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发电站前期精细化选址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0321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电站前期精细化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获取项目选址信息、项目选址所在地的气象资料,气象资料包括但不限于辐射量数据、日照小时数数据;收集项目选址范围内的原始数据,并纳入统一的数据库,从数据库中获取第一类图像,从数据库中获取第二类图像,扣除相关限制因子,地块优化,对所述初选选址进行踏勘,确定最终选址。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前期精细化的选址和指标信息的精细化区分,最终缩减了实地踏勘的区域范围,节约了踏勘时间,降低选址成本;直接通过政府数据库获取数据,降低了数据获得成本,简化过程,提高了选址效率;通过图像叠加分析,提高了选址的精细化,保障了选址精度。保障了选址精度。保障了选址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发电站前期精细化选址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面光伏发电站选址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伏发电站前期精细化选址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对于清洁能源的不断重视,国家相关政策的持续支持,光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山地丘陵地带较多,由于地势起伏较大,多数不适宜农业种植,土地利用价值相对较低,目前多以荒废的状态存在。若将此部分土地用于光伏建设,一方面可以降低光伏建设土地使用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山地丘陵地段的的利用价值。所以,依靠农业、湖泊等建设条件较差的土地资源逐渐成为建设地面光伏发电站的主要资源,西南地区山地、丘陵等条件较差的土地在光伏建设领域中的地位也日益上升。
[0003]为了使得光伏电站获得更大的收益,光伏电站的选址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地面光伏电站的选址往往参考现场环境中的一个或几个指标数据,即得出光伏电站选址方案。其考虑的指标信息不够全面,仅仅考虑单一场景进行选址,形成的选址方案不科学合理,从而导致光伏电站的收益受到影响。
[0004]申请内容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光伏发电站前期精细化选址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光伏发电站前期精细化选址方法,包括:
[0007]S1.收集获取项目选址信息,所述项目选址信息至少包括项目选址范围、项目选址所在地的气象资料,气象资料包括但不限于辐射量数据、日照小时数数据;
[0008]S2.收集项目选址范围内的原始数据,并纳入统一的数据库;
[0009]S3.从数据库中获取第一类图像,所述第一类图像中至少包括一包含所述项目选址范围内的耕地、未利用地,农村道路信息的图像;
[0010]S4.从数据库中获取第二类图像,所述第二类图像中包括多个包含所述项目选址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和区域地理信息的图像;
[0011]S5.扣除相关限制因子,逐一将所述第二类图像与所述第一类图像进行叠加分析,并于所述第一类图像中剔除其与所述第二类图像中限制因子区域重合的部分,得到剩余用地;
[0012]S6.地块优化,基于厂址特征标准从所述剩余用地中筛选出初选选址;
[0013]S7.对所述初选选址进行实地踏勘,确定最终选址。
[0014]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类图像中不可用区域包括但不限于永久基本农田区域、生态红线区域、公益林区域、自然保护地区域、合法采矿区域、坡度大于25
°
的区域、坡向为西北和北向坡的区域、山脊遮挡的区域和退耕还林计划的区域。
[0015]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步骤S5具体如下:
[0016]S51.以第一类图像为基础,通过与永久基本农田区域叠加分析,扣除重合区域,得到第一剩余用地;
[0017]S52.以第一剩余用地为基础,通过与生态红线区域叠加分析,扣除重合区域,得到第二剩余用地;
[0018]S53.以第二剩余用地为基础,通过与公益林区域叠加分析,扣除重合区域,得到第三剩余用地;
[0019]S54.以第三剩余用地为基础,通过与自然保护地区域叠加分析,扣除重合区域,得到第四剩余用地;
[0020]S55.以第四剩余用地为基础,通过与合法采矿区域叠加分析,扣除重合区域,得到第五剩余用地;
[0021]S56.以第五剩余用地为基础,扣除坡度大于25
°
的区域,得到第六剩余用地;
[0022]S57.以第六剩余用地为基础,扣除坡向为西北和北向坡的区域,得到第七剩余用地;
[0023]S58.以第七剩余用地为基础,扣除山脊遮挡的区域,得到第八剩余用地;
[0024]S59.以第八剩余用地为基础,扣除计划用区域,得到第九剩余用地。
[0025]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步骤S5进一步包括:从第二类图像中提取限制因子的斑块,剔除其余斑块;将第一类图像和第二类图像的边界线进行匹配,并以第一类图像作为背景图片,将第二类图像叠加至第一类图像上,于第一类图像上剔除其与第二类图像中斑块的重叠部分。
[0026]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步骤S6具体如下:
[0027]S61.扣除所述第九剩余用地中面积小于厂址特征标准和分布较零散的地块,筛选集中连片区域作为候选选址;
[0028]S62.若未能筛选出符合厂址特征标准的地块,则表明该区域可能不满足光伏发电站建设条件;
[0029]S63.对候选选址决定性的条件依照厂址特征标准进行评定,选取评定为优的候选选址作为初选选址。
[0030]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步骤S63中候选选址决定性的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候选选址与城镇、工业区的距离以及候选选址内部是否分布有居民点。
[0031]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步骤S63具体如下:
[0032]以厂址特征标准为评判基准,若某候选选址靠近城镇,则评定为差,直接剔除该候选选址;若某候选选址内部分布有居民点,则评定为良,作为备选选址;若某候选选址符合厂址特征标准,则评定为优,作为初选选址。
[0033]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步骤S7具体如下:
[0034]对初选选址进行实地踏勘,判断所述初选选址是否合适,如果合适,保留作为最终选址,如果不合适则新增一选址加入初选选址,新增的初选选址为所述备选选址;
[0035]其中,实地踏勘重点针对项目电网接入条件、现场地形地貌特点、基本地质条件以及交通条件等现场情况。
[003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前期精细化的选址和指标信息的精细化区分,最终缩减了实地踏勘的区域范围,节约了踏勘时间,降低
选址成本;直接通过政府数据库获取数据,降低了数据获得成本,简化过程,提高了选址效率;通过图像叠加分析,提高了选址的精细化,保障了选址精度。
附图说明
[00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3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光伏发电站前期精细化选址方法具体实施方式流程图;
[003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第一类图像图像示例图;
[004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扣除永久基本农田图像示例图;
[004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扣除生态保护红线图像示例图;
[0042]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扣除坡度大于25
°
图像示例图;
[0043]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扣除坡向为西北和北向坡图像示例图;
[0044]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初选选址图像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发电站前期精细化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收集获取项目选址信息,所述项目选址信息至少包括项目选址范围、项目选址所在地的气象资料,气象资料包括但不限于辐射量数据、日照小时数数据;S2.收集项目选址范围内的原始数据,并纳入统一的数据库;S3.从数据库中获取第一类图像,所述第一类图像中至少包括一包含所述项目选址范围内的耕地、未利用地,农村道路信息的图像;S4.从数据库中获取第二类图像,所述第二类图像中包括多个包含所述项目选址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和区域地理信息的图像;S5.扣除相关限制因子,逐一将所述第二类图像与所述第一类图像进行叠加分析,并于所述第一类图像中剔除其与所述第二类图像中限制因子区域重合的部分,得到剩余用地;S6.地块优化,基于厂址特征标准从所述剩余用地中筛选出初选选址;S7.对所述初选选址进行实地踏勘,确定最终选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站前期精细化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图像中不可用区域包括但不限于永久基本农田区域、生态红线区域、公益林区域、自然保护地区域、合法采矿区域、坡度大于25
°
的区域、坡向为西北和北向坡的区域、山脊遮挡的区域和退耕还林计划的区域。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发电站前期精细化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具体如下:S51.以第一类图像为基础,通过与永久基本农田区域叠加分析,扣除重合区域,得到第一剩余用地;S52.以第一剩余用地为基础,通过与生态红线区域叠加分析,扣除重合区域,得到第二剩余用地;S53.以第二剩余用地为基础,通过与公益林区域叠加分析,扣除重合区域,得到第三剩余用地;S54.以第三剩余用地为基础,通过与自然保护地区域叠加分析,扣除重合区域,得到第四剩余用地;S55.以第四剩余用地为基础,通过与合法采矿区域叠加分析,扣除重合区域,得到第五剩余用地;S56.以第五剩余用地为基础,扣除坡度大于25
°
的区域,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王健宇赵连城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大理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