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霉素B晶型向A晶型的转变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3371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2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化合物领域,具体为一种罗红霉素B晶型向A晶型的转变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罗红霉素粗品用甲醇与醋酸的混合液中溶解,调节pH为10以上,再加入水,析出B晶型固体,然后将体系升温至50~65℃,保温搅拌6h及以上,固体转变转为A晶型,过滤,得到罗红霉素A晶型产品。通过甲醇醋酸体系得到B晶型,再控制滴加水速,使得B晶型转向A晶型,转变方法简便,转变后的A晶型纯度高,结晶速率块,得到的产品溶出速率和溶出量高,适合工业化生产。产。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罗红霉素B晶型向A晶型的转变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化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罗红霉素B晶型向A 晶型的转变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罗红霉素主要有三种晶型:A晶型、B晶型、C晶型,文献报道 A晶型较晶B型、晶C型吸收好,其中用甲醇水结晶得到的A晶型的溶出度要明显好于用甲醇水结晶得到的B晶型,而用甲醇水结晶得到的B晶型溶出度要好于用丙酮水结晶得到的A晶型,因此,怎样用甲醇水作为溶剂能稳定做出A晶型成为一个技术难题,按常规结晶方式,用甲醇水作为溶剂,得到的产品基本上为B晶型,很难得到A晶型,关于用甲醇水结晶出A晶型的技术,国内外没有报道。
[0003]CN200810223650.7报道了制作A晶型、B晶型、C晶型的方法,但是制作工艺仅限于实验室研究,而且制作过程繁琐,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0004]EP1435359A1报道了制作A晶型的方法,采用丙酮水进行结晶,能够得到A晶型,但是文献报告,丙酮水结晶出的A晶型溶出度要差于甲醇水结晶出的A晶型的溶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罗红霉素B 晶型向A晶型的转变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罗红霉素B晶型向A晶型的转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先将罗红霉素粗品用甲醇与醋酸的混合液中溶解,调节pH为10 以上,再加入水,析出B晶型固体,然后将体系升温至50~65℃,保温搅拌6h及以上,固体转变转为A晶型,过滤,得到罗红霉素A晶型产品。
[0008]具体的,在析出B晶型固体过程中,控制温度为30~40℃。
[0009]具体的,其中将体系升温后的温度控制在58~62℃。
[0010]具体的,其中将体系升温后的升温速度控制在1~2.5℃/min。
[0011]具体的,所述甲醇与醋酸的混合液中,甲醇与醋酸的体积比为 (2~5):1。
[0012]具体的,甲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3~10)。
[0013]具体的,以滴加方式加水,加水速度为0.1~0.5ml/s。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罗红霉素B晶型向A晶型的转变方法,通过甲醇醋酸体系得到B晶型,再控制滴加水速,使得B晶型转向A晶型,转变方法简便,转变后的A晶型纯度高,结晶速率块,得到的产品溶出速率和溶出量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罗红霉素粗品的晶型X射线衍射图。
[0017]图2为图1中X射线衍射图对应的峰值结果。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罗红霉素粗品溶解后36℃析出3h 后的晶型X射线衍射图。
[0019]图4为图3中X射线衍射图对应的峰值结果。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罗红霉素粗品溶解后升温至52℃再转晶3小时取样3h的晶型X射线衍射图。
[0021]图6为图5中X射线衍射图对应的峰值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3]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24]晶型转变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罗红霉素B晶型向A晶型的转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将罗红霉素粗品用甲醇、醋酸中溶解,调节pH为10以上,再加入水,析出B晶型固体,然后将体系升温至50~65℃,保温搅拌 6h及以上,固体转变转为A晶型,过滤,得到罗红霉素A晶型产品。
[0026]如本文所用,“罗红霉素粗品”是指根据中国药典(2015版)提供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其中罗红霉素的HPLC含量为90.0%~110.0%。如本文所用,“HPLC含量”是指将直播得到的罗红霉素产品,经过 HPLC检测,根据所得到的色谱图谱,罗红霉素的峰面积在总峰面积之和中所占的百分数。
[0027]在所述的转变方法中,甲醇与醋酸的混合液中,甲醇与醋酸的体积比为(2~5):1,具体如2:1,2.2:1,2.5:1,3:1,3.5:1,4:1,4.2:1, 4.5:1,5:1,优选地,甲醇与醋酸的体积比为2.2:1,2.5:1,4:1,4.2:1;其中,甲醇与醋酸均选用色谱纯试剂。在析出B晶型过程中,可以采用30~40℃进行析出,具体如31℃、32℃、33℃、34℃、35℃、36℃、 37℃、38℃或39℃。
[0028]在所述的转变方法中,其中将体系升温后的温度控制在 50~65℃,具体如50℃、51℃、52℃、53℃、54℃、55℃、56℃、57℃、 58℃、59℃、60℃、61℃、62℃、63℃、64℃或65℃,优选的将体系升温后的温度控制在58~62℃。体系升温及稳定控制采用间接加热和冷却方式,即采用加热剂或冷却剂对其进行间接控制,加热剂可选用水、导热油等,冷却剂可选用冷却水、冷冻水等。
[0029]在在所述的转变方法中,将体系升温后的升温速度控制在 1~2.5℃/min,具体,可以为1℃/min、1.2℃/min、1.3℃/min、1.4℃/min、 1.5℃/min、2℃/min、2.2℃/min和2.5℃/min,优选的为1.2℃/min、 1.3℃/min、1.4℃/min和1.5℃/min。
[0030]在所述的转变方法中,甲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3~10),具体如1:3、1:4、1:5、1:6、1:6.5、1:7、1:7.5、1:8、1:9和1:10,优选的为1:6、 1:6.5、1:7和1:7.5。
[0031]在所述的转变方法中,其中,以滴加方式加水,加水速度为 0.1~0.5ml/s,优选的滴加速度为0.23~0.4ml/s,水为分析纯。
[0032]在所述的转变方法中,调节pH至10以上,具体pH值可以为1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和11.0,优选的pH值可以为10.1、10.2、10.3、10.4和
10.5。其中调节pH所用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0.1mol/L),调节pH值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量为每次不多于100μL。
[0033]在所述的转变方法中,“室温”是指室内气温为20~25℃的温度条件。
[0034]罗红霉素B晶型向A晶型的转变过程的实施例列于表1中。表1 中列入了甲醇与醋酸的混合液的成分(记为A)、体系升温后的控制温度(记为T)、体系升温速度(记为S1)、甲醇与水的体积比(记为B)、水的滴加速度(S2)以及调节pH值,且均举例了对应的实施方式。其中,实施例1-24的体系升温后的保温时间均不低于6h。
[0035]表1
[0036][0037][0038]测试
[0039]1、X射线衍射分析
[0040]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罗红霉素B晶型向A晶型的转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先将罗红霉素粗品用甲醇与醋酸的混合液中溶解,调节pH为10以上,再加入水,析出B晶型固体,然后将体系升温至50~65℃,保温搅拌6h及以上,固体转变转为A晶型,过滤,得到罗红霉素A晶型产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析出B晶型固体过程中,控制温度为30~4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变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将体系升温后的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向阳杨毕星张梁邢宏灯曹昌金建平程冲魏丽娟金思源刘元胜杨林
申请(专利权)人:黄石世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