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电机置于等长双纵臂悬架转向节上的独立转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10648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动车底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向电机置于等长双纵臂悬架转向节上的独立转向系统。该系统包括上纵臂、下纵臂、球头销、转向电机、转向节和轮毂电机总成等。上纵臂和下纵臂具有一样的长度,一端与车体连接,一端通过球铰跟转向节连接,转向电机的外壳固定在电机支座上,转向电机的输出轴跟转向节连接,转向电机输出轴的轴线与主销轴线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结合了等长双纵臂悬架在车轮跳动时具有车轮定位参数不改变的优点,直接将转向电机置于主销轴线上,具有最少转向驱动链的同时保证了转向力矩可全部有效地用来驱动转向,对轮毂电机驱动车辆的转向性能的研发以及双纵臂独立悬架的应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立悬架的应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立悬架的应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电机置于等长双纵臂悬架转向节上的独立转向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车底盘
,具体涉及一种转向电机置于等长双纵臂悬架转向节上的独立转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纵臂式独立悬架具有车轮跳动时,车轮外倾角和轮距基本不变的优点,同时其占用车体侧向空间小,有利于减小车宽。
[0003]单纵臂独立悬架在车轮上下跳动时主销后倾角变化比较大,用在转向轮上时,转向力矩有很大一部分都分解为有害的使车轮倾覆的力矩。双纵臂独立悬架采用等长双纵臂时,可保持车轮定位参数不变,用于转向轮时当主销后倾角设置为零值时,可以把转向力矩完全用于转向作用。
[0004]高功率密度高效能且小体积的伺服电机目前发展迅速,且技术成熟,经过减速机构减速增扭后输出力矩足以满足大多数车轮转向力矩的需求。集成编码器后可以用于精确控制车轮转向角度。其电机输出轴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各种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充分结合等长双纵臂悬架可保持车轮定位参数不变的优点,以及转向电机可以直接放置在转向节上驱动车轮转向的优点,如何提供一种转向电机置于等长双纵臂悬架转向节上的独立转向系统。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电机置于等长双纵臂悬架转向节上的独立转向系统,包括:上纵臂1、下纵臂2、上球头销外壳31、上球头销41、上锁紧螺母51、下球头销外壳32、下球头销42、下锁紧螺母52、电机支座6、转向电机总成7、转向节8、轮毂电机总成9、车轮总成10;
[0009]其中,所述上球头销外壳31、上球头销41、上锁紧螺母51用于连接上纵臂1和转向节8;
[0010]所述下球头销外壳32、下球头销42、下锁紧螺母52用于连接下纵臂2和转向节8;
[0011]所述上纵臂1设置为其一端与车体11铰接,另一端与上球头销外壳31固连;
[0012]所述下纵臂2设置为其一端与车体11铰接,另一端与下球头销外壳32固连;
[0013]所述上球头销外壳31与上球头销41球铰连接;
[0014]所述下球头销外壳32与下球头销42球铰连接;
[0015]所述上球头销41与转向节8之间通过上锁紧螺母51固连;
[0016]所述下球头销42与转向节8之间通过下锁紧螺母52固连;
[0017]所述转向电机总成7包含电机外壳与电机输出轴,所述电机外壳与电机支架6固连,所述电机输出轴与转向节8固连;
[0018]所述电机支架6与转向节8固连。
[0019]其中,所述上球头销外壳31与下球头销外壳32完全相同。
[0020]其中,所述上球头销41与下球头销42完全相同。
[0021]其中,所述上锁紧螺母51与下锁紧螺母52完全相同。
[0022]其中,所述转向节8与轮毂电机总成9固连。
[0023]其中,所述轮毂电机总成9连接车轮总成10。
[0024]其中,所述上球头销41和下球头销42的球心连线形成了主销轴线,所述转向电机总成7的电机输出轴的轴线与主销轴线重合。
[0025]其中,所述上纵臂1与车体11铰接轴线定义为A,下纵臂2与车体11铰接轴线定义为B,下纵臂2与转向节8连接处的下球头销42的球心定义为C,上纵臂1与转向节8连接处的上球头销41的球心定义为D,A轴线和B轴线的距离定义为L
AB
,C点距离B轴线的距离定义为L
BC
,D点距离A轴线的距离定义为L
AD
,C点和D点之间的距离定义为L
CD

[0026]所述L
AB
=L
CD
,L
BC
=L
AD
,且CD连线与地面保持垂直,即主销后倾角为零。
[0027]其中,所述转向电机总成7还集成了减速机构和编码器。
[0028]其中,所述轮毂电机总成9还集成了减速机构和制动系统。
[0029](三)有益效果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31](1)保持L
AB
=L
CD
,L
BC
=L
AD
,使得车体、上纵臂、下纵臂和转向节在空间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连杆机构,保证了车轮上下跳动时始终保持主销后倾角不变的特点,有利于将转向电机输出的扭矩全部用于转向作用。
[0032](2)转向电机总成布置于转向节上,且其输出轴的轴线直接跟主销轴线重合,传动链最短,转向角度控制准确,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上纵臂与转向节之间,下纵臂、转向电机总成和转向节之间连接结构的局部侧视剖面图。
[0035]图中:1.上纵臂,2.下纵臂,31.上球头销外壳,32.下球头销外壳,41.上球头销,42.下球头销,51.上锁紧螺母,52.下锁紧螺母,6.电机支座,7.转向电机,8.转向节,9.轮毂电机总成,10.车轮总成,11.车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电机置于等长双纵臂悬架转向节上的独立转向系统,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上纵臂1、下纵臂2、上球头销外壳31、上球头销41、上锁紧螺母51、下球头销外壳32、下球头销42、下锁紧螺母52、电机支座6、转向电机总成7、转向节8、轮毂电机总成9、车轮总成10;
[0038]其中,所述上球头销外壳31、上球头销41、上锁紧螺母51用于连接上纵臂1和转向
节8;
[0039]所述下球头销外壳32、下球头销42、下锁紧螺母52用于连接下纵臂2和转向节8;
[0040]所述上纵臂1设置为其一端与车体11铰接,另一端与上球头销外壳31固连;
[0041]所述下纵臂2设置为其一端与车体11铰接,另一端与下球头销外壳32固连;
[0042]所述上球头销外壳31与上球头销41球铰连接;
[0043]所述下球头销外壳32与下球头销42球铰连接;
[0044]所述上球头销41与转向节8之间通过上锁紧螺母51固连;
[0045]所述下球头销42与转向节8之间通过下锁紧螺母52固连;
[0046]所述转向电机总成7包含电机外壳与电机输出轴,所述电机外壳与电机支架6固连,所述电机输出轴与转向节8固连;
[0047]所述电机支架6与转向节8固连。
[0048]其中,所述上球头销外壳31与下球头销外壳32完全相同。
[0049]其中,所述上球头销41与下球头销42完全相同。
[0050]其中,所述上锁紧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电机置于等长双纵臂悬架转向节上的独立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纵臂(1)、下纵臂(2)、上球头销外壳(31)、上球头销(41)、上锁紧螺母(51)、下球头销外壳(32)、下球头销(42)、下锁紧螺母(52)、电机支座(6)、转向电机总成(7)、转向节(8)、轮毂电机总成(9)、车轮总成(10);其中,所述上球头销外壳(31)、上球头销(41)、上锁紧螺母(51)用于连接上纵臂(1)和转向节(8);所述下球头销外壳(32)、下球头销(42)、下锁紧螺母(52)用于连接下纵臂(2)和转向节(8);所述上纵臂(1)设置为其一端与车体(11)铰接,另一端与上球头销外壳(31)固连;所述下纵臂(2)设置为其一端与车体(11)铰接,另一端与下球头销外壳(32)固连;所述上球头销外壳(31)与上球头销(41)球铰连接;所述下球头销外壳(32)与下球头销(42)球铰连接;所述上球头销(41)与转向节(8)之间通过上锁紧螺母(51)固连;所述下球头销(42)与转向节(8)之间通过下锁紧螺母(52)固连;所述转向电机总成(7)包含电机外壳与电机输出轴,所述电机外壳与电机支架(6)固连,所述电机输出轴与转向节(8)固连;所述电机支架(6)与转向节(8)固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电机置于等长双纵臂悬架转向节上的独立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球头销外壳(31)与下球头销外壳(32)完全相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电机置于等长双纵臂悬架转向节上的独立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球头销(41)与下球头销(42)完全相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电机置于等长双纵臂悬架转向节上的独立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紧螺母(51)与下锁紧螺母(52)完全相同。5.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栋梁付饶崔星苏波李波高建锋金宇春汪玲清王磊刘兴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