出射方向上的光线强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具有光线控制层,且光线控制层是至少配置于灯管上方,因此相较于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具有较佳的光源均匀性,且相较于现有技术使用凹槽的方式,光线控制层则更容易制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back light module),特别是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direct type back light module)。
技术介绍
为了配合现代生活模式,视讯或影像装置的体积日渐趋于轻薄。传统的阴极射线显示器(Cathode Ray Tube,CRT)具有制程技术成熟而且相关上、中、下游产业完整,但是CRT是采用阴极射线放电的方式显影,所以必须有电子放电腔的结构,使得显示器体积庞大而占空间,且显示时具有辐射线对眼睛造成潜在的影响。因此,配合光电技术与半导体制造技术所发展的平面式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或电浆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因为具有低耗电、低辐射量与高显示画质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显示器产品的主流。承上所述,就液晶显示器而言,依其光源利用型态可略分为反射式液晶显示器(reflective LCD)、穿透式液晶显示器(transmissive LCD)以及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器三种。以穿透式或是半穿透半反射式的液晶显示器为例,其主要是由一液晶面板及一背光模组所构成,其中,液晶面板是由两片透明基板及一配置于该二透明基板间的液晶层所构成,而背光模组用以提供该液晶面板所需的面光源,使液晶显示器达到显示的效果。此外,背光模组又区分成直下式背光模组与侧面入光式背光模组(side typeback light module)。相较于侧面入光式背光模组,直下式背光模组无须配置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且提供较高亮度的面光源,因此当对光源的亮度有较高需求时,通常采用直下式背光模组,以下就该现有习知的直下式背光模组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所示,是现有习知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示意图。现有习知的直下式背光模组100,主要是由一框体110、多个灯管120与一扩散片130(diffusion plate)所构成。其中,这些灯管120是配置于框体内110,而扩散片130是配置于框体110上。上述灯管120所发出的光线经由扩散片130散射或折射后,从扩散片130的表面出射而形成面光源。值得注意的是,灯管120是以适当间距排列于框体110内,因此扩散片130显现出亮度不一的条状区域。虽然扩散片130具有扩散光线的效果,但是此种现有习知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依旧存在着亮度不均匀的现象。在台湾专利公告号第538211号中,提出另外一种改善光源不均匀的方法。请参阅图2所示,是另一现有习知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示意图。该现有习知的直下式背光模组200,主要是由一框体210、多个灯管220与一透明板230所构成。其中,灯管220是配置于框体内210。此外,透明板230是配置于框体210上,且透明板230具有多个凹槽232,而越接近灯管220上方,透明板230上的凹槽232分布越密集。相较于上述具有扩散片130的直下式背光模组100(如图1所示),该现有习知的直下式背光模组200具有较佳的光源的均匀性,然而在透明板230上制作分布型态的凹槽232并不容易,况且凹槽232尺寸的变异性会影响光源的均匀性。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直下式背光模组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是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直下式背光模组,能够改进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直下式背光模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具有较佳的光源均匀性,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适用于一液晶显示器,该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一框体;多数个灯管,配置于该框体内;以及一光线控制层,至少分布于该些灯管上方的区域上,以分别控制该些灯管在各个光出射方向上的光线强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光线控制层包括多数个框状图案。前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光线控制层包括多数个点状阵列图案。前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光线控制层包括多数个栅状图案。前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光线控制层包括多数个网状图案。前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的光线控制层更包括分布于邻近该些灯管上方的区域上。前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光线控制层包括多数个遮蔽图案,且该些遮蔽图案的密度是维持一定。前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光线控制层包括多数个遮蔽图案,且该些遮蔽图案的密度是随着该些遮蔽图案所在的位置而变化。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适用于一液晶显示器,而直下式背光模组例如包括一框体、多个灯管与一光线控制层。其中,这些灯管是配置于框体内。此外,光线控制层至少分布于这些灯管上方的区域上,以分别控制灯管在各个光出射方向上的光线强度。依照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上述的光线控制层例如包括多个框状图案。依照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上述的光线控制层例如包括多个点状阵列(数组)图案。依照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上述的光线控制层例如包括多个栅状图案。依照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上述的光线控制层例如包括多个网状图案。依照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上述的光线控制层例如更包括分布于邻近灯管上方的区域上。依照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上述的光线控制层例如包括多个遮蔽图案,且这些遮蔽图案的密度是维持一定。依照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上述的光线控制层例如包括多个遮蔽图案,且这些遮蔽图案的密度是随着遮蔽图案所在的位置而变化。经由上述可知,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适用于一液晶显示器,该直下式背光模组例如包括一框体、多个灯管与一光线控制层。其中,这些灯管是配置于框体内。此外,光线控制层至少分布于灯管上方的区域上。由于将光线控制层覆盖于灯管上方,以分别控制灯管在各个光出射方向上的光线强度,所以该直下式背光模组具有较佳的光源均匀性。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一、本专利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具有光线控制层,而光线控制层是位于灯管上方,以分别控制灯管在各个光出射方向上的光线强度,故相对于现有习知的直下式背光模组而言,本专利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具有较佳的光源均匀性。此外,光线控制层更可分布于邻近灯管上方的区域上,而可以得到较佳的遮光效果,且被光线控制层所反射的光线更可以被再次利用(recycle),以成为显示光源。二、在本专利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适用于一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一框体;多数个灯管,配置于该框体内;以及一光线控制层,至少分布于该些灯管上方的区域上,以分别控制该些灯管在各个光出射方向上的光线强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全裕黄英俊
申请(专利权)人: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