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内开关液晶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0643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有源元件基板中的玻璃基板上设置有数据配线。对于该数据配线,以锯齿图案交替布置和形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相对于取向膜的摩擦方向倾斜并形成固定角度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部分在与第一部分的相反侧倾斜的方向上延伸。此外,凸出绝缘膜以锯齿图案形成,从而覆盖数据配线,公共电极以锯齿图案形成,从而覆盖绝缘膜。此外,在对向基板上以锯齿图案形成遮蔽层,从而其完全覆盖绝缘膜,且没有从公共电极的正上方的区域凸出。由此,可以高数值孔径和低黑色亮度获得高对比度、多畴系统面内开关型液晶显示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畴系统面内开关型液晶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常规地,对于面内开关型液晶显示设备已经发展了多畴系统(例如,参照日本专利未决公开No.2002-323706,图15和图47,以及日本专利未决公开No.2002-258321,图8)。多畴系统是下述一种系统,即其中形成在有源元件基板上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以锯齿形状形成,从而在每个单位像素中都形成一对子像素区域(畴)。换句话说,在每个像素电极和每个公共电极上交替布置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向着取向膜的摩擦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部分在向着摩擦方向的第一部分的相反侧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因而,施加给液晶分子的电场方向在每个单位像素中都彼此不同,由此,形成了两个子像素区域,其中液晶分子的导向器的旋转方向彼此相反。结果,因为这两个子像素区域彼此光学补偿,所以控制了当从倾斜方向观看液晶显示设备时所看到的着色以及在黑色显示与半色调显示之间发生的色调反转,这使得能够获得更好的视角特性。图1是示出了常规多畴系统面内开关型液晶显示设备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图2是沿图1中所示的线C-C′的横截面图。图3是沿图1中所示的线D-D′的横截面图。如图1到图3中所示,有源元件基板2和对向基板103在该常规的液晶显示设备101中彼此平行设置。在有源元件基板2和对向基板103之间形成有液晶层4。液晶显示设备101是常黑型液晶显示设备。在有源元件基板2上设置有玻璃基板5,在玻璃基板5上与对向基板103相对一侧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栅绝缘膜6。在栅绝缘膜6上设置钝化膜7。此外,在钝化膜7上的一个区域中设置数据配线8。从垂直于玻璃基板5的表面的方向(之后称作“以平面图观看”)看,数据配线8以锯齿图案形成。换句话说,交替布置部分8a和部分8b,所述部分8a在相对于摩擦方向31倾斜并形成固定角度的方向上延伸(之后描述),所述部分8b在相对于摩擦方向31与部分8a延伸的方向相反侧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并形成相同大小的角度。在钝化膜7上设置有凸出状的绝缘膜9,以覆盖数据配线8。当以平面图观看时,绝缘膜9以与数据配线8类似的方式以锯齿图案形成。如图2和图3中所示,凸出状绝缘膜9的侧面是倾斜的。此外,设置由透明导电材料构成的公共电极10,以覆盖绝缘膜9的上表面和侧表面。由此,公共电极10可遮蔽数据配线8。当以平面图观看时,公共电极10以与数据配线8和绝缘膜9类似的方式以锯齿图案形成,且形成公共电极10的区域比形成绝缘膜9的区域宽。因此,绝缘膜9完全被公共电极10覆盖,公共电极10的一部分还形成在除绝缘膜9的正上方的区域之外的区域32中。此外,在玻璃基板5的整个表面上的钝化膜7和公共电极10上设置取向膜11。沿图1中所示的摩擦方向31摩擦取向膜11的表面。图1中没有示出栅绝缘膜6、钝化膜7和取向膜11。相反,在对向基板103上设置玻璃基板21,在玻璃基板21上与有源元件基板2相对一侧的上表面上局部地设置遮蔽层26。当以平面图观看时,遮蔽层26的形状是直线。当以平面图观看时,遮蔽层26如此形成,即其没有从有源元件基板2的公共电极10的正上方的区域凸出,从而阻止了像素的数值孔径的减小。在玻璃基板21上的遮蔽层26两侧上设置着色层23,着色层23的边缘位于遮蔽层26上。此外,形成涂层24以覆盖遮蔽层26和着色层23。还在涂层24上设置取向膜25。沿固定方向摩擦取向膜25的表面。在上述常规的技术中存在下面的问题。如图2和图3中所示,绝缘膜9的形状是凸出状,且从外围凸出。由此,在制造液晶显示设备时在取向膜11的摩擦处理中,绝缘膜9的倾斜区域不具有充分摩擦。特别是,很容易造成下降倾斜区域的摩擦比上升倾斜区域更不充分。因而,图1中所示的区域33中的摩擦很容易不充分。因此,很难控制区域33中液晶材料的取向。当在常黑液晶显示设备中不向液晶层施加电场时,仅通过取向膜的作用使液晶材料取向,以获得黑色显示。由此,当显示黑色显示时,液晶材料的取向状态对液晶层4中的透射性有很大影响,如果取向被打乱,则透射性会提高。因而,由于取向膜11上进行的摩擦在区域33中比较差,且使液晶材料取向的作用较弱,所以液晶层4的区域33中的透射性不可避免地变得较高。如图1中所示,以直线形成遮蔽层26,使其不从公共电极10正上方的区域凸出,从而阻止了液晶显示设备的数值孔径的减小。相反,当以平面图观看时,凸出状绝缘膜9的形状是锯齿形状。由此,没有设置遮蔽层26的区域在绝缘膜9的正上方的区域中显露出来。区域33也包括在这种类型的区域中。因此,当显示黑色时,透射通过区域33中的液晶层4的光没有被遮蔽层26阻挡,最终泄漏到液晶显示设备的外部。此外,当显示黑色显示时的亮度,也就是黑色亮度也变的较高。相反,如果遮蔽层26的宽度变宽,尽管数值孔径将减小,但可减少光泄漏。如果增加了黑色亮度或如果减小了数值孔径,则将减小图像显示的对比度。此外,如果为了提高取向膜11的取向力而不合理地增加摩擦强度,则取向膜11将不能承受摩擦并分离。由于分离的痕迹和分离的垃圾,将减小最终的图像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多畴系统面内开关液晶显示设备中具有高数值孔径和低黑色亮度的高对比度面内开关型液晶显示设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面内开关型液晶显示设备,包括有源元件基板;布置在有源元件基板上的对向基板;以及布置在有源元件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该有源元件基板包括基板;配线,其布置在该基板上并具有在与基板的表面平行的第一方向上延伸的一个部分和在与基板的表面平行的且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另一个部分;凸出状绝缘膜,其布置成覆盖该配线,并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一个部分和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另一个部分;电极,其布置在该绝缘膜上,并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一个部分和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另一个部分;以及布置在该电极上的取向膜,用于使液晶层取向。对向基板具有遮蔽层,其形成在包括绝缘膜的正上方的整个区域的区域中和位于电极的正上方的区域内的区域中。因为在本专利技术中遮蔽层形成在包括绝缘膜的正上方的整个区域的区域中,所以即使在液晶层上的绝缘膜的正上方的取向膜的摩擦不充分,且显示黑色显示时液晶层透射光,该光也会被遮蔽层阻挡。此外,因为遮蔽层形成在位于电极的正上方的区域内的区域中,所以数值孔径也较高。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包括绝缘膜的正上方的整个区域的区域中以及位于电极的正上方的区域内的区域中形成遮蔽层,使得能够获得具有高数值孔径和低黑色亮度的高对比度面内液晶显示设备。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了常规多畴系统面内开关型液晶显示设备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2是沿图1中所示的线C-C′的横截面图;图3是沿图1中所示的线D-D′的横截面图;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平面图;图5是示出了图4中所示区域34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图6是沿图5中所示的线A-A′的横截面图;以及图7是沿图5中所示的线B-B′的横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图4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平面图。图5是示出了图4中所示区域34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图6是沿图5中所示的线A-A′的横截面图,图7是沿图5中所示的线B-B′的横截面图。图4和图5仅仅示出了有源元件基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面内开关型液晶显示设备,包括:有源元件基板;布置在有源元件基板上的对向基板;和布置在有源元件基板与对向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所述有源元件基板具有:基板;配线,其布置在该基板上,并具 有在与该基板的表面平行的第一方向上延伸的一个部分和在与该基板的表面平行的且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另一个部分;凸出状绝缘膜,其布置成覆盖配线,并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一个部分和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另一个部分;电极,其布 置在绝缘膜上,并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一个部分和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另一个部分;以及布置在电极上的取向膜,用于使液晶层取向,并且所述对向基板具有遮蔽层,该遮蔽层形成在包括绝缘膜的正上方的整个区域的区域中和位于电极的正上方的区域 内的区域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英毅井上大辅神野贵志田中大充
申请(专利权)人: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