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918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口罩,包括本体、与本体连接的两个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侧与使用者脸部肌肤接触的部位设有至少一个可塑形且具有弹性的密封抗压部,所述密封抗压部包含至少一层密封抗压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如何提升口罩与使用者面部肌肤之间的密封性同时又能够有效缓解口罩带给使用者面部肌肤的压力,避免使用者面部肌肤受损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罩


[0001]本技术涉及佩戴式过滤设备
,尤其是一种口罩。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口罩多种多样,无论何种口罩对于口罩的密闭性都有不同的要求,口罩密闭性越好,要求口罩和使用者面部肌肤紧密接触,口罩给使用者面部肌肤带来的压力也就越大,产生压疮的概率和/或发生面部破损的概率和/或发生继发性感染的概率就越高,例如常用的3M的1860型号口罩或N95型口罩。尤其是口罩佩戴时间稍长,因压力导致使用者面部受损的概率越大。
[0003]另外,由于不同使用者面部情况不同,脸部较小的女士使用高密闭性口罩的密封效果不太好,往往需要加大口罩与使用者面部之间压力来避免口罩与面部之间产生缝隙,这样一来压力越大,使用者面部产生压疮等伤口的概率也越大。带体对使用者肌肤也可能产生压疮等伤口。
[0004]因此,如何提升口罩与使用者面部肌肤之间的密封性同时又能够有效缓解口罩带给使用者面部肌肤的压力,避免使用者面部肌肤受损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口罩,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一:如何提升口罩与使用者面部肌肤之间的密封性同时又能够有效缓解口罩带给使用者面部肌肤的压力,避免使用者面部肌肤受损的问题;问题二:如何缓解口罩带体带给使用者肌肤压力,避免使用者肌肤受损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口罩,包括本体、与本体连接的两个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侧与使用者脸部肌肤接触的部位设有至少一个可塑形且具有弹性的密封抗压部,所述密封抗压部包含至少一层密封抗压层。
[0007]进一步,所述密封抗压部还包括贴肤层,贴肤层设置在密封抗压层一侧。
[0008]进一步,所述密封抗压部与本体内侧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密封抗压部还包括粘贴层,粘贴层设置在密封抗压层另一侧。
[0009]进一步,所述密封抗压部为一个,设置在与使用者鼻梁、脸颊、鼻梁至两侧脸颊之间肌肤接触的本体内侧的部位上;所述密封抗压层顶部靠近口罩本体内侧边沿,且密封抗压层顶部形状与对应的口罩本体内侧边沿形状相匹配。
[0010]进一步,所述密封抗压层对应鼻梁位置的厚度大于密封抗压层对应脸颊位置的厚度;所述密封抗压层朝向口罩本体内侧的一侧面的两端呈弧面或呈斜面。
[0011]进一步,所述两个带体为上带体和下带体,上带体两端分别连接在本体两侧靠上部位的位置,下带体两端分别连接本体两侧靠下部位的位置;所述下带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调节带体长度的调节器。
[0012]进一步,所述上带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调节带体长度的调节器。
[0013]进一步,所述调节器包括底板,底板朝上一侧面设有相互配合且用于夹紧相应带体的压板和锁紧卡口。
[0014]进一步,所述底板朝下一侧面设有弹性抗压层。
[0015]进一步,所述底板朝上一侧面还设有限位板,限位板同压板和/或锁紧卡口之间形成凹槽。
[0016]鉴于以上技术特征,本技术的具有如下优点:
[0017]1、本技术的口罩,利用密封抗压部能够有效缓解口罩对于使用者面部肌肤(或称脸部肌肤)的压力,防止压疮和/或面部破损或受损(包括但不限于面部肌肤压疮、产生伤口或伤痕、发生继发性感染等),降低发生继发性感染的可能性。同时密封抗压部还能够增加口罩与面部肌肤之间的密闭性,提高口罩使用的安全性。
[0018]2、本技术的口罩,尤其适合脸小的女士使用,通过密封抗压部填充面部与口罩之间的缝隙,保证口罩的密闭性。
[0019]3、本技术的口罩,通过设置密封抗压部还能够便于口罩塑形,尤其是密闭性要求较高的口罩通常设置由金属鼻夹,密封抗压部能够金属鼻夹的塑形,使得塑形后的鼻夹更加贴合使用者鼻形,进一步提升口罩在使用过程中的密闭性。
[0020]4、带体上的调节器,能够有效调节任意带体长度,能够持久保持口罩与面部肌肤之间紧密接触状态,实现口罩良好的密闭性。同时调节器底部的弹性抗压层也能帮助缓解带体对于使用者颈部肌肤和/或头皮带来的压力,缓解带体给这两处带来压疮的可能性。
[0021]5、本技术的口罩可以是各类型口罩,只要是会对使用者肌肤造成压力的口罩可以是本技术中所述口罩。对于密闭性要求较高的口罩采用本技术口罩设计,贴合更紧密,预防压疮效果更好,舒适度更高。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具体实施例1中一种口罩的本体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具体实施例1中密封抗压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具体实施例1中密封抗压部中A-A的剖面图;
[0025]图4是具体实施例1中密封抗压部中B-B的剖面图;
[0026]图5是具体实施例2中一种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具体实施例2中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具体实施例3中一种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为本体;1-1为本体内侧;1-2为本体外侧;
[0030]2为上带体;
[0031]3为下带体;3-1为多余的下带体;
[0032]4为密封抗压部;4-1为密封抗压层;4-1-1为凸起三角形;4-1-2为弧面;4-1-3为密封抗压层的顶部;4-2为贴肤层;4-3为粘贴层;
[0033]5为调节器;5-1为底板;5-2为压板;5-3为锁紧卡口;5-4为空隙;5-5为限位板;5-6为凹槽;5-7为弹性抗压层;
[0034]6为鼻夹;
[0035]7为粘性胶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37]参见图1至图4,具体实施例1,本实施例1提供一种口罩,包括本体1、与本体1连接的两个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侧1-1与使用者脸部肌肤接触的部位设有至少一个可塑形且具有弹性的密封抗压部4,可塑形是指密封抗压部4能够根据使用者脸部肌肤的形状进行局部弯折或全部弯折,当口罩与使用者脸部肌肤接触的部位被按压时(即使用者通过手指按压在口罩本体外侧1-2对应位置,根据每个使用者脸部情况对口罩与使用者人脸接触的部位进行塑形,实现口罩与使用者人脸肌肤尽可能密封),使得位于使用者人脸与口罩本体内侧1-1之间的密封抗压部4一并被按压并被塑形为不同使用者各自脸部情况的形状,密封抗压部4两侧各自与使用者脸部肌肤、口罩本体内侧1-1实现紧密接触或密封接触,即口罩通过密封抗压部4与使用者脸部肌肤实现间接密封。
[0038]口罩本体内侧1-1是指口罩本体1与使用者脸部接触的一侧,口罩本体外侧1-2是指口罩本体1背向使用者脸部的一侧。
[0039]密封抗压部4具有弹性,是为了缓解口罩本体内侧1-1与使用者脸部肌肤之间的压力。尤其是密封和/或过滤效果越好的口罩,该口罩和使用者脸部肌肤之间压力越大,压力越大密封效果更好,密封效果好才能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罩,包括本体、与本体连接的两个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侧与使用者脸部肌肤接触的部位设有至少一个可塑形且具有弹性的密封抗压部,所述密封抗压部包含至少一层密封抗压层;所述密封抗压部还包括用于将密封抗压层与使用者脸部肌肤紧密贴合且用于帮助治疗伤口或疮口的贴肤层,贴肤层设置在密封抗压层朝向使用者脸部肌肤的一侧;所述密封抗压部与本体内侧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密封抗压部还包括粘贴层,粘贴层设置在密封抗压层另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抗压部为一个,设置在与使用者鼻梁、脸颊、鼻梁至两侧脸颊之间肌肤接触的本体内侧的部位上;所述密封抗压层顶部靠近口罩本体内侧边沿,且密封抗压层顶部形状与对应的口罩本体内侧边沿形状相匹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抗压层对应鼻梁位置的厚度大于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夏刘晓芯蒋莉沈文军周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胸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