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0911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包括蒸压加气混凝土底板和与底板叠合的后浇筑混凝土层,所述底板为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预制底板,所述底板包括蒸压加气混凝土主体和设置于蒸压加气混凝土主体内的配筋,后浇筑混凝土层内设有钢筋网片,所述底板的板端预设企口,相邻底板的企口拼接为板缝槽,所述板缝槽内设有板缝构造钢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将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与混凝土两种不同的材料进行叠合而形成承载力大幅提高、自重轻、热阻大、整体性强、构造合理、方便施工的新型叠合板。该叠合板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可计入装配率。该叠合板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拓宽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的应用领域,增加板材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一般被用于各类建筑的墙板或仅仅用于未经叠合,整体刚度较低的简支板。而目前,装配式建筑所采用的楼(屋面)板大多为三角桁架肋混凝土实心叠合板,这种叠合板底板为非预应力构件,自重大、刚度差、易开裂,吊装施工时易碰撞至损,且需在板底加设支撑,用户对板底部裂缝束手无策,造成用户意见较多,板的性价比不高影响了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而研究设计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0004]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包括底板和与底板叠合的后浇筑混凝土层,所述底板为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预制底板,所述底板包括蒸压加气混凝土主体和设置于蒸压加气混凝土主体内的配筋,所述后浇筑混凝土层内设有焊接钢筋网片,所述底板的板侧面预设企口,相邻底板的企口拼接为板缝槽,所述板缝槽内设有板缝构造钢筋。
[0005]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长度小于或等于6000mm,厚度小于或等于250mm,宽度为小于或等于600mm,所述后浇筑混凝土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50mm。
[0006]进一步地,所述板缝槽深度不大于板厚度的2/3。
[0007]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有编号信息标识。
[0008]进一步地,所述编号信息标识为二维码标识。
[0009]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受拉区的钢筋数量大于受压区的钢筋数量
[0010]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所述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具有以下优点:
[0011]1、利用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板材作为叠合板的底板可减轻板的自重,进而降低整个建筑自重,有效降低建筑的地震作用;
[0012]2、板内非对称配置的钢筋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自应力会使板材形成一定的反拱,从而会大幅提高了板的抗裂能力,在施工时可减少板底部支顶,节约大量支顶材料;
[0013]3、底板最大宽度为600mm,方便运输及装配施工;
[0014]4、蒸压加气混凝土底板热工性能优越,热阻大,有着优越的保温性能,将防止室内热量向竖向相邻房间的传递;
[0015]5、利用铺设的钢筋网片及后浇注混凝土可以实现楼(屋面)板整体性,承载能力、板材刚度达到结构设计要求,有利于建筑抗震;
[0016]6、可以在叠合层内穿越设备线管,不减少楼层的净空;
[0017]7、这种叠合板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可计入装配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包括底板1和与底板1叠合的后浇筑混凝土层2,所述底板1为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预制底板,所述底板1包括蒸压加气混凝土主体和设置于蒸压加气混凝土主体内的配筋,所述后浇筑混凝土层2内设有焊接钢筋网片3,焊接钢筋网片3经严格设计。所述底板1的板侧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企口5,相邻底板的企口5拼接为板缝槽6,所述板缝槽6内设有板缝构造钢筋4,板缝构造钢筋4为沿板缝槽6铺设的钢筋。
[0021]所述底板1的长度小于或等于6000mm,厚度小于或等于250mm,宽度为小于或等于600mm,可根据需要设置,适用于各类建筑开间不大于6000mm建筑。板材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自应力提升了叠合底板的抗裂能力,因板的自应力使板材具有一定的反拱,从而减少施工中的板下部支顶数量,大幅度节约施工成本,并有效地减少板材的裂缝。
[0022]所述板缝槽6的下部宽度大于上部宽度,企口槽深度不应大于板厚度的2/3。待浇注浇筑混凝土叠合层时将其槽口用混凝土灌实并与板面叠合层浇成整体,增强了底板与叠合层的结合力。
[0023]所述底板1上设有编号信息标识,所述编号信息标识优选为二维码标识。对已加工好的底板成品件粘贴二维码标识,施工时只需按照编码顺序安装即可。
[0024]所述底板1的受拉区的钢筋数量大于受压区的钢筋数量。对于本实施例的底板1,受拉区指底板1的底部区域,也就是远离后浇筑混凝土层2的一侧的区域,受压区是指靠近后浇筑混凝土层2的一侧的区域。板内非对称配置的钢筋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自应力会使板材形成一定的反拱,从而会大幅提高了板的抗裂能力,在施工时可减少板底部支顶,节约大量支顶材料。
[0025]本实施例的制作过程如下:
[0026](1)选用满足叠合板底板设计要求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其强度等级不低于A3.5,抗压强度的变异系数不大于0.10)作为底板,对蒸压加气混凝土底板配筋进行专门设计,使之达到国家有关设计标准所规定的承载力及刚度要求,底板配筋为经严格防锈蚀处理的钢筋;
[0027](2)严格执行板材生产过程的蒸压养护制度,确保板内钢筋自应力的建立;
[0028](3)铺设经过严格设计的叠合层焊接钢筋网片,钢筋网按行业标准JGJ 114进行焊接并进行质量控制,以叠合板底板的加气混凝土为受压区计算支座钢筋,进行连续板设计;
[0029](4)在底板的企口拼接成的板缝槽内放置构造钢筋,两个企口在两板并排时形成正八字型,现浇叠合层混凝土后在板边形成剪力,增强叠合面抗剪承载力,同时增强叠合板的协同工作能力;
[0030](5)现浇混凝土叠合层,按混凝土现浇板的制作方法制作浇筑混凝土层,形成叠合板。
[0031]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
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与底板叠合的后浇筑混凝土层,所述底板为蒸压加气混凝土配筋预制底板,所述底板包括蒸压加气混凝土主体和设置于蒸压加气混凝土主体内的配筋,所述后浇筑混凝土层内设有焊接钢筋网片,所述底板的板侧面预设企口,相邻底板的企口拼接为板缝槽,所述板缝槽内设有板缝构造钢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长度小于或等于6000mm,厚度小于或等于250mm,宽度为小于或等于60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连玉蔡文章刘斌王鑫高璐
申请(专利权)人:正合新材大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