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座椅气囊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9506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座椅气囊及汽车,包括气囊、气囊支架和减震件;减震件包括壳体、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和弹性件;壳体的一个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槽,壳体的另一个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卡槽;第一限位件设置在第一卡槽内并与壳体连接;弹性件设置在壳体的内壁和第二限位件的外壁之间,弹性件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卡槽内,弹性件的另一端穿过壳体与第一限位件抵接;第二限位件的连接部穿过壳体与第一限位件连接,第二限位件的固定部设置在第二卡槽内与弹性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额外增加减震装置即达到了减震的效果,节省较大空间,变向进行了整车减重;与传统气囊相比,增加了减震功能,增加产品附加价值。附加价值。附加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座椅气囊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座椅气囊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除了关注汽车的品质、功能、舒适性能等因素,对汽车的安全性能也越来越重视。国家对燃油车的油耗、排放等要求越发严苛,各大主机厂为应对严格的法规趋势,积极进行各方面的技术提升,最终发现发动机各方面指标受气缸平均有效压力值影响较大,同等排量下,单缸容积越高,动力、油耗、排放等指标表现就越优异;故小排量三缸机变成了各大车厂主攻方向;但因为三缸机惯性力矩平衡先天缺陷,整车抖动问题随之而来,给客户带来非常不好的驾乘体验,故需要投入更多新型减震部件的研发优化此问题。
[0003]传统座椅气囊固定方式为螺母或螺栓打紧固定,此结构状态为刚性连接,在气囊起爆过程中,安装点承受发生器起爆所带来的反向冲击力,从而保证气囊正常展开;但因为刚性连接方式,故传统座椅气囊仅有气囊保护功能,没有其他附加功能。现有的气囊减震装置,都是在安装气囊之后,在车身及座椅增加额外减震装置,这就需要占用额外空间,增加额外质量。一般气囊与基座直接通过胶水粘合密封连接,用的时间长久以后造成胶水失效,很容易产生漏气的现象,从而气囊就失去了减震的效果,在使用后需要修理,拆卸也麻烦,需要直接破坏气囊才能拆下减震器,造成了浪费。鉴于上述提到的问题,本技术设计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座椅气囊,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提供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座椅气囊,本技术无需额外增加减震装置即达到了减震的效果,节省较大空间,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变向进行了整车减重,并且减震效果较优。
[000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座椅气囊包括:气囊、气囊支架和减震件,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气囊支架上,所述气囊支架与所述减震件连接;所述减震件包括壳体、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和弹性件;所述壳体的一个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壳体的另一个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内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和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外壁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限位件抵接;所述第二限位件的连接部穿过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限位件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槽内与所述弹性件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为圆柱形,沿所述壳体的中轴线方向外延伸设有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外径小于所述壳体的外径。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侧壁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用于
卡接所述气囊支架。
[0008]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三卡槽,所述壳体通过所述第三卡槽与所述气囊支架卡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中空的圆柱形,所述弹性件的侧壁设置有第二环形凸台,所述第二环形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槽内。
[0010]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橡胶,所述弹性件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的外径,所述弹性件能够沿着所述壳体的中轴线的方向压缩。
[0011]进一步地,所述减震件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座椅骨架上,所述连接件为螺栓。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卡接,所述第一限位件上设置有第四卡槽,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四卡槽内,所述连接部为卡扣。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中轴线重合。
[0014]本技术另一方面保护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座椅,所述座椅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减震功能的座椅气囊。
[0015]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的具有减震功能的座椅气囊,无需额外增加减震装置即达到了减震的效果,节省较大空间,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变向进行了整车减重;
[0017]2.本技术具有减震功能的座椅气囊与传统气囊相比,在传统气囊功能的基础上增加减震功能,增加产品附加价值,并且减震效果较优。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减震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座椅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
[0022]1-气囊;2-气囊支架;3-减震件;31-壳体;32-第一限位件;33-第二限位件;34-弹性件;321-第四卡槽;331-连接部;332-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1
[0025]参见附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座椅气囊,包括气囊1、气囊支架2和减震件3,所述气囊1设置在所述气囊支架2上,所述气囊支架2与所述减震件3连接;所述减震件3包括壳体31、第一限位件32、第二限位件33和弹性件34;所述壳体31的一个
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壳体31的另一个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卡槽;
[0026]所述第一限位件32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内并与所述壳体31连接;
[0027]所述弹性件34设置在所述壳体31的内壁和所述第二限位件33的外壁之间,所述弹性件34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弹性件3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31与所述第一限位件32抵接;
[0028]所述第二限位件33的连接部331穿过所述壳体31与所述第一限位件32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33的固定部332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槽内与所述弹性件34连接。
[0029]具体地,所述第一限位件32和所述第二限位件33用于将所述弹性件34固定在所述壳体31内,所述弹性件34能够压缩;靠近所述固定部332的所述壳体31的一端与所述气囊支架2连接。
[0030]具体地,所述连接部331和所述固定部332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件33的两端。
[0031]当所述气囊1在起爆过程中,所述气囊1安装点承受发生器起爆所带来的反向冲击力,从而保证所述气囊1正常展开,此时所述壳体31受到反向冲击力,由于所述弹性件34可以沿受力方向进行压缩,所以所述弹性件34将所述壳体31与所述气囊支架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座椅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1)、气囊支架(2)和减震件(3),所述气囊(1)设置在所述气囊支架(2)上,所述气囊支架(2)与所述减震件(3)连接;所述减震件(3)包括壳体(31)、第一限位件(32)、第二限位件(33)和弹性件(34);所述壳体(31)的一个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壳体(31)的另一个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限位件(32)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内并与所述壳体(31)连接;所述弹性件(34)设置在所述壳体(31)的内壁和所述第二限位件(33)的外壁之间,所述弹性件(34)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弹性件(3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31)与所述第一限位件(32)抵接;所述第二限位件(33)的连接部(331)穿过所述壳体(31)与所述第一限位件(32)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33)的固定部(332)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槽内与所述弹性件(3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座椅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为圆柱形,沿所述壳体(31)的中轴线方向外延伸设有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外径小于所述壳体(31)的外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座椅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侧壁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卡接所述气囊支架(2)。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双聂耸王纯祝贺孙立志周大永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