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倾转式涡喷固定翼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307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倾转式涡喷固定翼无人机,由机体、设置于机体两侧的机翼和设置于机体末端的两组尾翼组成,所述机翼的端部连接有涡喷调节装置,所述涡喷调节装置上连接有第一涡喷模组,两组所述尾翼之间设置有第二涡喷模组,且该第二涡喷模组通过一旋转机构与尾翼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稳定可靠,通过利用涡喷调节装置,能够对第一涡喷模组的喷射方向进行调节,使得第一涡喷模组既能带动无人机进行垂直起降,又能为其飞行时提供动力;利用旋转机构能够调节第二涡喷模组的喷气角度,使其提供飞行动力的同时,改变其飞行姿态,在涡喷调节装置中应用角接触轴承、向心轴承和推力轴承能减小涡喷调节装置的磨损,进而提高无人机的使用寿命。机的使用寿命。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倾转式涡喷固定翼无人机


[0001]本技术涉及飞行器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倾转式涡喷固定翼无人机。

技术介绍

[0002]无人机是一种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是新时代最具潜力的科技发展项目之一,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当中。按照飞行平台构型分类,无人机可分为固定翼无人机、旋翼无人机、无人飞艇、伞翼无人机、扑翼无人机等,其中固定翼无人机是最为常用的无人机类型,但是由于固定翼无人机自身构造的限制,需要进行一段距离的滑行才能够起飞,因此对场地的要求较高,且无法在空中实现悬停,故现有技术中存在很多关于垂直起降的固定翼无人机。例如,申请日为2015.11.15,公开号为CN106864755A,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即可水平起降又可垂直起降的飞行器布局”的中国专利中,也公开了一种可垂直起降的固定翼飞行器,但是,前述专利在进行垂直起降时,两翼端部连接的喷气发动机在旋转过程中需要承受整个装置的重量,使得发动机与机翼之间的转动磨损程度较大,久之下去会产生飞行隐患,严重的甚至会发生飞行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倾转式涡喷固定翼无人机。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倾转式涡喷固定翼无人机,由机体、设置于机体两侧的机翼和设置于机体末端的两组尾翼组成,所述机翼的端部连接有涡喷调节装置,所述涡喷调节装置中设置有推力轴承和向心轴承的组合或角接触轴承,所述推力轴承和向心轴承的组合或角接触轴承用于承受涡喷调节装置转动时所产生的径向作用力和轴向作用力,所述涡喷调节装置上连接有第一涡喷模组,两组所述尾翼之间设置有第二涡喷模组,且该第二涡喷模组通过一旋转机构与尾翼相连接。
[0005]进一步地,所述涡喷调节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连接块、角接触轴承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机翼端部开设的空腔内,其输出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块上,所述第一连接块连接于机翼的端部,且该第一连接块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通孔内部,所述角接触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设于第一连接块上,所述第二连接块固定套设于角接触轴承的外圈上,且该第二连接块与第一涡喷模组相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涡喷调节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三连接块、推力轴承、向心轴承和第四连接块,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于机翼端部开设的空腔内,其输出端固定连接于第四连接块上,所述第三连接块连接于机翼的端部,且该第三连接块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通孔内部,所述向心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设于第三连接块上,所述第四连接块固定套设于向心轴承的外圈,所述推力轴承的两侧工作面分别连接于第三连接块和第四连接块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机体的底部连接有吊舱机构。
[0008]进一步地,所述吊舱机构包括旋转座、连接架、光电设备和调节电机,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旋转座上,所述旋转座转动设置于机体上,所述连接架连接于旋转座上,所述光电设备转动设置于连接架上,所述调节电机设置于连接架上,且该调节电机的输出端与光电设备相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壳体、第三驱动电机和固定块,所述壳体连接于尾翼上,所述第三驱动电机设置于壳体内部,且该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固定块相连接,所述固定块连接于第二涡喷模组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机体的底部还连接有起落架机构。
[0011]进一步地,所述起落架机构包括连杆、支撑杆、连接板和升降气缸,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机体上,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于连杆的另一端,所述连接板连接于连杆上,所述升降气缸铰接于机体上,其活塞杆输出端铰接于连接板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缓冲组件。
[0013]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压杆、弹簧和曲面板,所述压杆滑动穿设于支撑杆上,所述弹簧套设于压杆上,其两端分别连接于支撑杆和曲面板上,所述曲面板固定连接于压杆的端部。
[0014]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结构新颖,稳定可靠,通过利用涡喷调节装置,能够对第一涡喷模组的喷射方向进行调节,使其既能够带动无人机进行垂直起降,又能够为无人机提供飞行动力;利用旋转机构能够调节第二涡喷模组的喷气角度,使得第二涡喷模组在为无人机提供飞行动力的同时,还能改变无人机的飞行姿态;通过在涡喷调节装置中应用角接触轴承、向心轴承和推力轴承,能够承受涡喷调节装置转动时所产生的径向作用力和轴向作用力,从而减小其在转动过程中的磨损,提高无人机的使用寿命;利用可调节自由度的吊舱机构,扩大了无人机的监测范围,提高监测的灵活性;利用可收纳的起落架机构,既能对无人机降落时进行支撑,又能避免对光电设备的遮挡;同时,支撑杆上设置的缓冲组件还能对无人机降落时进行缓冲,避免出现硬着陆和侧翻现象。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实施例1中的涡喷调节装置和第一涡喷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实施例2中的涡喷调节装置和第一涡喷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吊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起落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旋转机构和第二涡喷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起落架机构和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电机、第一涡喷模组、第二涡喷模组、旋转电机、光电设备、调节电机和升降气缸与控制器之间的电性控制关系。
[0023]图中:机体1,机翼2,尾翼3,涡喷调节装置4,第一驱动电机411,第一连接块412,角接触轴承413,第二连接块414,第二驱动电机421,第三连接块422,推力轴承423,向心轴承424,第四连接块425,第一涡喷模组5,第二涡喷模组6,旋转机构7,壳体71,第三驱动电机72,固定块73,吊舱机构8,旋转座81,连接架82,光电设备83,调节电机84,起落架机构9,连
杆91,支撑杆92,连接板93,升降气缸94,缓冲组件10,压杆101,弹簧102,曲面板103。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图2和图4至图8所示,一种倾转式涡喷固定翼无人机,由机体1、设置于机体1两侧的机翼2和设置于机体1末端的两组尾翼3组成,机翼2的端部连接有涡喷调节装置4,涡喷调节装置4中设置有推力轴承423和向心轴承424的组合或角接触轴承413,所述推力轴承423和向心轴承424的组合或角接触轴承413用于承受涡喷调节装置4转动时所产生的径向作用力和轴向作用力,涡喷调节装置4上连接有第一涡喷模组5,两组尾翼3之间设置有第二涡喷模组6,且该第二涡喷模组6通过一旋转机构7与尾翼3相连接,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倾转式涡喷固定翼无人机,由机体(1)、设置于机体(1)两侧的机翼(2)和设置于机体(1)末端的两组尾翼(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2)的端部连接有涡喷调节装置(4),所述涡喷调节装置(4)中设置有推力轴承(423)和向心轴承(424)的组合或角接触轴承(413),所述推力轴承(423)和向心轴承(424)的组合或角接触轴承(413)用于承受涡喷调节装置(4)转动时所产生的径向作用力和轴向作用力,所述涡喷调节装置(4)上连接有第一涡喷模组(5),两组所述尾翼(3)之间设置有第二涡喷模组(6),且该第二涡喷模组(6)通过一旋转机构(7)与尾翼(3)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倾转式涡喷固定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喷调节装置(4)包括第一驱动电机(411)、第一连接块(412)、角接触轴承(413)和第二连接块(414),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11)设置于机翼(2)端部开设的空腔内,其输出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块(414)上,所述第一连接块(412)连接于机翼(2)的端部,且该第一连接块(412)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11)的输出端穿过通孔内部,所述角接触轴承(413)的内圈固定套设于第一连接块(412)上,所述第二连接块(414)固定套设于角接触轴承(413)的外圈上,且该第二连接块(414)与第一涡喷模组(5)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倾转式涡喷固定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喷调节装置(4)包括第二驱动电机(421)、第三连接块(422)、推力轴承(423)、向心轴承(424)、第四连接块(425),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21)设置于机翼(2)端部开设的空腔内,其输出端固定连接于第四连接块(425)上,所述第三连接块(422)连接于机翼(2)的端部,且该第三连接块(422)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21)的输出端穿过通孔内部,所述向心轴承(424)的内圈固定套设于第三连接块(422)上,所述第四连接块(425)固定套设于向心轴承(424)的外圈,所述推力轴承(423)的两侧工作面分别连接于第三连接块(422)和第四连接块(425)上。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越超
申请(专利权)人:汇星海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