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电子线束插接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2240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子线束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模块化电子线束插接端子,针对现有的公头壳体与公头束线无法实现紧密贴合的功能,从而造成束线容易脱落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公头壳体与母头壳体,公头壳体的内部设有公头束线,母头壳体的内部设有母头束线,公头壳体的顶部一侧与底部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竖板,两个竖板的内侧均转动安装有不完全蜗杆,两个不完全蜗杆的一端均延伸至竖板的外侧并分别固定安装有皮带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束线不容易脱落,通过设置的绕线轮,当绕线轮转动的时候,从而带动牵引绳被绕设,从而使得移动板得到向左的运动,使得螺纹套与中空板的外侧紧密贴合,从而使得公头壳体与母头壳体紧密贴合。从而使得公头壳体与母头壳体紧密贴合。从而使得公头壳体与母头壳体紧密贴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电子线束插接端子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线束
,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电子线束插接端子。

技术介绍

[0002]电子线束是一组金属线和电缆绑在一起,实现运载设备之间来往的信号传递或电源的连接,是目前各类设备的连接电路中连接各电器设备的接线部件,一般由绝缘护套、接线端子、导线及绝缘包扎材料等组成。
[0003]现有的公头壳体与公头束线无法实现紧密贴合的功能,从而造成束线容易脱落的缺点,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模块化电子线束插接端子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公头壳体与公头束线无法实现紧密贴合的功能,从而造成束线容易脱落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模块化电子线束插接端子。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模块化电子线束插接端子,包括公头壳体与母头壳体,所述公头壳体的内部设有公头束线,母头壳体的内部设有母头束线,公头壳体的顶部一侧与底部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竖板,两个竖板的内侧均转动安装有不完全蜗杆,两个不完全蜗杆的一端均延伸至竖板的外侧并分别固定安装有皮带轮,两个皮带轮上传动连接有同一个皮带,两个不完全蜗杆的外侧均啮合有蜗轮,两个蜗轮分别转动安装在公头壳体的顶部与公头壳体的底部,两个蜗轮的前侧均固定安装有绕线轮,两个绕线轮的外侧均绕设有牵引绳,两个牵引绳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移动板的一侧,两个牵引绳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的绕线轮上,两个移动板的另一侧均固定安装螺纹杆的一端,母头壳体的顶部一侧与底部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中空板,位于同一侧的螺纹杆的外侧与中空板的内侧活动连接,两个螺纹杆的外侧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套。
[0007]优选的,所述公头壳体的顶部内壁与底部内壁均开设有滑动槽,两个移动板均滑动安装在对应的滑动槽的内部,滑动槽的设置方便移动板在水平方向的移动。
[0008]优选的,所述竖板与移动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横杆与中空柱,横杆的外侧滑动安装在中空柱的内侧,横杆与中空柱的设置使得移动板在运动的时候无法发生便移的可能。
[0009]优选的,两个皮带轮中的一个皮带轮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把手,两个不完全蜗杆的另一端均延伸至竖板的外侧,把手的设置使得人工转动皮带轮的时候更加省力。
[0010]优选的,所述中空板的内部开设有圆形孔,螺纹杆的外侧与圆形孔的内侧活动连接,圆形孔的设置给螺纹杆的转动提供一定的转动范围。
[0011]优选的,所述竖板的内部开设有通孔,不完全蜗杆的外侧转动安装在通孔的内侧,通孔的设置使得不完全蜗杆的转动更加顺畅。
[0012]本技术中,所述的一种模块化电子线束插接端子,通过设置的绕线轮,当绕线
轮转动的时候,从而带动牵引绳被绕设,从而使得移动板得到向左的运动,从而使得螺纹套与中空板的外侧紧密贴合,从而使得公头壳体与母头壳体紧密贴合;
[0013]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皮带轮,当人工转动把手的时候,从而带动两个不完全蜗杆同步转动,从而使得两个绕线轮同步转动,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模块化电子线束插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模块化电子线束插接端子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模块化电子线束插接端子的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公头壳体;2、公头束线;3、母头壳体;4、母头束线;5、竖板;6、不完全蜗杆;7、蜗轮;8、绕线轮;9、牵引绳;10、移动板;11、中空板;12、螺纹杆;13、螺纹套;14、中空柱;15、横杆;16、皮带轮;17、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参照图1-3,一种模块化电子线束插接端子,包括公头壳体1与母头壳体3,公头壳体1的内部设有公头束线2,母头壳体3的内部设有母头束线4,公头壳体1的顶部一侧与底部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竖板5,两个竖板5的内侧均转动安装有不完全蜗杆6,两个不完全蜗杆6的一端均延伸至竖板5的外侧并分别固定安装有皮带轮16,两个皮带轮16上传动连接有同一个皮带17,两个不完全蜗杆6的外侧均啮合有蜗轮7,两个蜗轮7分别转动安装在公头壳体1的顶部与公头壳体1的底部,两个蜗轮7的前侧均固定安装有绕线轮8,两个绕线轮8的外侧均绕设有牵引绳9,两个牵引绳9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移动板10的一侧,两个牵引绳9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的绕线轮8上,两个移动板10的另一侧均固定安装螺纹杆12的一端,母头壳体3的顶部一侧与底部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中空板11,位于同一侧的螺纹杆12的外侧与中空板11的内侧活动连接,两个螺纹杆12的外侧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套13。
[0020]本技术中,公头壳体1的顶部内壁与底部内壁均开设有滑动槽,两个移动板10均滑动安装在对应的滑动槽的内部,滑动槽的设置方便移动板在水平方向的移动。
[0021]本技术中,竖板5与移动板10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横杆15与中空柱14,横杆15的外侧滑动安装在中空柱14的内侧,横杆与中空柱的设置使得移动板在运动的时候无法发生便移的可能。
[0022]本技术中,两个皮带轮16中的一个皮带轮1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把手,两个不完全蜗杆6的另一端均延伸至竖板5的外侧,把手的设置使得人工转动皮带轮的时候更加省力。
[0023]本技术中,中空板11的内部开设有圆形孔,螺纹杆12的外侧与圆形孔的内侧活动连接,圆形孔的设置给螺纹杆的转动提供一定的转动范围。
[0024]本技术中,竖板5的内部开设有通孔,不完全蜗杆6的外侧转动安装在通孔的内侧,通孔的设置使得不完全蜗杆的转动更加顺畅。
[0025]该电子线束插接端子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将两个螺纹套13安装在螺纹杆12的外侧,然后人工转动把手,使得皮带轮16转动,从而带动两个不完全蜗杆6的转动,从而使得两个蜗轮7得到相反的转动方向,从而同时带动两个绕线轮8转动,使得两个牵引绳9同步被绕设,从而使得两个移动板10得到向左移动的运作,从而带动螺纹杆12与螺纹套13同样的运动,当牵引绳9无法被绕设的时候从而停止转动不完全蜗杆6,这时候,螺纹套13的外侧与中空板11的外侧紧密贴合,从而使得使得公头壳体1与母头壳体3紧密贴合,使得公头束线2与母头束线4良好接触,使得装置灵活性增大,实现装置的多样性,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实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有效的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自动化,减少人为操作的繁琐等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价值。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电子线束插接端子,包括公头壳体(1)与母头壳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头壳体(1)的内部设有公头束线(2),母头壳体(3)的内部设有母头束线(4),公头壳体(1)的顶部一侧与底部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竖板(5),两个竖板(5)的内侧均转动安装有不完全蜗杆(6),两个不完全蜗杆(6)的一端均延伸至竖板(5)的外侧并分别固定安装有皮带轮(16),两个皮带轮(16)上传动连接有同一个皮带(17),两个不完全蜗杆(6)的外侧均啮合有蜗轮(7),两个蜗轮(7)分别转动安装在公头壳体(1)的顶部与公头壳体(1)的底部,两个蜗轮(7)的前侧均固定安装有绕线轮(8),两个绕线轮(8)的外侧均绕设有牵引绳(9),两个牵引绳(9)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移动板(10)的一侧,两个牵引绳(9)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的绕线轮(8)上,两个移动板(10)的另一侧均固定安装螺纹杆(12)的一端,母头壳体(3)的顶部一侧与底部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中空板(11),位于同一侧的螺纹杆(12)的外侧与中空板(11)的内侧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敏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金屹敏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