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吸式显微镜防护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035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磁吸式显微镜防护罩,包括防护罩本体,防护罩本体包括一防护罩本体由前防护罩、后防护罩构成,还包括及底座;防护罩本体的底部为开口;防护罩本体在所述底座上的投影位于底座之内;底座设置有一圈连接槽,后防护罩的底部固定于底座的连接槽上;前防护罩的底部为第一开口,第一开口的端部与所述连接槽对应连接;连接槽与前防护罩连接的部分内设置有第一磁极,防护罩本体的前防护罩的第一开口的端部设置有第二磁极;前防护罩面向后防护罩的一面为第二开口,后防护罩面向前防护罩的一面为第三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对应重合。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分体式的设计,在实现防尘的同时,减轻了实验人员的操作难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吸式显微镜防护罩


[0001]本技术涉及实验器材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磁吸式显微镜防护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的发展,显微镜技术突飞猛进,但目前厂商提供的一体式显微镜防护罩依然是采用PE等化纤布材质的防尘罩,其密闭性差,防粉尘和湿气效果较差,并且防撞击能力较差。市场上有采用玻璃材质或亚克力材质制作的一体式简易防护罩,一体式简易防护罩防尘、防湿性能好,但其重量较大,对于大型显微镜实验人员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吸式显微镜防护罩,分体式的设计在实现防尘的同时,减轻了实验人员的操作难度。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磁吸式显微镜防护罩,包括防护罩本体,所述防护罩本体由前防护罩、后防护罩构成,还包括底座;所述防护罩本体的内部用于放置显微镜;所述防护罩本体在所述底座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底座之内;所述底座设置有一圈连接槽,所述后防护罩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座的连接槽上;所述前防护罩的底部为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端部与所述连接槽对应连接;所述前防护罩面向所述后防护罩的一面为第二开口,所述后防护罩面向所述前防护罩的一面为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对应重合,所述第二开口上设置有第一磁极,所述第三开口上设置有第二磁极,所述第一磁极与第二磁极异形相吸。
[0005]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罩本体具体长方体状的防护罩本体;所述后防护罩的底面长度长于所述前防护罩的底面长度。
[0006]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后防护罩的侧面具有一让位口;显微镜的电源线穿过所述让位口连通电源。
[0007]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让位口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一线槽;所述电源线穿过所述让位口并进入所述线槽内固定。
[0008]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让位口的两侧分别固定竖直设置的有滑动底座;所述滑动底座上竖直设置有滑动槽;滑动门的两侧分别从上至下进入所述滑动槽并滑至所述滑动槽的底部;所述滑动门在所述后防护罩的侧面上的投影覆盖所述让位口及线槽。
[0009]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前防护罩的两侧还设置有移动提手;所述移动提手通过粘接剂粘贴于所述前防护罩的两侧。
[0010]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设置于所述前防护罩的两侧的移动提手在同一水平面上。
[0011]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后防护罩的底部粘粘固定于所述底座的连接槽上。
[0012]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罩本体及底座均透明设置。
[00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实用性提供了一种磁吸式显微镜防护罩,通过将前防护罩与底座分开设计实现
了装置的轻便效果,操作人员只需要在使用时提起前防护罩即可,无需移动整个防护罩;另外采用连接槽与前防护罩的连接方式,让前防护罩插入连接槽内,再利用磁吸式的设计使得前防护罩与底座和后防护罩紧密连接,从而提供了一种防尘及防湿性均良好的显微镜防护罩,并且兼具简便的特点。在需要使用到电源线时,电源线通过让位口伸出来即可,线槽的作用是使电源线的分布更加规整,电源线直接归置于线槽内。另外通过设置两个提手,操作人员在使用时只需要手持两个提手即可操作,无需去触碰其他位置,避免了防护罩本体上留下各种手指印。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磁吸式显微镜防护罩的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磁吸式显微镜防护罩的整体结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8]一种磁吸式显微镜防护罩,参考图1至2,包括防护罩本体,所述防护罩本体由前防护罩2、后防护罩1构成,还包括底座3;所述防护罩本体的内部用于放置显微镜4;所述防护罩本体在所述底座3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底座3之内;所述底座3设置有一圈连接槽31,所述后防护罩1的底部粘粘固定于所述底座3的连接槽31上;所述前防护罩2的底部为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端部与所述连接槽31对应连接;所述前防护罩2面向所述后防护罩1的一面为第二开口,所述后防护罩1面向所述前防护罩2的一面为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对应重合,所述第二开口上设置有第一磁极,所述第三开口上设置有第二磁极,所述第一磁极与第二磁极异形相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罩本体及底座3均透明设置,且均为亚克力板。所述底座3的厚度大于所述防护罩本体的厚度。
[0019]具体来说,所述防护罩本体具体为长方体状的防护罩本体。即底面开口为长方形,连接槽31为一圈长方形。所述后防护罩1的底面长度长于所述前防护罩2的底面长度
[0020]为了使本显微镜4防护罩更加具有实用性,所述后防护罩1的侧面具有一让位口11;显微镜4的电源线穿过所述让位口11连通电源。所述让位口11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一线槽111;所述电源线穿过所述让位口11并进入所述线槽111内固定。
[0021]为了更好地防尘效果,所述让位口11的两侧分别固定竖直设置的有滑动底座3;所述滑动底座3上竖直设置有滑动槽5;滑动门4的两侧分别从上至下进入所述滑动槽5;所述滑动门4在所述后防护的侧面上的投影覆盖所述让位口11及线槽111。
[0022]为了方便实验人员的操作,所述前防护罩2的两侧还设置有移动提手21;所述移动提手21通过粘接剂粘贴于所述前防护罩2的两侧。具体来说,设置于所述前防护罩2的两侧的移动提手21在同一水平面上,且所述移动提手21的位置高于所述让位口11的位置。
[0023]本实用性提供了一种磁吸式显微镜防护罩,通过将防护罩本体与底座3分开设计实现了装置的轻便效果,操作人员只需要在使用时提起防护罩本体即可,无需移动整个防护罩;另外采用连接槽31与防护罩本体的连接方式,让防护罩插入连接槽31内,再利用磁吸式的设计使得防护罩本体与底座3紧密连接,从而提供了一种防尘及防湿性均良好的显微镜4防护罩,并且兼具简便的特点。在需要使用到电源线时,电源线通过让位口11伸出来即
可,线槽111的作用是使电源线的分布更加规整,电源线直接归置于线槽111内。另外通过设置两个提手,操作人员在使用时只需要手持两个提手即可操作,无需去触碰其他位置,避免了防护罩本体上留下各种手指印。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吸式显微镜防护罩,包括防护罩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本体由前防护罩、后防护罩构成,还包括底座;所述防护罩本体的内部用于放置显微镜;所述防护罩本体在所述底座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底座之内;所述底座设置有一圈连接槽,所述后防护罩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座的连接槽上;所述前防护罩的底部为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端部与所述连接槽对应连接;所述前防护罩面向所述后防护罩的一面为第二开口,所述后防护罩面向所述前防护罩的一面为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对应重合,所述第二开口上设置有第一磁极,所述第三开口上设置有第二磁极,所述第一磁极与第二磁极异形相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式显微镜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本体具体长方体状的防护罩本体;所述后防护罩的底面长度长于所述前防护罩的底面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式显微镜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防护罩的侧面具有一让位口;显微镜的电源线穿过所述让位口连通电源。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惠东许贻斌董晓毅杨芳罗冬莲许翠娅陈小红李卫林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福建水产病害防治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