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气球燃烧器整体式喷火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8126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气球燃烧器整体式喷火组件,包括外罩、燃烧盘、螺旋汽化管、连通管、第一阀门、长明火喷头和点火器,燃烧盘包括上盘体和下盘体,上盘体上通过机械加工形成第一环形槽,上盘体通过机械加工形成多个喷火孔;下盘体通过机械加工形成第二环形槽,与第一环形槽共同形成燃气通道,上盘体和下盘体的接合缝的端部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封堵;燃烧盘上通过机械加工形成与燃气通道连通的燃气进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燃烧盘分为上盘体和下盘体这两个盘体结构,让上盘体和下盘体在焊接后不容易变形,而且喷火孔、燃气通道的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都是采用机械加工的方式形成,保证了喷火孔的喷火角度满足设计要求,结构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气球燃烧器整体式喷火组件
本技术属于热气球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热气球燃烧器整体式喷火组件。
技术介绍
热气球是用热空气作为浮升气体的气球。在球囊底部有供冷空气加热用的燃烧器。球囊中的空气加热后密度减小,形成内外压力差,因此球囊上升;从地面升空时,点燃燃烧器,将球囊内部冷空气加热。升空飞行后,控制燃烧器的喷火操纵气球的上升或下降。现今乘热气球飞行已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航空体育运动。此外,热气球还常用于航空摄影和航空旅游。热气球迎合了现代人求新、求变、求刺激的摩登时尚,其炫丽的色彩和宏大的场面对多数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因为热气球运动结合了体育、娱乐、探险、旅游、广告发布等多重功能,使其成为“眼球经济”的一个良好载体。发展至今,热气球主要部件还是以球囊、气瓶、燃烧器与吊篮组成。燃烧器作为整个组件中唯一提供动力的装置,是一个核心部件;而燃烧盘、喷头连接件和高压喷头组成喷火组件,更是燃烧器的核心零件。燃烧盘目前一般采用金属管围成一道圆环,然后再将金属管的两端焊接在一起,而喷头连接件则也是焊接在金属管上再与高压喷头连接,而金属管在焊接冷却后容易变形,并且喷头连接件在焊接在金属管上后的冷却过程中也容易移位,这些都会导致焊接后的冷却过程中高压喷头的移位,从而使得实际操作中喷出去的火焰位置不准确,火焰的汇聚效果不好,燃烧盘的燃烧热效率低,造成燃气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热气球燃烧器整体式喷火组件,其通过将上盘体和下盘体采用盘体结构,其面积和体积较大,能有效克服传统的金属管的焊接变形,使得喷火孔的位置能保持与设计位置尽量一致,从而有利于每个喷火口的火焰按照设计路径喷射出去,可高效汇聚火焰,从而为热气球提供尽可能多的热量值。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热气球燃烧器整体式喷火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燃烧盘、螺旋汽化管、连通管、第一阀门、长明火喷头和点火器,其中:所述燃烧盘整体呈圆环形,其安装于所述外罩内,该燃烧盘包括上盘体和下盘体,所述上盘体上通过机械加工形成第一环形槽和多个喷火孔,这些喷火孔周向均匀布置在所述上盘体上,每个所述喷火孔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槽连通,并且这些所述喷火孔的中心线分布在一上小下大的圆锥面上;所述下盘体在对应于所述第一环形槽的位置通过机械加工形成第二环形槽,所述上盘体与该下盘体贴合在一起,从而使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共同形成所述燃烧盘的燃气通道,所述上盘体和所述下盘体的接合缝的端部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封堵,以将所述上盘体与下盘体固定连接在一起以及防止漏气;所述燃烧盘上通过机械加工形成与所述燃气通道连通的燃气进口;所述螺旋汽化管安装在所述外罩上,所述第一阀门安装在所述外罩的底部,所述连通管设置有两根,分别为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阀门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连通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的出气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螺旋汽化管的进气口连接,所述螺旋汽化管的出气口与所述燃烧盘上的燃气进口连接,所述长明火喷头安装在所述外罩内,并且所述燃烧盘围住所述长明火喷头,所述长明火喷头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二连通管连接,所述点火器安装在所述外罩内,以用于点燃长明火喷头内喷出的燃气。优选地,所述喷火孔包括上小下大的圆台形孔。优选地,所述喷火孔还包括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圆台形孔和第二圆孔的中心线同线并且它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圆孔的孔径与所述圆台形孔的小端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二圆孔的孔径与所述圆台形孔的大端的直径相等。优选地,所述上盘体与所述下盘体采用榫接的方式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阀门为手动阀。优选地,每根所述连通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二阀门。优选地,还包括应急火喷头,所述燃烧盘围住所述应急火喷头,所述应急火喷头通过第三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门,所述外罩内在对应于应急喷头的位置还设置了应急点火装置。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将传统的金属管形式的燃烧盘结构进行改进,将燃烧盘分为上盘体和下盘体这两个盘体结构,从而可以有效增加燃烧盘的面积和体积,让上盘体和下盘体在焊接后不容易变形,而且喷火孔、燃气通道的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都是采用机械加工的方式形成,上述这些措施可以保证了喷火孔的同轴度及喷火角度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装配维修非常简单。此外,燃烧盘的上盘体和下盘体的接合缝通过焊接的方式来进行封堵,有效避免了燃烧盘的漏气,结构安全可靠。2)本技术的喷火孔具有上小下大的圆台形孔,圆台形孔从下至上具有汇聚效果,能够让火焰高压喷射出去,使火焰的喷射高度满足设计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燃烧盘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喷火孔设置在燃烧盘上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图4所示,一种热气球燃烧器整体式喷火组件,包括外罩2、燃烧盘7、螺旋汽化管1、连通管3、第一阀门5、长明火喷头61和点火器6,其中:所述燃烧盘7整体呈圆环形,其安装于所述外罩2内,该燃烧盘7包括上盘体71和下盘体72这两个盘体结构,所述上盘体71上通过机械加工形成第一环形槽和多个喷火孔8,这些喷火孔8周向均匀布置在所述上盘体71上,每个所述喷火孔8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槽连通,并且这些所述喷火孔8的中心线分布在一上小下大的圆锥面上,从而有利于点火后让火焰汇聚到一点,提高燃烧效率;所述下盘体72在对应于所述第一环形槽的位置通过机械加工形成第二环形槽,所述上盘体71与该下盘体72贴合在一起,从而使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共同形成所述燃烧盘7的燃气通道9,所述上盘体71和所述下盘体72的接合缝的端部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封堵,以将所述上盘体71与下盘体72固定连接在一起以及防止漏气;上盘体71具有第一环形槽的第一面与该下盘体72具有第二环形槽的第二面贴合后,要保证接合处的缝隙(接合缝)不能太大,这些不利于进行焊接封堵接合缝,第一面与第二面均通过机械加工形成比较平整的面。所述上盘体71和下盘体72上所有用于贴合的面都是采用机械加工的方式成比较平整的面,整体原则就是要便于焊接来封堵燃烧盘7的表面,防止漏气。所述燃烧盘7上通过机械加工形成与所述燃气通道9连通的燃气进口73,燃气进口73可以在上盘体71上,也可以在下盘体72上,或者上盘体71与下盘体72上均设置燃气进口73;所述第一阀门5安装在所述外罩2的底部;优选地,所述第一阀门5为手动阀,其具有控制手柄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气球燃烧器整体式喷火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燃烧盘、螺旋汽化管、连通管、第一阀门、长明火喷头和点火器,其中:/n所述燃烧盘整体呈圆环形,其安装于所述外罩内,该燃烧盘包括上盘体和下盘体,所述上盘体上通过机械加工形成第一环形槽和多个喷火孔,这些喷火孔周向均匀布置在所述上盘体上,每个所述喷火孔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槽连通,并且这些所述喷火孔的中心线分布在一上小下大的圆锥面上;所述下盘体在对应于所述第一环形槽的位置通过机械加工形成第二环形槽,所述上盘体与该下盘体贴合在一起,从而使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共同形成所述燃烧盘的燃气通道,所述上盘体和所述下盘体的接合缝的端部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封堵,以将所述上盘体与下盘体固定连接在一起以及防止漏气;/n所述燃烧盘上通过机械加工形成与所述燃气通道连通的燃气进口;/n所述螺旋汽化管安装在所述外罩上,所述第一阀门安装在所述外罩的底部,所述连通管设置有两根,分别为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阀门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连通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的出气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螺旋汽化管的进气口连接,所述螺旋汽化管的出气口与所述燃烧盘上的燃气进口连接,所述长明火喷头安装在所述外罩内,并且所述燃烧盘围住所述长明火喷头,所述长明火喷头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二连通管连接,所述点火器安装在所述外罩内,以用于点燃长明火喷头内喷出的燃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气球燃烧器整体式喷火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燃烧盘、螺旋汽化管、连通管、第一阀门、长明火喷头和点火器,其中:
所述燃烧盘整体呈圆环形,其安装于所述外罩内,该燃烧盘包括上盘体和下盘体,所述上盘体上通过机械加工形成第一环形槽和多个喷火孔,这些喷火孔周向均匀布置在所述上盘体上,每个所述喷火孔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槽连通,并且这些所述喷火孔的中心线分布在一上小下大的圆锥面上;所述下盘体在对应于所述第一环形槽的位置通过机械加工形成第二环形槽,所述上盘体与该下盘体贴合在一起,从而使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共同形成所述燃烧盘的燃气通道,所述上盘体和所述下盘体的接合缝的端部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封堵,以将所述上盘体与下盘体固定连接在一起以及防止漏气;
所述燃烧盘上通过机械加工形成与所述燃气通道连通的燃气进口;
所述螺旋汽化管安装在所述外罩上,所述第一阀门安装在所述外罩的底部,所述连通管设置有两根,分别为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阀门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连通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的出气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螺旋汽化管的进气口连接,所述螺旋汽化管的出气口与所述燃烧盘上的燃气进口连接,所述长明火喷头安装在所述外罩内,并且所述燃烧盘围住所述长明火喷头,所述长明火喷头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二连通管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宏琦李俊龚松洁马中骏张宇航张金玉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宏伟航空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