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验证电机-叶轮机械匹配特性的激励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3286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2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验证电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验证电机-叶轮机械匹配特性的激励分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激励分离装置,具体地说是电机-叶轮机械激励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机-叶轮机械系统内部振动激励源组成复杂,其振动激励源依照作用位置的区别可以分为电机激励、轴承激励、叶轮激励等;其振动激励源依照作用方式的区别可以分为电磁激励、机械激励、流场激励。电机-叶轮机械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内部激励间相互联系,共同作用在装置机体上,因此呈现在设备机体表面或安装机脚位置处的振动特性及水平除了各个振动激励源单组作用的结果外,还受各个振动激励源之间的耦合作用结果的影响。对于电机-叶轮机械系统所构成的装置设备而言,其振动激励源是复杂的,其振动表现也是各种因素组合作用下的结果。如若需要研究电机-叶轮机械系统中各个因素对整体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则需要将各个激励进行分离,实现对某个因素的单独调节,以研究其对系统整体振动的影响规律。
[0003]有相关文章(“孙慧,袁寿其,骆寅,等.水机电共同作用的离心泵内部非定常流动分析[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6,34(2):122-127,150”,“郭义航.离心泵扭矩和转速的非定常特性研究[D].2017.”)提到常规研究中只考虑水力激振力对泵的作用,忽略了转速波动对泵运行状态的影响,然而转速和转矩是相关性极大的两个参数。离心泵和电机作为一个整体,其扭矩与转速是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的,作为旋转机械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转速与旋转机械的运行特征息息相关。
[0004]吴江飞(吴江飞.小型感应电机电磁振动特性分析与验证[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设计了一种应用于电机本体振动研究的电机振动激励分离装置,通过将电机端盖与机壳结构分离,实现了电机类设备中的电机定转子所产生的电磁激励和轴承位置处的机械激励的初步分离。但是一方面此实验装置对振动激励的分离是不够彻底的,由于电机端盖与电机机壳共同安装在安装基座上,结构之间缺少相应的振动隔离措施,其振动激励源(电磁激励、轴承机械激励)可以通过安装基座传递;另一方面,该装置的研究对象仅包含电机本体,没有考虑被电机驱动的设备(如离心泵、压气机等叶轮机械)对电机振动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分离振动激励源的手段,进一步研究在电机激励、叶轮机械激励、轴承激励单独作用下电机-叶轮机械系统振动水平影响的一种用于验证电机-叶轮机械匹配特性的激励分离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7]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验证电机-叶轮机械匹配特性的激励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驱动电机、叶轮机械、固定基础、同步带传动结构;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电机机壳、电机定子铁芯、电机转子,电机机壳安装在电机主体隔振器上,电机主体隔振器通过电机安装基座安装在固定基础上,电机定子铁芯和电机转子设置在电机机壳里,驱动电机的轴的前端安装电
机前侧齿盘,驱动电机的轴的后端安装电机后侧齿盘,电机前侧齿盘与电机机壳之间的轴上设置分离式电机前端盖,电机后侧齿盘与电机机壳之间的轴上设置分离式电机后端盖,分离式电机前端盖通过电机前端盖隔振器安装在固定基础上,分离式电机后端盖通过电机后端盖隔振器安装在固定基础上;所述叶轮机械包括叶轮机械机壳、叶轮,叶轮通过叶轮机械的转轴安装在叶轮机械机壳里,叶轮机械机壳上设置导叶,转轴伸出至叶轮机械机壳外部的部分安装叶轮机械侧齿盘,叶轮机械侧齿盘和叶轮机械机壳之间的转轴上安装叶轮机械转轴支撑轴承座,叶轮机械机壳通过叶轮机械主体隔振器安装在固定基础上,叶轮机械转轴支撑轴承座通过叶轮机械转轴支撑轴承座隔振器安装在叶轮机械安装基座上,叶轮机械安装基座安装在固定基础上;所述同步带传动结构包括电机侧齿轮和叶轮机械侧齿轮,电机侧齿轮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轴上,叶轮机械侧齿轮安装在叶轮机械的转轴上,电机侧齿轮和叶轮机械侧齿轮上缠绕齿形同步带。
[0008]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包括:
[0009]1、所述电机安装基座通过滑轨安装在固定基础上,电机安装基座通过在滑轨上的移动调整电机机壳的相对安装位置。
[0010]2、电机转子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轴上,电机转子的位置通过分离式电机前端盖、分离式电机后端盖的安装位置确定,通过调整电机机壳沿滑轨的运动距离实现驱动电机正常安装状态或驱动电机偏心安装状态的变换。
[0011]3、叶轮机械安装基座通过轨道安装在固定基础上,通过调整叶轮机械安装基座在轨道上的运动距离张紧齿形同步带。
[0012]4、电机前侧齿盘、电机后侧齿盘、叶轮机械侧齿盘上均设置通孔,配合电涡流转速传感器或电磁传感器实现瞬时波动转速的测量和采集,对应角度的通孔上施加不同重量的配重,实现模拟偏心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影响。
[0013]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在于:本专利技术在保证电机-叶轮机械系统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实现了将各振动激励源有效分离的目的。专利技术中考虑了振动源之间相互耦合的产生因素,通过特定连接及安装的结构形式从根本上杜绝了振动的传递,明确了不同振动激励源作用位置及结构,安装有特殊结构的齿盘结构和安装基座可以方便的采集电机-叶轮机械的运行状态信息以及模拟由于加工误差带来的质量偏心和结构偏心的系统状态。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同步带传动装置示意图;
[0016]图3为叶轮机械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a为齿盘结构示意图,图4b为齿盘结构剖视图;
[0018]图5为驱动电机借由安装基座调整所实现偏心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专利技术做更详细地描述:
[0020]结合图1-5,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验证电机-叶轮机械系统匹配特性的激励分离装置包括端盖与机壳分离安装的驱动电机(电机前侧齿盘1、分离式电机前端盖2、电机主体3、分离
式电机后端盖4、电机后侧齿盘5、电机前端盖隔振器16、电机主体隔振器15、电机后端盖隔振器13)、叶轮及导叶个数可随需求进行更换的叶轮机械(叶轮机械侧齿盘7、叶轮机械转轴支撑轴承座12、叶轮机械主体8、叶轮机械转轴支撑轴承座隔振器10、叶轮机械主体隔振器9)、同步带传动结构6、可以沿导轨调整相对安装位置关系的安装基座(电机安装基座14、叶轮机械安装基座11)、满足振动水平校验相关要求的固定基础17。
[0021]结合图2,电机和叶轮机械通过同步带传动装置相连以传递扭矩,同步带传动装置包含齿形同步带6a、电机侧齿轮6b、叶轮机械侧齿轮6c,通过调整叶轮机械安装基座11张紧齿形同步带6a,实现转矩的传递。同步带6a是单面具有等距齿的环形带,相比其他转矩传递方式,特别是相比传统联轴器而言,同步带传动不仅具有同步无滑差、传动效率高、传动精度高等特点,还能隔绝电机和叶轮机械间的振动传递,实现振动激励源的分离。
[0022]结合图3,叶轮机械由叶轮机械机壳8a、可拆卸叶片式叶轮8b、可拆卸式导叶8c。可以通过拆卸不同位置的导叶或叶轮,实现不同组合形式的叶轮数-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验证电机-叶轮机械匹配特性的激励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驱动电机、叶轮机械、固定基础、同步带传动结构;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电机机壳、电机定子铁芯、电机转子,电机机壳安装在电机主体隔振器上,电机主体隔振器通过电机安装基座安装在固定基础上,电机定子铁芯和电机转子设置在电机机壳里,驱动电机的轴的前端安装电机前侧齿盘,驱动电机的轴的后端安装电机后侧齿盘,电机前侧齿盘与电机机壳之间的轴上设置分离式电机前端盖,电机后侧齿盘与电机机壳之间的轴上设置分离式电机后端盖,分离式电机前端盖通过电机前端盖隔振器安装在固定基础上,分离式电机后端盖通过电机后端盖隔振器安装在固定基础上;所述叶轮机械包括叶轮机械机壳、叶轮,叶轮通过叶轮机械的转轴安装在叶轮机械机壳里,叶轮机械机壳上设置导叶,转轴伸出至叶轮机械机壳外部的部分安装叶轮机械侧齿盘,叶轮机械侧齿盘和叶轮机械机壳之间的转轴上安装叶轮机械转轴支撑轴承座,叶轮机械机壳通过叶轮机械主体隔振器安装在固定基础上,叶轮机械转轴支撑轴承座通过叶轮机械转轴支撑轴承座隔振器安装在叶轮机械安装基座上,叶轮机械安装基座安装在固定基础上;所述同步带传动结构包括电机侧齿轮和叶轮机械侧齿轮,电机侧齿轮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轴上,叶轮机械侧齿轮安装在叶轮机械的转轴上,电机侧齿轮和叶轮机械侧齿轮上缠绕齿形同步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验证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玩幽董烈祎率志君郭宜斌王东华程德彬丁继才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