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凳榻联动装置、架体及座椅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379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凳榻联动装置、架体及座椅,属于座椅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凳榻联动装置,包括上连杆、下连杆、中间凳榻连杆、第一前凳榻连杆、第二前凳榻连杆、第一连接连杆、第二连接连杆、前凳榻支架和中间凳榻支架,上连杆或下连杆能够在驱动力的驱动下转动,以使凳榻联动装置展开或收拢。通过改变第一连接连杆与第二连接连杆的长度可以调节第一连接连杆的驱动力大小,采用分体式的第一前凳榻连杆与第二前凳榻连杆,第二前凳榻连杆的长度可以增长,并与第一连接连杆和第二连接连杆配合,使得小四边形的变形范围更大,同时还不会影响中间凳榻支架动作,进而可以增加前凳榻支架与中间凳榻支架之间的间距。支架之间的间距。支架之间的间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凳榻联动装置、架体及座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座椅
,尤其涉及一种凳榻联动装置、架体及座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很多座椅包括可伸缩的躺垫,躺垫展开可供人们躺卧休息,躺垫收拢可作为正常的座椅使用。然而,这些座椅由于自身结构的限制,脚凳与躺垫之间的间距固定,不能适用于身高不同的人使用。且这些座椅展开的驱动力固定,不能调节,常会出现躺垫伸缩不顺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凳榻联动装置,能够增大前凳榻支架与中间凳榻支架间的间距,且前凳榻支架与中间凳榻支架展开的驱动力可以调节。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架体,通过应用上述凳榻联动装置,使得架体伸缩更顺畅,扩大架体适用范围。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通过应用上述架体,提升了使用的舒适感,并扩大了座椅适用范围。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凳榻联动装置,包括上连杆、下连杆、中间凳榻连杆、第一前凳榻连杆、第二前凳榻连杆、第一连接连杆、第二连接连杆、前凳榻支架和中间凳榻支架,所述下连杆、所述中间凳榻连杆与所述中间凳榻支架依次铰接,所述上连杆、所述第一前凳榻连杆与所述中间凳榻支架依次铰接,所述中间凳榻连杆与所述上连杆铰接,所述第二前凳榻连杆铰接在所述第一前凳榻连杆与所述前凳榻支架之间,所述第一连接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接连杆铰接,且所述第一连接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接连杆分别与所述前凳榻支架和所述第一前凳榻连杆铰接,所述中间凳榻支架与所述第一连接连杆铰接。
[0008]作为凳榻联动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中间凳榻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连杆铰接,另一端设有躺垫附接平台。
[0009]作为凳榻联动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前凳榻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前凳榻连杆铰接,另一端设有前凳榻垫附接平台。
[0010]作为凳榻联动装置的优选方案,当所述凳榻联动装置展开时,所述躺垫附接平台与所述前凳榻垫附接平台在水平方向上平齐;
[0011]当所述凳榻联动装置收拢时,所述躺垫附接平台与所述前凳榻垫附接平台在竖直方向上平齐。
[0012]作为凳榻联动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前凳榻连杆与所述前凳榻支架的铰接点的高度低于所述躺垫附接平台的台面。
[0013]作为凳榻联动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前凳榻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上连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中间凳榻支架铰接,所述第二前凳榻连杆与所述第一前凳榻连杆的铰接点位
于所述第一前凳榻连杆的两端的铰接点之间。
[0014]作为凳榻联动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前凳榻支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连杆铰接,所述中间凳榻支架与所述第一连接连杆的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连杆的两端的铰接点之间。
[0015]作为凳榻联动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上连杆或所述下连杆能够在驱动力的驱动下转动,并能够带动所述中间凳榻连杆、所述第一前凳榻连杆、所述第二前凳榻连杆、所述第一连接连杆、所述第二连接连杆、所述前凳榻支架及所述中间凳榻支架联动,以使所述凳榻联动装置展开或收拢。
[0016]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架体,包括固定组件、活动连杆组件和如上所述的凳榻联动装置,所述活动连杆组件连接在所述固定组件上,所述凳榻联动装置铰接在所述活动连杆组件上。
[0017]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座椅,包括如上所述的架体。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的凳榻联动装置,包括上连杆、下连杆、中间凳榻连杆、第一前凳榻连杆、第二前凳榻连杆、第一连接连杆、第二连接连杆、前凳榻支架和中间凳榻支架,上连杆或下连杆能够在驱动力的驱动下转动,并能够带动中间凳榻连杆、第一前凳榻连杆、第二前凳榻连杆、第一连接连杆、第二连接连杆、前凳榻支架及中间凳榻支架联动,以使凳榻联动装置展开或收拢。其中第一前凳榻连杆、中间凳榻支架、中间凳榻连杆与上连杆形成大四边形,第二前凳榻连杆、前凳榻支架、第一连接连杆与第二连接连杆形成小四边形,当驱动力通过联动连杆传动到中间凳榻支架时,相对于中间凳榻支架来说,第一前凳榻连杆为主动件,并通过第二连接连杆与第一连接连杆联动,从而使得第一连接连杆变成小四边形结构中的主动件,驱动前凳榻支架动作,第二前凳榻连杆为从动件,通过改变第一连接连杆与第二连接连杆的长度可以调节第一连接连杆的驱动力大小,使得凳榻联动装置伸缩更顺畅。采用分体式的第一前凳榻连杆与第二前凳榻连杆,第二前凳榻连杆的长度可以增长,并与第一连接连杆和第二连接连杆配合,使得小四边形的变形范围更大,同时还不会影响中间凳榻支架动作,进而可以增加前凳榻支架与中间凳榻支架之间的间距,扩大凳榻联动装置的适用范围。
[0020]本专利技术的架体,通过应用上述凳榻联动装置,使得架体伸缩更顺畅,扩大架体适用范围。
[0021]本专利技术的座椅,通过应用上述架体,提升了使用的舒适感,并扩大了座椅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凳榻联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凳榻联动装置展开时的架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凳榻联动装置半展开时的架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凳榻联动装置收拢时的架体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100、架体;101、固定组件;102、活动连杆组件;1、上连杆;2、下连杆;3、中间凳榻连
杆;4、第一前凳榻连杆;5、第二前凳榻连杆;6、第一连接连杆;7、第二连接连杆;8、前凳榻支架;81、前凳榻垫附接平台;9、中间凳榻支架;91、躺垫附接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凳榻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杆(1)、下连杆(2)、中间凳榻连杆(3)、第一前凳榻连杆(4)、第二前凳榻连杆(5)、第一连接连杆(6)、第二连接连杆(7)、前凳榻支架(8)和中间凳榻支架(9),所述下连杆(2)、所述中间凳榻连杆(3)与所述中间凳榻支架(9)依次铰接,所述上连杆(1)、所述第一前凳榻连杆(4)与所述中间凳榻支架(9)依次铰接,所述中间凳榻连杆(3)与所述上连杆(1)铰接,所述第二前凳榻连杆(5)铰接在所述第一前凳榻连杆(4)与所述前凳榻支架(8)之间,所述第一连接连杆(6)与所述第二连接连杆(7)铰接,且所述第一连接连杆(6)和所述第二连接连杆(7)分别与所述前凳榻支架(8)和所述第一前凳榻连杆(4)铰接,所述中间凳榻支架(9)与所述第一连接连杆(6)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凳榻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凳榻支架(9)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连杆(6)铰接,另一端设有躺垫附接平台(9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凳榻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凳榻支架(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前凳榻连杆(5)铰接,另一端设有前凳榻垫附接平台(8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凳榻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凳榻联动装置展开时,所述躺垫附接平台(91)与所述前凳榻垫附接平台(81)在水平方向上平齐;当所述凳榻联动装置收拢时,所述躺垫附接平台(91)与所述前凳榻垫附接平台(81)在竖直方向上平齐。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龙叶琦琦杨利明贺鹏飞沈斌陶康明王国伟
申请(专利权)人:德沃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