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系统燃烧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0020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供暖系统燃烧器,包括下盖;上盖,其与下盖围成具有开口端的导风通道,上盖设有与导风通道连通的通口;围板,围板固定于上盖并环绕通口以围成收容空间;红外线燃烧器包括至少两个且分别固定于围板,相邻所述红外线燃烧器之间形成导风间隙;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导风通道的相对两侧;电发热组件,横跨上盖且间隔设置于红外线燃烧器的上方且其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固定支架;风扇组件,风扇组件固定于上盖或下盖且其出风口正对开口端设置;风扇组件产生的风依次经导风通道和收容空间后由导风间隙吹出。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供暖系统燃烧器供暖稳定性好,用户体验效果更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暖系统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加热供暖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暖系统燃烧器。
技术介绍
红外线燃烧器是供暖系统燃烧器的主要组件,主要用于工业加热、烘干、保温,是一种红外线燃烧的新工艺,广泛运用于工业烤漆、印染、食品等行业,也用于家庭及户外取暖。相关技术的供暖系统燃烧器主要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煲体、盖设于所述煲体的红外燃烧片以及贯穿煲体的进气管。燃气在所述煲体内与空气混合后与所述红外燃烧片发生反应燃烧,并由燃烧片向外辐射红外线实现对目标物加热、烘干、保温等。然而,相关技术的供暖系统燃烧器产生辐射红外线方式单一,当燃气管的气压不稳定时,会导致供暖系统燃烧器供暖效果不稳定,忽冷忽热,造成用户体验效果差。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供暖系统燃烧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稳定性好,用户体验效果优的供暖系统燃烧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供暖系统燃烧器,包括:下盖;上盖,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下盖并共同围成具有开口端的导风通道,所述上盖远离所述开口端的一端设有贯穿其上并与所述导风通道连通的通口;围板,所述围板呈环状,所述围板固定于所述上盖并环绕所述通口以围成与所述导风通道连通的收容空间;红外线燃烧器,所述红外线燃烧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其包括至少两个且分别固定于所述围板远离所述上盖的一端,相邻两个所述红外线燃烧器之间形成导风间隙,所述导风间隙将所述收容空间与外界连通;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导风通道的相对两侧且沿所述导风通道导风方向延伸,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下盖或所述上盖固定连接;电发热组件,所述电发热组件横跨所述上盖且间隔设置于所述红外线燃烧器的上方,所述电发热组件的两端分别弯折延伸并分别支撑固定于两个所述固定支架;以及,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固定于所述上盖或所述下盖且所述风扇组件的出风口正对所述开口端设置;所述风扇组件产生的风依次经所述导风通道和所述收容空间后由所述导风间隙吹出。优选的,所述围板包括沿所述导风通道的出风方向间隔相对设置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以沿垂直于所述导风通道的出风方向间隔相对设置的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前侧板、所述右侧板及所述后侧板依次首尾连接并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优选的,所述红外线燃烧器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红外线燃烧器分别固定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并使得所述红外线燃烧器相对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两个所述红外线燃烧器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电发热组件包括结构相同的两个第一发热组件和两个第二发组件,两个所述第一发热组件分别跨设于所述左侧板上方和所述右侧板上方,两个所述第二发热组件同时跨设于所述导风间隙上方。优选的,所述电发热组件包括横跨所述上盖且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固定支架的绝缘管以及绕设于所述绝缘管的发热丝。优选的,所述红外线燃烧器包括具有燃烧空间且一端呈开口的煲体以及盖设于所述煲体的开口处的红外线陶瓷燃烧片,所述煲体设有与所述燃烧空间连通的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贯穿所述围板延伸至所述收容空间外。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供暖系统燃烧器中,使用红外线燃烧器作为主供暖部分,燃烧燃气方式供暖,当燃气气压不稳定时,可及时切换由电发热组件实现电热供暖,从而有效了保障了供暖的稳定效果,提高用户体验;另外,通过上盖和下盖围成导风通道,利用风扇组件吹风,使气流经导风通道进入收容空间,再由收容空间经导风间隙吹出,因红外线燃烧器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其产生了大量红外热辐射聚集在其周围,通过风扇组件的吹风使得红外热辐射快速扩散到更大范围,即实现为更大范围的稳定供暖,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或其他方面的内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供暖系统燃烧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供暖系统燃烧器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供暖系统燃烧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此记载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供暖系统燃烧器100,该供暖系统燃烧器100用安装于桌子、茶机等,实现供暖,包括下盖1、上盖2、围板3、红外线燃烧器4、固定支架5、电发热组件6以及风扇组件7。所述上盖2盖设于所述下盖1并共同围成具有开口端10的导风通道20,所述上盖2远离所述开口端10的一端设有贯穿其上并与所述导风通道20连通的通口;所述围板3呈环状,所述围板3固定于所述上盖2并环绕所述通口以围成与所述导风通道20连通的收容空间30。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围板3包括沿所述导风通道20的出风方向间隔相对设置的左侧板31和右侧板32,以沿垂直于所述导风通道20的出风方向间隔相对设置的前侧板33和后侧板34。所述左侧板31、所述前侧板33、所述右侧板32及所述后侧板34依次首尾连接并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30。所述红外线燃烧器4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30,其包括至少两个且分别固定于所述围板3远离所述上盖2的一端,相邻两个所述红外线燃烧器4之间形成导风间隙40,所述导风间隙40将所述收容空间30与外界连通。也就是说,所述围板3围成所述收容空间30后,其远离所述上盖的一端通过所述红外线燃烧器4封盖但不密封,以形成所述导风间隙40。气流则由所述导风通道20进入并流动至所述收容空间30,再由所述收容空间30经所述导风间隙吹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红外线燃烧器4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红外线燃烧器4分别固定于所述左侧板31和所述右侧板32并使得所述红外线燃烧器4相对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从而使得供暖系统燃烧器的热辐射对应的辐射面更广,取暖效果更好。更优的,两个所述红外线燃烧器4对称设置,比如形成“八”字型设置,增大其整体辐射面。具体的,所述红外线燃烧器4包括具有燃烧空间50且一端呈开口的煲体41以及盖设于所述煲体41的开口处的红外线陶瓷燃烧片42,所述煲体41设有与所述燃烧空间50连通的导气管43,所述导气管43贯穿所述围板4延伸至所述收容空间30外,用于外接燃气气源。当然,导气管43实际上是同时接通燃气气源和空气,即导气管43中流通的是燃气与空气混合的气体,其前端可是气体混合装置等实现。进入燃烧空间50后再与红外线陶瓷燃烧片42发生反应并充分燃烧,从而产生红外线辐射,即热辐射。本实施方式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暖系统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下盖;/n上盖,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下盖并共同围成具有开口端的导风通道,所述上盖远离所述开口端的一端设有贯穿其上并与所述导风通道连通的通口;/n围板,所述围板呈环状,所述围板固定于所述上盖并环绕所述通口以围成与所述导风通道连通的收容空间;/n红外线燃烧器,所述红外线燃烧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其包括至少两个且分别固定于所述围板远离所述上盖的一端,相邻两个所述红外线燃烧器之间形成导风间隙,所述导风间隙将所述收容空间与外界连通;/n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导风通道的相对两侧且沿所述导风通道导风方向延伸,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下盖或所述上盖固定连接;/n电发热组件,所述电发热组件横跨所述上盖且间隔设置于所述红外线燃烧器的上方,所述电发热组件的两端分别弯折延伸并分别支撑固定于两个所述固定支架;以及,/n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固定于所述上盖或所述下盖且所述风扇组件的出风口正对所述开口端设置;所述风扇组件产生的风依次经所述导风通道和所述收容空间后由所述导风间隙吹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暖系统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盖;
上盖,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下盖并共同围成具有开口端的导风通道,所述上盖远离所述开口端的一端设有贯穿其上并与所述导风通道连通的通口;
围板,所述围板呈环状,所述围板固定于所述上盖并环绕所述通口以围成与所述导风通道连通的收容空间;
红外线燃烧器,所述红外线燃烧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其包括至少两个且分别固定于所述围板远离所述上盖的一端,相邻两个所述红外线燃烧器之间形成导风间隙,所述导风间隙将所述收容空间与外界连通;
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导风通道的相对两侧且沿所述导风通道导风方向延伸,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下盖或所述上盖固定连接;
电发热组件,所述电发热组件横跨所述上盖且间隔设置于所述红外线燃烧器的上方,所述电发热组件的两端分别弯折延伸并分别支撑固定于两个所述固定支架;以及,
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固定于所述上盖或所述下盖且所述风扇组件的出风口正对所述开口端设置;所述风扇组件产生的风依次经所述导风通道和所述收容空间后由所述导风间隙吹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暖系统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包括沿所述导风通道的出风方向间隔相对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锡春黄普和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名智电器燃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