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712158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柠檬醛和去离子水混合,然后在20~30℃下搅拌反应2~4h,得第一溶液;将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氨水、所述第一溶液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于60~80℃下搅拌反应10~14h,得到生成有固体产物的产物溶液;分离出所述产物溶液中的固体物质并干燥,制得抗菌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制得的抗菌剂加入到聚合物材料中,能够显著改善聚合物材料的抗菌性能,扩大聚合物材料的应用领域。扩大聚合物材料的应用领域。扩大聚合物材料的应用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聚合物改性
,具体涉及一种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聚合物材料,例如聚烯烃、聚苯乙烯等作为广泛使用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成型加工性能,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可用于加工生产一次性用品、生活用品、包装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等。然而,由于聚合物材料的抗菌性一般,限制了聚合物材料在一些需要其具有一定抗菌功能的领域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改善聚合物抗菌性能的抗菌剂。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柠檬醛和去离子水混合,然后在20~30℃下搅拌反应2~4h,得第一溶液;
[0006]将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氨水、所述第一溶液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于60~80℃下搅拌反应10~14h,得到生成有固体产物的产物溶液;
[0007]分离出所述产物溶液中的固体物质并干燥,制得抗菌剂。
[0008]可选地,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柠檬醛和去离子水混合,然后在20~30℃下搅拌反应2~4h,得第一溶液的步骤中:
[0009]所述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柠檬醛和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0.1~0.3):(20~30):(200~280)。
[0010]可选地,将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氨水、所述第一溶液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于60~80℃下搅拌反应10~14h,得到生成有固体产物的产物溶液的步骤中:
[0011]所述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氨水、所述第一溶液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质量比为(30~50):(10~16):(16~20):(200~280):(0.1~0.3)。
[0012]可选地,分离出所述产物溶液中的固体物质并干燥,制得抗菌剂的步骤,包括:
[0013]对所述产物溶液进行抽滤并收集固体物质,对所述固体物质进行洗涤,然后在50~70℃下干燥4~6h,再研磨过800~1000目筛,制得抗菌剂。
[0014]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聚合物树脂改性母粒,所述聚合物树脂改性母粒包括聚合物树脂以及抗菌剂,所述抗菌剂由如上所述的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制得。
[0015]可选地,所述聚合物树脂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聚酰胺6中的任意一种。
[0016]可选地,所述聚合物树脂改性母粒中,所述聚合物树脂的质量份数为94~98份,所述抗菌剂的质量份数为2~6份。
[0017]更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聚合物复合材料,所述聚合物复合材料包括聚合
物以及抗菌剂,所述抗菌剂由如上所述的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制得。
[0018]可选地,所述聚合物树脂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聚酰胺6中的任意一种。
[0019]可选地,所述聚合物树脂改性母粒中,所述聚合物树脂的质量份数为94~98份,所述抗菌剂的质量份数为2~6份。
[0020]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如上所述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将聚合物和抗菌剂混合搅拌后,通过熔融挤出制成聚合物复合材料。
[0022]可选地,将聚合物和抗菌剂混合搅拌后,通过熔融挤出制成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步骤,包括:
[0023]将聚合物树脂原料与抗菌剂经高混机搅拌5~15min,得混合物料;
[0024]将所述混合物料投入至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共混挤出,制得聚合物复合材料,其中,所述双螺杆挤出机沿物料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温区、第二温区、第三温区、第四温区、第五温区和第六温区,所述第一温区的温度设置为120~230℃,所述第二温区的温度设置为180~260℃,所述第三温区的温度设置为180~260℃,所述第四温区的温度设置为180~260℃,所述第五温区的温度设置为180~260℃,第六温区的温度设置为180~260℃,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机头温度设置为180~260℃,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转速设置为200~320r/min。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先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柠檬醛和去离子水混合后反应得到第一溶液,然后将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氨水、所述第一溶液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反应得到产物溶液,分离出所述产物溶液中的固体物质并干燥,即制得二氧化钛接枝柠檬醛类型的抗菌剂,其中,柠檬醛分子中含有醛基,细菌表面的亲水基能够吸附醛基,使得醛基破坏细菌、真菌细胞壁的多糖结构,从而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达到直接或间接的抑制细菌繁殖或者直接使细菌死亡的目的;同时,二氧化钛自身就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将二氧化钛与柠檬醛接枝,可以使得二氧化钛与柠檬醛发生协同作用,共同改善聚合物材料的抗菌性能。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菌剂的制备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28]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
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此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为改善聚合物的抗菌性能,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菌剂的制备方法的一实施例。参阅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1]步骤S10、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柠檬醛和去离子水混合,然后在20~30℃下搅拌反应2~4h,得第一溶液;
[0032]称取一定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柠檬醛和去离子水,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在20~30℃的常温下搅拌反应2~4h,得到第一溶液;其中,所述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柠檬醛的质量比优选为(0.1~0.3):(20~30)。此外,所述去离子水的作用是充当反应溶剂,其添加量可以为反应原料的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柠檬醛和去离子水混合,然后在20~30℃下搅拌反应2~4h,得第一溶液;将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氨水、所述第一溶液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于60~80℃下搅拌反应10~14h,得到生成有固体产物的产物溶液;分离出所述产物溶液中的固体物质并干燥,制得抗菌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柠檬醛和去离子水混合,然后在20~30℃下搅拌反应2~4h,得第一溶液的步骤中:所述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柠檬醛和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0.1~0.3):(20~30):(200~28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氨水、所述第一溶液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于60~80℃下搅拌反应10~14h,得到生成有固体产物的产物溶液的步骤中:所述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氨水、所述第一溶液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质量比为(30~50):(10~16):(16~20):(200~280):(0.1~0.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离出所述产物溶液中的固体物质并干燥,制得抗菌剂的步骤,包括:对所述产物溶液进行抽滤并收集固体物质,对所述固体物质进行洗涤,然后在50~70℃下干燥4~6h,再研磨过800~1000目筛,制得抗菌剂。5.一种聚合物树脂改性母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树脂改性母粒包括聚合物树脂以及抗菌剂,所述抗菌剂由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陈国辉刘雨龙怀自力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