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具及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87122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炉具,包括炉头,其包括炉头本体和由炉头本体周侧延伸出第一卡壁;水盘,其包括水平设置呈环状的水盘本体、由水盘本体的底侧凸出延伸的呈环状的延伸壁以及由延伸壁向内弯折延伸的第二卡壁;水盘本体盖设并抵接于第一卡壁的上表面,延伸壁套设于炉头本体设置,第二卡壁与第一卡壁一一对应设置,通过旋转水盘本体使得第二卡壁抵接于第一卡壁的下面表卡合,以形成可拆卸连接;聚能炉架,包括呈环状且与水盘间隔的炉架本体以及与炉架本体固定连接的多个相互间隔设置支撑脚,支撑脚支撑于水盘本体远离延伸壁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燃气灶。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炉具及燃气灶安装维护方便、使用干净卫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炉具及燃气灶
本技术涉燃气炉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炉具及燃气灶。
技术介绍
燃气炉,又称炉灶,是当今社会每家每户都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解决了人们做饭的一大难题。相关技术的燃气灶炉包括炉体和安装于炉体内炉具,所述炉具主要包括用于产生火力的炉头、安装于炉头周缘表面的水盘以及夹设于所述水盘上的聚能炉架。然而,相关技术的炉具中,通常使用螺丝将水盘固定于炉头上,用于防止积水对炉头产生影响,而且螺丝往往自上向下安装,使螺丝部分暴露在水盘外面,容易生锈。而且由于水盘的工作环境积水较多,烹饪使用过程中汤汁容易积在螺丝缝隙内,不仅不卫生,而且影响外观美感。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炉具及燃气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安装维护方便、使用干净卫生的炉具及燃气灶。本技术提供一种炉具,一种炉具,包括:炉头,所述炉头包括炉头本体和由所述炉头本体周侧延伸出的至少两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卡壁;水盘,所述水盘包括水平设置呈环状的水盘本体、由所述水盘本体的底侧凸出延伸的呈环状的延伸壁以及由所述延伸壁远离所述水盘本体的一端向内弯折延伸的第二卡壁;所述水盘本体盖设并抵接于所述第一卡壁的上表面,所述延伸壁套设于所述炉头本体设置,所述第二卡壁与所述第一卡壁一一对应设置,通过旋转所述水盘本体使得所述第二卡壁抵接于所述第一卡壁的下表面卡合,以形成可拆卸连接;以及,聚能炉架,所述聚能炉架包括呈环状且与所述水盘间隔的炉架本体以及与所述炉架本体固定连接的多个相互间隔设置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向上延伸超出所述炉架本体,且向下延伸并支撑于所述水盘本体远离所述延伸壁的一侧。优选的,所述水盘本体靠近所述炉架本体的一侧凹陷形成与所述支撑脚一一对应的多个支撑槽,每一所述支撑脚支撑于一个所述支撑槽内,且沿所述水盘本体的周向,所述支撑槽的宽度大于所述支撑脚的宽度。优选的,所述支撑脚为四个且等间隔设置。优选的,所述炉架本体呈自外侧到内侧向下倾斜结构。优选的,所述炉架本体的宽度为45mm,其外侧至内侧所在平面的垂直深度为20mm。优选的,所述炉头还包括由所述炉头本体周侧凸出延伸的限位块、贯穿所述限位块的限位孔以及限位螺钉;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一卡壁正对且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卡壁远离所述水盘的一侧,所述限位螺钉由下向上穿过所述限位孔形成螺纹连接并通过旋转抵接于所述第二卡壁。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炉体和安装于所述炉体内的如本技术提供的上述炉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炉具及煤气灶中,所述水盘通过第二卡壁与所述炉头本体上的第一卡壁形成锁扣结构,通过旋转实现所述水盘与所述炉头本体的固定并形成了可拆卸连接,该结构避免了设孔使用螺丝直接将水盘固定于所述炉头本体,整体结构使用后易清洁,健康卫生,且其外观美感好,拆卸安装方便,使得维护更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炉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炉具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燃气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炉具100,包括炉头1、水盘2和聚能炉架3。所述炉头1包括用于通气供火的炉头本体11和由所述炉头本体11周侧延伸出的至少两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卡壁12。所述水盘2包括水平设置呈环状的水盘本体21、由所述水盘本体21的底侧凸出延伸的呈环状的延伸壁22以及由所述延伸壁22远离所述水盘本体21的一端向内弯折延伸的第二卡壁23。所述水盘本体21盖设并抵接于所述第一卡壁12的上表面,所述延伸壁22套设于所述11设置,所述第二卡壁23与所述第一卡壁12一一对应设置,通过旋转所述水盘本体21使得所述第二卡壁23抵接于所述第一卡壁12的下表面卡合,以形成可拆卸连接。此时,所述水盘2则通过第二卡壁23与所述炉头1的第一卡壁12形成扣锁结构,只需要转动水盘本体21则可快捷实现水盘2与炉头1的卡紧或分离。该结构无需在水盘本体21上打孔设螺丝固定,从而使得水盘2为一整体结构,外观美感度好,且不会因积水积汤汁进入缝隙间造成不好清洗的问题,清洗简单方便,健康卫生。另因上述结构仅需简单转动水盘本体21即可实现水盘2与炉头1的锁固或分离,使得安装维护简单便捷。所述聚能炉架3用于支撑锅具,其包括呈环状且与所述水盘2间隔的炉架本体31以及与所述炉架本体31固定连接的多个相互间隔设置支撑脚32。所述支撑脚32向上延伸超出所述炉架本体31,用于支撑锅具,且所述支撑脚32向下延伸并支撑于所述水盘本体21远离所述延伸壁22的一侧。更优的,所述炉架本体31呈自外侧到内侧向下倾斜结构,利用将热量向中间汇聚。具体的,所述炉架本体31的宽度为45mm,即为炉架本体31沿其径向的尺寸,所述炉架本体31外侧至内侧所在平面的垂直深度为20mm,其厚度4.5-5.5mm。该结构设置使得所述聚能炉架3聚能辐射效果更优。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聚能炉架3支撑更稳定,所述水盘本体21靠近所述炉架本体31的一侧凹陷形成与所述支撑脚32一一对应的多个支撑槽24。每一所述支撑脚32支撑于一个所述支撑槽24内,且沿所述水盘本体21的周向,所述支撑槽24的宽度大于所述支撑脚32的宽度,该结构设置使得所述聚能炉架3装配支撑于水盘2时方便调节位置。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脚32为四个且等间隔设置,则所述支撑槽24也设置四个。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水盘2与炉头1的装配稳定性,防止第一壁12与第二卡壁23在温度热胀冷缩的时候松脱,所述炉头1还包括由所述炉头本体11周侧凸出延伸的限位块13、贯穿所述限位块13的限位孔14以及限位螺钉(图未示)。所述限位块13与所述第一卡壁12正对且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卡壁12远离所述水盘2的一侧,所述限位螺钉由下向上穿过所述限位孔14形成螺纹连接并通过旋转抵接于所述第二卡壁23,对第二卡壁23形成形限位锁定。上述结构设置中,因限位螺钉由下向上设置以抵接于第二卡壁23,并非贯穿第二卡壁23,不会影响整体美观,同时起到加固作用。如图3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燃气灶300,包括炉体301和安装于所述炉体301内的如本技术提供的上述炉具10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炉具及煤气灶中,所述水盘通过第二卡壁与所述炉头本体上的第一卡壁形成锁扣结构,通过旋转实现所述水盘与所述炉头本体的固定并形成了可拆卸连接,该结构避免了设孔使用螺丝直接将水盘固定于所述炉头本体,整体结构使用后易清洁,健康卫生,且其外观美感好,拆卸安装方便,使得维护更简单。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炉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炉头,所述炉头包括炉头本体和由所述炉头本体周侧延伸出的至少两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卡壁;/n水盘,所述水盘包括水平设置呈环状的水盘本体、由所述水盘本体的底侧凸出延伸的呈环状的延伸壁以及由所述延伸壁远离所述水盘本体的一端向内弯折延伸的第二卡壁;所述水盘本体盖设并抵接于所述第一卡壁的上表面,所述延伸壁套设于所述炉头本体设置,所述第二卡壁与所述第一卡壁一一对应设置,通过旋转所述水盘本体使得所述第二卡壁抵接于所述第一卡壁的下表面卡合,以形成可拆卸连接;以及,/n聚能炉架,所述聚能炉架包括呈环状且与所述水盘间隔的炉架本体以及与所述炉架本体固定连接的多个相互间隔设置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向上延伸超出所述炉架本体,且向下延伸并支撑于所述水盘本体远离所述延伸壁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炉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头,所述炉头包括炉头本体和由所述炉头本体周侧延伸出的至少两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卡壁;
水盘,所述水盘包括水平设置呈环状的水盘本体、由所述水盘本体的底侧凸出延伸的呈环状的延伸壁以及由所述延伸壁远离所述水盘本体的一端向内弯折延伸的第二卡壁;所述水盘本体盖设并抵接于所述第一卡壁的上表面,所述延伸壁套设于所述炉头本体设置,所述第二卡壁与所述第一卡壁一一对应设置,通过旋转所述水盘本体使得所述第二卡壁抵接于所述第一卡壁的下表面卡合,以形成可拆卸连接;以及,
聚能炉架,所述聚能炉架包括呈环状且与所述水盘间隔的炉架本体以及与所述炉架本体固定连接的多个相互间隔设置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向上延伸超出所述炉架本体,且向下延伸并支撑于所述水盘本体远离所述延伸壁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盘本体靠近所述炉架本体的一侧凹陷形成与所述支撑脚一一对应的多个支撑槽,每一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锡春黄普和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名智电器燃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