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0940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第二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块,该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相对设置,该背光模块位于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该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积大于该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积,该背光模块包括一光源、一导光板、第一光学组件及第二光学组件,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一与该入光面相交的第一出光面、一与该第一出光面相对的第二出光面,该光源与导光板的入光面相对设置,该第一光学组件与导光板的第一出光面相对设置,该第二光学组件与导光板的第二出光面相对设置,其中该第二光学组件上设置多个网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双面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具轻、薄、耗电小等优点,广泛应用在现代化信息设备中。由于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具有发光特性,因此为达到显示效果,必须给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一光源装置,如背光模块,功能在于向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亮度充分而且分布均匀的面光源。导光板是背光模块的关键组件,必须具备良好的光学设计,使导光板能引导光源发出的光转换成亮度与色度均可达一定要求的面光源。在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电子产品中,需要能够实现双面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请参阅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二相对的第一液晶显示面板10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20、设置在该第一液晶显示面板10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20之间的背光模块30。该第一液晶显示面板10包括二相对的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设置在该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的第一液晶层13。该第二液晶显示面板20包括二相对的第三基板21与第四基板22、设置在该第三基板21与第四基板22之间的第二液晶层23。其中,该第一液晶显示面板10作为主显示屏幕,该第二液晶显示面板20作为副显示屏幕,且该第一液晶显示面板10的显示面积大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20的显示面积。该背光模块30包括光源31、导光板32、第一光学组件33及第二光学组件34。该导光板32包括入光面35、一与该入光面35相交的第一出光面36,一与该第一出光面36相对的第二出光面37,其中该第一出光面36与第一液晶显示面板10相对,该第二出光面37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20相对。该光源31与导光板32的入光面35相对设置。该第一光学组件33设置在该导光板32与第一液晶显示面板10之间,其包括第一扩散片41、第一棱镜片42及第二棱镜片43,该第一扩散片41、第一棱镜片42及第二棱镜片43在第一出光面36至第一液晶显示面板10的方向上依次层叠。该第二光学组件34设置在该导光板32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20之间,其包括第二扩散片44、第三棱镜片45及第四棱镜片46,该第二扩散片44、第三棱镜片45及第四棱镜片46在第二出光面37至第二液晶显示面板20的方向上依次层叠。该第二扩散片44、第三棱镜片45及第四棱镜片46的大小通常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20的显示面积相等。该第二扩散片44设置在该第二出光面37的中央区域,该导光板32的第二出光面37上还设置一反射片47,该第二扩散片44及反射片47覆盖该导光板32的第二出光面37。液晶显示装置1中,光源31发出的光线入射至导光板32,一部份光线经由导光板32的导向由第一出光面36均匀出射,一部份光线经由反射片47反射后亦由第一出光面36射出,由第一出光面36射出的光线穿过第一光学组件33入射至第一液晶显示面板10,以使第一液晶显示面板10达到显示目的;光源31发出的另一部份光线经由导光板32的导向由第二出光面37中央区域出射后,穿过第二光学组件34入射至第二液晶显示面板20,以使第二液晶显示面板20达到显示目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使第一液晶显示面板10显示的光线由经导光板32的导向从第一出光面36均匀出射的第一部份光线及由反射片47的反射从第一出光面36四周区域出射的第二部份光线组成,由于该第一部份光线分布整个第一液晶显示面板10上,而第二部份光线仅分布在第一液晶显示面板10的四周区域上,因此第一液晶显示面板10四周区域的显示亮度会高于第一液晶显示面板10中央区域的显示亮度,所以该液晶显示装置1显示亮度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亮度均匀的液晶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第二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块,该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相对设置,该背光模块位于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该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积大于该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积,该背光模块包括一光源、一导光板、第一光学组件及第二光学组件,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一与该入光面相交的第一出光面、一与该第一出光面相对的第二出光面,该光源与导光板的入光面相对设置,该第一光学组件与导光板的第一出光面相对设置,该第二光学组件与导光板的第二出光面相对设置,其中该第二光学组件上设置多个网点。本专利技术中,该导光板的第二出光面上还设置一反射片,该反射片与第二光学组件覆盖该导光板的第二出光面;或者,该第二光学组件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相对的表面上设置一反射片,该反射片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覆盖第二光学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反射片与第二光学组件覆盖导光板的第二出光面或者该反射片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覆盖第二光学组件,由于设置在第二光学组件的网点可对光线反射及散射作用,反射及散射的光线与反射片反射的光线在该导光板第一出光面出射,由于该两部份光线分布区域不同,同时网点的反射率与反射片的反射率接近使反射光线的强度接近,因此由该导光板第一出光面中央区域与四周区域出射光线强度较为均匀,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均匀。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第五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第六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第七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是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2包括二相对的第一液晶显示面板110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120、设置在该第一液晶显示面板110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120之间的背光模块130。该第一液晶显示面板110包括二相对的第一基板111与第二基板112、设置在该第一基板111与第二基板112之间的第一液晶层113。该第二液晶显示面板120包括二相对的第三基板121与第四基板122、设置在该第三基板121与第四基板122之间的第二液晶层123。其中,该第一液晶显示面板110作为主显示屏幕,该第二液晶显示面板120作为副显示屏幕,且该第一液晶显示面板110的显示面积大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120的显示面积。该背光模块130包括光源131、导光板132、第一光学组件133及第二光学组件134。该导光板132包括入光面135、一与该入光面135相交的第一出光面136,一与该第一出光面136相对的第二出光面137,其中该第一出光面136与第一液晶显示面板110相对,该第二出光面137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120相对。该光源131与导光板132的入光面135相对设置。该第一光学组件133设置在该导光板132与第一液晶显示面板110之间,其包括第一扩散片141、第一棱镜片142及第二棱镜片143,该第一扩散片141、第一棱镜片142及第二棱镜片143在第一出光面136至第一液晶显示面板110的方向上依次层叠。该第二光学组件134设置在该导光板132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120之间,其包括第二扩散片144、第三棱镜片145及第四棱镜片146,该第二扩散片144、第三棱镜片145及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第二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块,该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相对设置,背光模块位于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该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积大于该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积,该背光模块包括一光源、一导光板、第一光学组件及第二光学组件,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一与该入光面相交的第一出光面、一与该第一出光面相对的第二出光面,该光源与导光板的入光面相对设置,该第一光学组件与导光板的第一出光面相对设置,该第二光学组件与导光板的第二出光面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学组件上设置多个网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哲魁韩虹
申请(专利权)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