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火焰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8126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锅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W火焰锅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W火焰锅炉,包括:炉膛,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下炉膛、炉拱和上炉膛;二次风箱,设置于炉膛上,内部容置有二次风;燃烧器,设置于炉拱上,并具有燃烧器喷口,燃烧器喷口包括主气喷口、环绕于主气喷口外部的乏气喷口和环绕于乏气喷口外部的第一二次风喷口,主气喷口和乏气喷口分别将浓相煤粉和淡相煤粉喷入炉膛内部,第一二次风喷口连通二次风箱与炉膛内部;和第二二次风喷口,设置于炉拱上,并连通二次风箱与炉膛内部,且第二二次风喷口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燃烧器喷口远离炉膛的中心。基于此,能够有效改善降氮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W火焰锅炉
本技术涉及锅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W火焰锅炉。
技术介绍
W火焰锅炉是美国福斯特·惠勒公司开发的一种专门用以燃烧低挥发分煤种的锅炉,其下炉膛比上炉膛大80%-120%,下炉膛与上炉膛之间过渡的部分形成炉拱,燃烧器安装于炉拱上,并向下炉膛喷入煤粉,煤粉气流在下炉膛内着火燃烧,且着火后的煤粉气流在向下流动扩展时,受到下部分级风的托起作用,180°转弯向上流动,形成W火焰。相关技术中,W火焰锅炉的燃烧器,具有沿着由燃烧器内部至外部的方向依次布置的主气喷口、乏气喷口和二次风喷口,利用主气喷口与乏气喷口之间的较大速差以及二次风喷口产生的旋转气流,使回流区卷吸更多的高温热烟气,来加热主煤粉气流。这种情况下,炉拱二次风量集中在煤粉气流周围,易导致煤粉着火热增加,同时隔绝高温烟气对煤粉气流的辐射加热,不利于主煤粉气流的着火和稳燃,影响降氮效果和燃尽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为:改善W火焰锅炉的降氮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W火焰锅炉,其包括:炉膛,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下炉膛、炉拱和上炉膛;二次风箱,设置于炉膛上,内部容置有二次风;燃烧器,设置于炉拱上,并具有燃烧器喷口,燃烧器喷口包括主气喷口、环绕于主气喷口外部的乏气喷口和环绕于乏气喷口外部的第一二次风喷口,主气喷口和乏气喷口分别将浓相煤粉和淡相煤粉喷入炉膛内部,第一二次风喷口连通二次风箱与炉膛内部;和第二二次风喷口,设置于炉拱上,并连通二次风箱与炉膛内部,且第二二次风喷口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燃烧器喷口远离炉膛的中心。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二次风喷口呈圆形或矩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二次风喷口的垂线平行于竖直方向,或者,第二二次风喷口的垂线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二次风喷口的垂线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为0-3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二次风喷口与燃烧器喷口上下正对布置或错开布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二次风喷口固定设置于炉拱,或者,第二二次风喷口可摆动地设置于炉拱。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二次风喷口与燃烧器喷口之间被布置为一对一或多对一。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二次风喷口的风速为30-50m/s。在一些实施例中,W火焰锅炉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三二次风喷口,设置于下炉膛,并连通二次风箱与炉膛内部;第四二次风喷口,设置于上炉膛,并连通二次风箱与炉膛内部。在一些实施例中,燃烧器包括主煤粉喷管、乏气喷管、分隔管和旁通管,主气喷口设置于主煤粉喷管的末端,乏气喷管套设于主煤粉喷管外部,乏气喷口设置于乏气喷管的末端,分隔管设置于主煤粉喷管内,旁通管连通分隔管与乏气喷管。在一些实施例中,旁通管上设有浓度调节装置,浓度调节装置调节流经旁通管的淡相煤粉的浓度。通过在W火焰锅炉的炉拱处增加第二二次风喷口,能够使二次风量不再过分集中于煤粉气流周围,降低煤粉着火热,减少煤粉初期燃烧氧量,促进着火的同时,进一步抑制NOx的生成,有效改善降氮效果。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W火焰锅炉的局部示意简图。图2示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简图。图中:100、W火焰锅炉;1、炉膛;11、下炉膛;12炉拱;13、上炉膛;2、二次风箱;3、燃烧器;31、主煤粉喷管;311、第一管段;312、第二管段;313、第三管段;314、主气喷口;32、乏气喷管;321、乏气喷口;33、分隔管;34、旁通管;35、第一二次风管;351、第一二次风喷口;36、浓度调节装置;37、浓淡分离装置;371、弯管;3a、燃烧器喷口;4、第二二次风管;41、第二二次风喷口;5、第三二次风管;51、第三二次风喷口;6、第四二次风风管;61、第四二次风喷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开展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图1-2示例性地示出了本技术的W火焰锅炉。参照图1,一些实施例中,W火焰锅炉100包括炉膛1、二次风箱2和燃烧器3等。炉膛1为煤粉燃烧提供场所,并为二次风箱2和燃烧器3等W火焰锅炉100的其他组成部分提供安装基础。参照图1,一些实施例中,炉膛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下炉膛11、上炉膛13和炉拱12。下炉膛11用作燃烧室,其容积大于用作燃尽室的上炉膛13的容积,例如,下炉膛11的容积比上炉膛13的容积大80%-120%。其中,下炉膛11顶端的横截面积大于上炉膛13底端的横截面积。炉拱12连接于下炉膛11与上炉膛13之间。由于下炉膛11顶端的横截面积大于上炉膛13底端的横截面积,因此,炉拱12由下至上逐渐收窄,形成缩腰。二次风箱2设置于炉膛1上,其内部容置有二次风,以为燃烧过程提供所需的二次风。参照图1,一些实施例中,二次风箱2固定于炉拱12上。燃烧器3用于向炉膛1内部喷入煤粉,并使煤粉与空气混合,进行燃烧。参照图1,一些实施例中,燃烧器3设置于炉拱12上,并具有燃烧器喷口3a。燃烧器喷口3a位于炉拱12侧壁上,并与炉膛1内部连通。其中,参照图1,一些实施例中,燃烧器3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地插入二次风箱2中并与炉拱12连接,使得燃烧器喷口3a倾斜朝下。工作时,燃烧器喷口3a向下炉膛11内部喷入煤粉,煤粉气流在下炉膛11内着火燃烧,且着火后的煤粉气流在向下流动扩展时,受到下部气流的托起作用,180°转弯向上流动,形成W火焰。图2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燃烧器3的结构。参照图2,一些实施例中,燃烧器喷口3a包括主气喷口3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W火焰锅炉(100),其特征在于,包括:/n炉膛(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下炉膛(11)、炉拱(12)和上炉膛(13);/n二次风箱(2),设置于所述炉膛(1)上,内部容置有二次风;/n燃烧器(3),设置于所述炉拱(12)上,并具有燃烧器喷口(3a),所述燃烧器喷口(3a)包括主气喷口(314)、环绕于所述主气喷口(314)外部的乏气喷口(321)和环绕于所述乏气喷口(321)外部的第一二次风喷口(351),所述主气喷口(314)和所述乏气喷口(321)分别将浓相煤粉和淡相煤粉喷入所述炉膛(1)内部,所述第一二次风喷口(351)连通所述二次风箱(2)与所述炉膛(1)内部;和/n第二二次风喷口(41),设置于所述炉拱(12)上,并连通所述二次风箱(2)与所述炉膛(1)内部,且所述第二二次风喷口(41)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燃烧器喷口(3a)远离所述炉膛(1)的中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W火焰锅炉(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膛(1),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下炉膛(11)、炉拱(12)和上炉膛(13);
二次风箱(2),设置于所述炉膛(1)上,内部容置有二次风;
燃烧器(3),设置于所述炉拱(12)上,并具有燃烧器喷口(3a),所述燃烧器喷口(3a)包括主气喷口(314)、环绕于所述主气喷口(314)外部的乏气喷口(321)和环绕于所述乏气喷口(321)外部的第一二次风喷口(351),所述主气喷口(314)和所述乏气喷口(321)分别将浓相煤粉和淡相煤粉喷入所述炉膛(1)内部,所述第一二次风喷口(351)连通所述二次风箱(2)与所述炉膛(1)内部;和
第二二次风喷口(41),设置于所述炉拱(12)上,并连通所述二次风箱(2)与所述炉膛(1)内部,且所述第二二次风喷口(41)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燃烧器喷口(3a)远离所述炉膛(1)的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火焰锅炉(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二次风喷口(41)呈圆形或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火焰锅炉(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二次风喷口(41)的垂线平行于竖直方向,或者,所述第二二次风喷口(41)的垂线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W火焰锅炉(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二次风喷口(41)的垂线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为0-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W火焰锅炉(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二次风喷口(41)与所述燃烧器喷口(3a)上下正对布置或错开布置。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振范燕荣刘鹏飞秦学堂李明张超群刘升飞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