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料混合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0615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55
混凝土配料混合箱,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箱体,箱体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圆筒段、第一圆锥段、第二圆筒段和第二圆锥段,第二圆锥段上细下粗,第二圆锥段上粗下细,第二圆锥段下端设有卸料管,卸料管上设有闸板阀,第一圆筒段顶部设有上下通透、上粗下细的下料斗,第一圆筒段内设有第一物料分散结构,第一圆锥段内部设有中心聚料结构,第二圆筒段内部设有第二物料分散结构,下料斗、第一物料分散结构、中心聚料结构和第二物料分散结构自上而下依次间隔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原理科学、结构简单、便于制作、不采用任何动力即可实现多种原料的均匀混合,并可手动调节下料量以适应卸料管的出料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配料混合箱


[0001]本技术属于混凝土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配料混合箱。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对混凝土的原料(主要有水泥、砂子和石子)进行配料作业一般采用混凝土配料机,现有的混凝土配料机一般采用的结构是在机架上设置多个原料料斗,在原料料斗的下方设置电子称重设备,原料在对应的原料料斗内下料经电子称重设备称重后,各原料按照设定的重量比进行称重,称重后的原料最后由输送带输送到混合箱内暂存。现有的混合箱内部并未设置均匀搅拌混合结构,各原料由混合箱顶部的入口汇入到混合箱内后,不能得到均匀的混合,这样再由混合箱排出的配料就会不太均匀,在配料输送到搅拌机之后也增加了搅拌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不采用额外动力、可将经过配料后的多种原料进行均匀混合的混凝土配料混合箱。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混凝土配料混合箱,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箱体,箱体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圆筒段、第一圆锥段、第二圆筒段和第二圆锥段,第二圆锥段上细下粗,第二圆锥段上粗下细,第二圆锥段下端设有卸料管,卸料管上设有闸板阀,第一圆筒段的直径等于第一圆锥段的上端直径,第一圆锥段的下端直径、第二圆筒段的直径和第二圆锥段的上端直径相等,第一圆筒段顶部设有上下通透、上粗下细的下料斗,第一圆筒段内设有第一物料分散结构,第一圆锥段内部设有中心聚料结构,第二圆筒段内部设有第二物料分散结构,下料斗、第一物料分散结构、中心聚料结构和第二物料分散结构自上而下依次间隔布置。
[0005]第一物料分散结构包括上尖下粗的第一分散锥,第一分散锥的下端外侧通过水平设置的四根第一横杆固定连接在第一圆筒段内壁,四根第一横杆沿第一分散锥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
[0006]中心聚料结构为下细上粗、上下通透的圆锥筒,圆锥筒的上端圆周边沿固定连接在第一圆锥段的内壁上。
[0007]第二物料分散结构包括上尖下粗的第二分散锥,第二分散锥的下端外侧通过水平设置的四根第二横杆固定连接在第二圆筒段内壁,四根第二横杆沿第二分散锥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第二分散锥上部位于第二圆柱段内部。
[0008]第一圆筒段上部在第一物料分散结构上方的下料斗下端口处的下料量调节机构。
[0009]下料量调节机构包括截面呈椭圆形的调节板,调节板位于下料斗的下端口内,调节板两端分别同轴向固定连接有一根转轴,第一圆筒段外壁中心对称分别固定设有支撑块,第一圆筒段和两个支撑块沿第一圆筒段的径向方向开设有水平对应的两个通孔,每个通孔内均安装有一个轴套,两根转轴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轴套内,转轴外端固定设有轮盘,
轮盘上沿转轴的中心线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外插孔,支撑块上开设有与其中一个外插孔对应的内插孔,内插孔和其中一个外插孔通过L型插销插接配合。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照配比经过称重的水泥、砂子和石子等原料由输送带同时输送到进料斗内,原料在进料斗内向下滑落,先落到第一分散锥上,向圆周方向分散并沿第一分散锥表面向下滑落,然后原料落到圆锥筒内表面,再由圆锥筒内表面向下并向中心聚拢,接着原料再落到第二分散锥上,向圆周方向分散并沿第二分散锥表面向下滑落,最后原料落到第二圆锥段的内壁向下并向中心聚拢暂存到第二圆锥段内。打开闸板阀即可通过卸料管进行卸料,经过分散、聚拢、再分散、再聚拢的下落混合过程,实现原料在箱体内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这样就使通过卸料管落下的原料再通过皮带输送机构输送到搅拌机内,在加入水在搅拌机内搅拌均匀后形成混凝土,由于配料经过本技术的预先均匀混合,这样就可缩短搅拌作业的时间,并提高混凝土按比例拌合的均匀度。
[0011]在多种原料通过下料斗下落过程中,根据卸料管的下料速度以及第二圆锥段内暂存混合料的多少,可通过操作下料量调节机构对下料量进行调节,具体调节方式为:抽出L型插销,转动轮盘适当角度,再将L型插销插入到外插孔和内插孔内将轮盘定位。轮转动通过轮轴带动调节板旋转一定角度,由于调节板的横截面为椭圆形,这样就可以调节下料斗下端口的截面积,从而起到调节下料量的作用,当下料斗内的料位上升时,再通过上述操作方式调节下料量调节机构来提高下料斗下端口的截面积,以避免原料在下料斗内产生堵塞。
[0012]综上所述,本技术原理科学、结构简单、便于制作、不采用任何动力即可实现多种原料的均匀混合,并可手动调节下料量以适应卸料管的出料量。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中下料量调节机构的侧视结示意图;
[0015]图3是2中轮盘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的混凝土配料混合箱,包括支架1,支架1上设有箱体,箱体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圆筒段2、第一圆锥段3、第二圆筒段4和第二圆锥段5,第二圆锥段5上细下粗,第二圆锥段5上粗下细,第二圆锥段5下端设有卸料管6,卸料管6上设有闸板阀7,第一圆筒段2的直径等于第一圆锥段3的上端直径,第一圆锥段3的下端直径、第二圆筒段4的直径和第二圆锥段5的上端直径相等,第一圆筒段2顶部设有上下通透、上粗下细的下料斗8,第一圆筒段2内设有第一物料分散结构,第一圆锥段3内部设有中心聚料结构,第二圆筒段4内部设有第二物料分散结构,下料斗8、第一物料分散结构、中心聚料结构和第二物料分散结构自上而下依次间隔布置。
[0017]第一物料分散结构包括上尖下粗的第一分散锥9,第一分散锥9的下端外侧通过水平设置的四根第一横杆10固定连接在第一圆筒段2内壁,四根第一横杆10沿第一分散锥9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
[0018]中心聚料结构为下细上粗、上下通透的圆锥筒11,圆锥筒11的上端圆周边沿固定
连接在第一圆锥段3的内壁上。
[0019]第二物料分散结构包括上尖下粗的第二分散锥12,第二分散锥12的下端外侧通过水平设置的四根第二横杆13固定连接在第二圆筒段4内壁,四根第二横杆13沿第二分散锥12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第二分散锥12上部位于第二圆柱段内部。
[0020]第一圆筒段2上部在第一物料分散结构上方的下料斗8下端口处的下料量调节机构14。
[0021]下料量调节机构14包括截面呈椭圆形的调节板15,调节板15位于下料斗8的下端口内,调节板15两端分别同轴向固定连接有一根转轴16,第一圆筒段2外壁中心对称分别固定设有支撑块17,第一圆筒段2和两个支撑块17沿第一圆筒段2的径向方向开设有水平对应的两个通孔,每个通孔内均安装有一个轴套18,两根转轴16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轴套18内,转轴16外端固定设有轮盘19,轮盘19上沿转轴16的中心线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外插孔20,支撑块17上开设有与其中一个外插孔20对应的内插孔,内插孔和其中一个外插孔20通过L型插销21插接配合。
[0022]按照配比经过称重的水泥、砂子和石子等原料由输送带同时输送到进料斗内,原料在进料斗内向下滑落,先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凝土配料混合箱,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箱体,其特征在于:箱体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圆筒段、第一圆锥段、第二圆筒段和第二圆锥段,第二圆锥段上细下粗,第二圆锥段上粗下细,第二圆锥段下端设有卸料管,卸料管上设有闸板阀,第一圆筒段的直径等于第一圆锥段的上端直径,第一圆锥段的下端直径、第二圆筒段的直径和第二圆锥段的上端直径相等,第一圆筒段顶部设有上下通透、上粗下细的下料斗,第一圆筒段内设有第一物料分散结构,第一圆锥段内部设有中心聚料结构,第二圆筒段内部设有第二物料分散结构,下料斗、第一物料分散结构、中心聚料结构和第二物料分散结构自上而下依次间隔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配料混合箱,其特征在于:第一物料分散结构包括上尖下粗的第一分散锥,第一分散锥的下端外侧通过水平设置的四根第一横杆固定连接在第一圆筒段内壁,四根第一横杆沿第一分散锥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配料混合箱,其特征在于:中心聚料结构为下细上粗、上下通透的圆锥筒,圆锥筒的上端圆周边沿固定连接在第一圆锥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肖翰邱文会邱润泽史鹏宇张新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金诺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