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电池电极及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8524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电极,设于硅片表面,其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至少一条主栅和至少一条副栅;所述主栅包括主栅主体和多个用于连接副栅的搭接单元;所述搭接单元与所述主栅主体垂直;所述搭接单元靠近主栅主体处的宽度大于其靠近副栅处的宽度。相应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带有上述电极的太阳能电池。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消除因主副栅网版不同引起的偏移,提升太阳能能电池电极的印刷质量;强化了主副栅电极的接触效果,提升转换效率、外观质量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电池电极及太阳能电池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电极及太阳能电池。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中,主栅和副栅通过一次丝网印刷成型,这种电机结构金属浸出区域的暗饱和电流密(J0,metal)为800-2000fA/cm2,影响转换效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行业推出了分步印刷技术,即先印刷主栅,再印刷副栅。主栅副栅可以采用不同的浆料,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降低主栅金属接触区域的复合,提升电池的开路电压;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细栅收集的载流子汇聚主栅的传输损失,提升电池的填充因子;从而提升电池转换效率。然而,采用分步印刷技术时,印刷主副栅所使用的网版参数不一致,主栅往往采用低目数,高线径的网版,在印刷烧结后实际边框中心较设计值偏大;副栅往往采用高目数,低线径的网版,在印刷烧结后实际边框中心较设计值差异较小;因此主副栅搭接处尤其是靠近电极边缘处容易造成偏移,无法满足电池片外观的要求,且极易造成载流子传输损失和降低电池可靠性。因此,如何降低分步印刷主副栅搭接处偏移,提高分步印刷的质量,成为行业研究分步印刷关注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电极,其可良好适应分步印刷工艺,主副栅连接无偏移,外观良好,可靠性高。本技术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本技术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电极,设于硅片表面,其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至少一条主栅电极和至少一条副栅电极;所述主栅电极包括主栅主体和多个用于连接副栅的搭接单元;所述搭接单元与所述主栅主体垂直;所述搭接单元靠近主栅主体处的宽度大于其靠近副栅电极处的宽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主栅电极的宽度为0.2~0.8mm;所述副栅电极的宽度为20~100μm。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搭接单元的宽度为20~1500μm。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搭接单元包括第一搭接单元和第二搭接单元,所述第一搭接单元和第二搭接单元关于所述主栅主体轴对称。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搭接单元和/或第二单元为梯形、台阶形或喇叭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硅片表面设有用于印刷副栅电极的激光槽,所述激光槽的宽度为50~150μm。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主栅电极通过第一网版印刷、烧成后形成,所述副栅电极通过第二网版印刷、烧成后形成;所述第一网版的丝径大于第二网版的丝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网版的PT值为100-240mm,张力为15-35N。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网版的PT值为100-240mm,张力为15-35N。相应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其包括上述的太阳能电池电极。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电池电极,主栅电极包括了主栅主体和用于连接副栅的搭接单元;且搭接单元靠近主栅主体处的宽度大于其靠近副栅出的宽度。这种搭接单元消除了因主副栅网版不同而引起的偏移,提升了太阳能能电池电极的印刷质量;强化了主副栅的接触效果,提升了电池转换效率、外观质量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电极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搭接单元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现有的分步印刷技术中,由于主栅电极和副栅电极的网版不同,容易造成主栅和副栅搭接偏移,连接不良;造成电池外观差,可靠性低。为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电极,参考图1、图2,其包括设置在硅片3表面的多条主栅电极1和多条副栅电极2;主栅电极1和副栅电极2相互垂直设置。具体的,参考图2,主栅电极1包括主栅主体11和搭接单元12;搭接单元12与主栅电极1垂直,与副栅电极2平行;其一端连接主栅电极1,另一端连副栅电极2;且其靠近主栅主体11处的宽度大于其靠近副栅电极2处的宽度;这种搭接单元12可实现主栅电极1和副栅电极2的良好接触,确保电池可靠性,同时有效降低丝网印刷过程中主栅电极和副栅电极搭接处的偏移,提高电池的印刷质量。具体的,搭接单元12包括第一搭接单元和第二搭接单元13,两者关于主栅主体11轴对称。这种结构的搭接单元12方便印刷。进一步的,为了节省电极浆料,降低成本,且方便丝网印刷。第一搭接单元13和第二搭接单元14的宽度由副栅电极2到主栅主体11呈逐渐增加趋势。具体的,可为台阶式逐渐增加、线性增加,但不限于此。相应的,第一搭接单元13和第二搭接单元在整体上呈现台阶形、喇叭形或梯形。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之中,参考图2,第一搭接单元13和第二丹姐单元为喇叭形;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之中,参考图3,其呈梯形。具体的,搭接单元12的宽度为20~1500μm;当其最小宽度<20μm时,仍然难以防止主栅电极1和副栅电极2之间的偏移;当其最大宽度>1500μm时,搭接单元耗费的电极浆料过多,成本高。优选的,搭接单元12的宽度为50~800μm。具体的,主栅电极1的宽度为0.2~0.8mm;例如为0.2mm、0.3mm、0.4mm、0.6mm等,但不限于此。副栅电极2的宽度为20~100μm;例如为25μm、50μm、80μm、100μm等,但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之中,太阳能电池的形成工艺为:提供硅片、扩散、正面激光重掺杂形成激光槽3、刻蚀、形成减反膜和钝化膜、硅片正反面丝网印刷电极、烧结。其中,正面电极为分步印刷,即首先采用第一网版印刷主栅电极1,然后采用第二网版在激光槽3内印刷副栅电极2。相应的,为了减少主栅电极和副栅电极的搭接偏移,提升电池可靠性和印刷质量,还需要对前期印刷工艺、开槽工艺进行控制。具体的:控制激光重掺杂形成的激光槽宽度为50~150μm;优选的为60~100μm,但不限于此。控制第一网版的丝径大于第二网版的丝径;具体的,第一网版可采用360/16网纱;第二网版可采用480/11网纱;但不限于此。控制第一网版的PT值为100-240mm,张力为15-35N;优选的,控制PT值为200~240mm,张力为20~30N。控制第二网版的PT值为100-240mm,张力为15-35N;优选的,控制PT值为200~240mm,张力为20~25N。实施本实施例,可有效消除分步印刷引起的主栅副栅偏移,提升了太阳能能电池电极的印刷质量;强化了主副栅的接触效果,提升了电池转换效率、外观质量和可靠性。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电池电极,设于硅片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至少一条主栅电极和至少一条副栅电极;所述主栅电极包括主栅主体和多个用于连接副栅的搭接单元;所述搭接单元与所述主栅主体垂直;所述搭接单元靠近主栅主体处的宽度大于其靠近副栅电极处的宽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电极,设于硅片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至少一条主栅电极和至少一条副栅电极;所述主栅电极包括主栅主体和多个用于连接副栅的搭接单元;所述搭接单元与所述主栅主体垂直;所述搭接单元靠近主栅主体处的宽度大于其靠近副栅电极处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栅电极的宽度为0.2~0.8mm;所述副栅电极的宽度为20~100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单元的宽度为20~1500μm。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单元包括第一搭接单元和第二搭接单元,所述第一搭接单元和第二搭接单元关于所述主栅主体轴对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明璋林纲正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