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用性强的纺织线上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0022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纺织线上蜡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实用性强的纺织线上蜡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固定安装有上蜡箱,所述上蜡箱内安装有清扫装置,所述清扫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传动块、传动杆、清扫刷和梯形块,所述上蜡箱内安装有上蜡装置,所述上蜡装置包括第一套筒、第一套杆、第三滚轮、第二套杆、第二套筒、连接杆、第二弹簧、第二电机、第一端块、第一滑槽、椭圆块、第二滑槽、滑块、第二端块和横杆。本发明专利技术纺织线通过放线槽,且左右往复运动,使蜡柱能够对纺织线上蜡,且对蜡柱消耗均匀;蜡柱的碎屑掉落,掉落的碎屑能够通过清扫装置扫出;方便打开将蜡柱放入圆柱筒内,操作简单。操作简单。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用性强的纺织线上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线上蜡
,具体为一种实用性强的纺织线上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纺织原意是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所以,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使用纱线纺织前需要对纱线进行上蜡,减少纱线毛羽的恶化,但是在上蜡的过程中容易将纱线嵌入蜡块中,影响上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实用性强的纺织线上蜡装置,达到方便上蜡的目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用性强的纺织线上蜡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固定安装有上蜡箱,所述上蜡箱内安装有清扫装置,所述清扫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传动块、传动杆、清扫刷和梯形块,所述上蜡箱内安装有上蜡装置,所述上蜡装置包括第一套筒、第一套杆、第三滚轮、第二套杆、第二套筒、连接杆、第二弹簧、第二电机、第一端块、第一滑槽、椭圆块、第二滑槽、滑块、第二端块和横杆;
[0005]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上蜡箱一侧,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贯穿上蜡箱,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一电机的输出端,所述传动杆两端与上蜡箱前后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位于第一齿轮下端,所述第二齿轮套设在传动杆上,且与传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传动块一侧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贯穿传动块,所述传动块与传动杆螺纹连接,所述梯形块固定安装在传动块的下端,所述底座上端的中部开设有梯形槽,所述梯形块位于梯形槽内,且与梯形槽滑动连接,所述清扫刷固定安装在传动块的一侧;
[0006]所述横杆两端与上蜡箱的前后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横杆上端开设有放线槽,所述第一套筒固定安装在上蜡箱内壁的后面,所述第一套杆套接在第一套筒内,所述第二套筒固定安装在上蜡箱内壁的正面,所述第二套杆套接在第二套筒内,所述第三滚轮一侧与第二套杆转动连接,另一侧与第一套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套筒下端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套筒贯通,所述第一端块固定安装在第二套杆一端,所述第二弹簧位于第二套筒内,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上蜡箱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端块固定连接,所述上蜡箱前侧内壁中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滑块位于第二滑槽内,且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端块固定安装在滑块的一侧,所述连接杆一端贯穿第一滑槽与第一端块铰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第二端块铰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上蜡箱内壁的正面,且位于第二滑槽的一侧,所述椭圆块固定安装在第二电机的输出端,所述椭圆块一侧为圆形,另一侧为椭
圆形,所述椭圆块与连接杆接触。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下端固定安装有垫板,所述垫板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端。
[0008]优选的,所述底座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排屑槽,所述排屑槽与上蜡箱内部贯通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底座上端对称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装置,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圆柱杆、压片和第一滚轮,所述圆柱杆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圆柱杆上端两侧为平面设置,两片所述压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圆柱杆上端的两侧,所述第一滚轮位于两片压片之间,所述第一滚轮通过插销与两侧压片转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上蜡箱两侧内壁均开设有进线槽,所述进线槽贯穿上蜡箱,所述上蜡箱两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第二传动装置,且位于进线槽的上端,所述第二传动装置包括U形块、转动杆、第二滚轮、弹簧靠板和第一弹簧,所述U形块固定安装在上蜡箱的一侧,且位于进线槽的上端,所述转动杆一端与U形块转动连接,另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滚轮位于凹槽内,且第二滚轮两侧通过插销与转动杆转动连接,两块所述弹簧靠板固定安装在转动杆的两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弹簧靠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上蜡箱内壁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上蜡箱上端固定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上端中部设有圆柱筒,所述圆柱筒贯穿盖板,所述圆柱筒位于放线槽上端,且与放线槽的距离为一厘米,所述圆柱筒上端开设有L形槽,所述圆柱筒上端设有扭盖,所述扭盖下端固定安装有圆柱块,所述圆柱块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圆柱块两侧固定安装有卡块,所述圆柱块与圆柱筒套接,所述卡块卡设在L形槽内。
[0012]优选的,所述清扫刷上的毛刷与底座上端接触。
[0013]优选的,所述放线槽的侧边都为圆角。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用性强的纺织线上蜡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上蜡装置,通过椭圆块转动,能够带动第二套杆做往复运动,因此能够带动第三滚轮做往复运动,带动卡设在第三滚轮里的纺织线做左右运动,将蜡柱放入圆柱筒内,蜡柱与放线槽接触,纺织线通过放线槽,且左右往复运动,使蜡柱能够对纺织线上蜡,且对蜡柱消耗均匀,防止嵌入蜡柱中,方便使用,实用性强。
[0016](2)、本专利技术通过底座上端设有清扫装置使在上蜡的过程中,蜡柱与纺织线摩擦,会有蜡柱的碎屑掉落,掉落的碎屑能够通过清扫装置扫出。
[0017](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三弹簧,使放入圆柱筒的蜡柱能够在弹簧的压力下往下压,能够充分的与放线槽接触,通过扭动扭盖能够将卡块卡设在L形槽中,方便打开将蜡柱放入,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上蜡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上蜡箱内部俯视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局部主视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上蜡装置运动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的A局部放大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盖板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底座;2、排屑槽;3、第一传动装置;31、圆柱杆;32、压片;33、第一滚轮;4、第二传动装置;41、U形块;42、转动杆;43、凹槽;44、第二滚轮;45、弹簧靠板;46、第一弹簧;5、上蜡箱;51、进线槽;6、清扫装置;61、第一电机;62、第一齿轮;63、第二齿轮;64、传动块;65、传动杆;66、清扫刷;67、梯形块;68、梯形槽;7、上蜡装置;71、第一套筒;72、第一套杆;73、第三滚轮;74、第二套杆;75、第二套筒;76、连接杆;77、第二弹簧;78、第二电机;79、第一端块;701、第一滑槽;702、椭圆块;703、第二滑槽;704、滑块;705、第二端块;706、横杆;707、放线槽;8、盖板;91、扭盖;92、圆柱块;93、卡块;94、第三弹簧;95、L形槽;96、圆柱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用性强的纺织线上蜡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固定安装有上蜡箱(5),所述上蜡箱(5)内安装有清扫装置(6),所述清扫装置(6)包括第一电机(61)、第一齿轮(62)、第二齿轮(63)、传动块(64)、传动杆(65)、清扫刷(66)和梯形块(67),所述上蜡箱(5)内安装有上蜡装置(7),所述上蜡装置(7)包括第一套筒(71)、第一套杆(72)、第三滚轮(73)、第二套杆(74)、第二套筒(75)、连接杆(76)、第二弹簧(77)、第二电机(78)、第一端块(79)、第一滑槽(701)、椭圆块(702)、第二滑槽(703)、滑块(704)、第二端块(705)和横杆(706);所述第一电机(61)固定安装在上蜡箱(5)一侧,所述第一电机(61)输出端贯穿上蜡箱(5),所述第一齿轮(62)固定安装在第一电机(61)的输出端,所述传动杆(65)两端与上蜡箱(5)前后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65)位于第一齿轮(62)下端,所述第二齿轮(63)套设在传动杆(65)上,且与传动杆(6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63)与第一齿轮(62)啮合连接,所述传动块(64)一侧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贯穿传动块(64),所述传动块(64)与传动杆(65)螺纹连接,所述梯形块(67)固定安装在传动块(64)的下端,所述底座(1)上端的中部开设有梯形槽(68),所述梯形块(67)位于梯形槽(68)内,且与梯形槽(68)滑动连接,所述清扫刷(66)固定安装在传动块(64)的一侧;所述横杆(706)两端与上蜡箱(5)的前后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横杆(706)上端开设有放线槽(707),所述第一套筒(71)固定安装在上蜡箱(5)内壁的后面,所述第一套杆(72)套接在第一套筒(71)内,所述第二套筒(75)固定安装在上蜡箱(5)内壁的正面,所述第二套杆(74)套接在第二套筒(75)内,所述第三滚轮(73)一侧与第二套杆(74)转动连接,另一侧与第一套杆(7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套筒(75)下端开设有第一滑槽(701),所述第一滑槽(701)与第二套筒(75)贯通,所述第一端块(79)固定安装在第二套杆(74)一端,所述第二弹簧(77)位于第二套筒(75)内,所述第二弹簧(77)一端与上蜡箱(5)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端块(79)固定连接,所述上蜡箱(5)前侧内壁中部开设有第二滑槽(703),所述滑块(704)位于第二滑槽(703)内,且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端块(705)固定安装在滑块(704)的一侧,所述连接杆(76)一端贯穿第一滑槽(701)与第一端块(79)铰接,所述连接杆(76)另一端与第二端块(705)铰接,所述第二电机(78)固定安装在上蜡箱(5)内壁的正面,且位于第二滑槽(703)的一侧,所述椭圆块(702)固定安装在第二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健李娟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