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油泵及其供电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8082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油泵及其供电单元,能够解决现有注油泵因电池内置而导致的更换电池操作繁琐、不方便的问题。用于注油泵的供电单元,包括外壳,其上设有与注油泵的泵壳适配的可拆连接结构;电芯,固定安装在外壳内;电连接件,一端与外壳内的电芯电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注油泵中电机直接或间接电连接使供电单元为电机供电。供电单元通过与注油泵的泵壳可拆连接,同时通过电连接件与电机电连接,在供电单元电量不足时,仅将供电单元从泵壳上拆下即可,无需拆除注油泵的其他部位,也无需将注油泵从安装位上拆下来,操作方便,降低了更换供电单元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油泵及其供电单元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油泵及其供电单元。
技术介绍
为了实现散热、防锈、降噪等目的,需要对例如齿轮组、链轮等传动组件加注润滑油,之前都是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操作,尤其对于一些大型设备,需要对局部结构进行拆除后才能够对传动组件加注润滑油,操作繁琐,效率低。为解决人工加注润滑油而导致的操作繁琐、效率低的问题,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注油泵,注油泵作为一种润滑设备,能够定期地向需要润滑的传动组件中提供润滑油或润滑脂。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652105U,授权公告日为2019.03.26的专利文件所公开的一种润滑泵,该润滑泵与现有注油泵的结构相同,包括泵体、布置在泵体同一侧的驱动机构及油罐。泵体中加工有流道,流道的入口与油罐连通,流道的出口与传动组件所需润滑部位连通。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以及与电机传动连接的偏心轮,偏心轮通过连杆连接有柱塞,电机带动偏心轮及连杆动作,使柱塞在流道内往复运动,进而控制油罐内的润滑介质通过流道流向传动组件所需润滑的部位。现有的注油泵中,采用电池向电机供电,而电池是集成安装在注油泵内部中,进而利用注油泵的外壳来保护电池,防止电池遇水短路或是受到物理破坏。但是需要更换电池时,需要拆除注油泵的外壳,十分不便;同时,由于需要拆装注油泵,在更换好电池之后还需要重新调试、确认密封、运行等性能是否可靠,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注油泵的供电单元,能够解决现有注油泵因电池内置而导致的更换电池操作繁琐、不方便的问题;本技术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油泵,在更换电池时操作简单、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中用于注油泵的供电单元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用于注油泵的供电单元,包括:外壳,其上设有与注油泵的泵壳适配的可拆连接结构;电芯,固定安装在外壳内;电连接件,一端与外壳内的电芯电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注油泵中电机直接或间接电连接使供电单元为电机供电。其有益效果在于:供电单元通过与注油泵的泵壳可拆连接,同时通过电连接件与电机电连接,在供电单元电量不足时,仅将供电单元从泵壳上拆下即可,无需拆除注油泵的其他部位,也无需将注油泵从安装位上拆下来,操作方便,降低了更换供电单元的时间,提高了效率。进一步的,电连接件为插接件,用于与电机的电连接端插接配合,或者与导电件插接配合,所述导电件与电机电连接。其有益效果在于:采用能够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导通的接触件来作为电连接件,在将供电单元的外壳与泵壳连接时,即可实现电连接件与电机直接或间接导电,减少了单独连接电机与电连接件的步骤,操作方便,效率高。进一步的,电连接件为导电弹片;或者电连接件为弹片适配件,弹片适配件与电机电连接端的导电弹片或者连接在电机上的导电弹片顶压配合。其有益效果在于:采用能够通过弹性形变以与适配的接触件连接的导电弹片作为电联接件,在将供电单元的外壳与泵壳连接时,即可实现电连接件与电机直接或间接导电,减少了单独连接电机与电连接件的步骤,操作方便,效率高。进一步的,外壳设置有安装孔,用于安装电连接件,电连接件与外壳密封配合;安装孔处设置有与注油泵外壳密封配合的密封结构。其有益效果在于:电连接件与外壳之间,且在安装孔处设置密封结构,能够避免外界杂质通过安装孔污染外壳内的电芯,能够进一步提高供电单元的密封性和防护等级。进一步的,外壳内灌注有固定电芯的密封胶,电连接件通过密封胶与外壳密封配合。其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密封胶来固定电芯,仅在电芯放置在外壳内后灌注密封胶即可,操作简单,也能够实现与外壳的密封;同时密封胶也能够增加电芯的换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进一步的,外壳上设置有供螺纹紧固件穿过的适配孔,所述适配孔构成所述可拆连接结构。其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供螺纹紧固件穿过的适配孔来作为可拆连接结构,能够保证连接可靠性,拆装操作也比较简单。进一步的,外壳的外表面包括与注油泵的泵壳轮廓吻合的弧面部分,以在供电单元与泵壳连接时与泵壳外周面共同形成柱面。其有益效果在于:供电单元的外壳与泵壳围成柱面,能够使注油泵整体呈圆柱形,降低注油泵对安装空间的要求,使注油泵适用于更多安装空间不同的工况中,提高了注油泵的适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中的注油泵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注油泵,包括:泵壳;泵体,设置在泵壳内,布置在油箱中的油箱出油口所在的一侧;泵体具有泵体进油口、泵体出油口、柱塞腔,进油口和出油口均与柱塞腔连通;柱塞,活动插装在柱塞腔中;电机,与柱塞传动连接以带动柱塞在柱塞腔中往复运动,从而使柱塞从进油口吸油并从出油口排油;注油泵还包括供电单元,供电单元包括:外壳,其上设有与注油泵的泵壳适配的可拆连接结构;电芯,固定安装在外壳内;电连接件,一端与外壳内的电芯电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注油泵中电机直接或间接电连接使供电单元为电机供电。其有益效果在于:供电单元通过与注油泵的泵壳可拆连接,同时通过电连接件与电机电连接,在供电单元电量不足时,仅将供电单元从泵壳上拆下即可,无需拆除注油泵的其他部位,也无需将注油泵从安装位上拆下来,操作方便,降低了更换供电单元的时间,提高了效率。进一步的,电连接件为插接件,用于与电机的电连接端插接配合,或者与导电件插接配合,所述导电件与电机电连接。其有益效果在于:采用能够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导通的接触件来作为电连接件,在将供电单元的外壳与泵壳连接时,即可实现电连接件与电机直接或间接导电,减少了单独连接电机与电连接件的步骤,操作方便,效率高。进一步的,电连接件为导电弹片;或者电连接件为弹片适配件,弹片适配件与电机电连接端的导电弹片或者连接在电机上的导电弹片顶压配合。其有益效果在于:采用能够通过弹性形变以与适配的接触件连接的导电弹片作为电联接件,在将供电单元的外壳与泵壳连接时,即可实现电连接件与电机直接或间接导电,减少了单独连接电机与电连接件的步骤,操作方便,效率高。进一步的,外壳设置有安装孔,用于安装电连接件,电连接件与外壳密封配合;安装孔处设置有与注油泵外壳密封配合的密封结构。其有益效果在于:电连接件与外壳之间,且在安装孔处设置密封结构,能够避免外界杂质通过安装孔污染外壳内的电芯,能够进一步提高供电单元的密封性和防护等级。进一步的,外壳内灌注有固定电芯的密封胶,电连接件通过密封胶与外壳密封配合。其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密封胶来固定电芯,仅在电芯放置在外壳内后灌注密封胶即可,操作简单,也能够实现与外壳的密封;同时密封胶也能够增加电芯的换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进一步的,外壳上设置有供螺纹紧固件穿过的适配孔,所述适配孔构成所述可拆连接结构。其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供螺纹紧固件穿过的适配孔来作为可拆连接结构,能够保证连接可靠性,拆装操作也比较简单。进一步的,外壳的外表面包括与注油泵的泵壳轮廓吻合的弧面部分,弧面部分与泵壳外周面共同形成柱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注油泵的供电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其上设有与注油泵的泵壳适配的可拆连接结构;/n电芯,固定安装在外壳内;/n电连接件,一端与外壳内的电芯电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注油泵中电机直接或间接电连接使供电单元为电机供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注油泵的供电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其上设有与注油泵的泵壳适配的可拆连接结构;
电芯,固定安装在外壳内;
电连接件,一端与外壳内的电芯电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注油泵中电机直接或间接电连接使供电单元为电机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注油泵的供电单元,其特征在于,电连接件为插接件,用于与电机的电连接端插接配合,或者与导电件插接配合,所述导电件与电机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注油泵的供电单元,其特征在于,电连接件为导电弹片;或者电连接件为弹片适配件,弹片适配件与电机电连接端的导电弹片或者连接在电机上的导电弹片顶压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注油泵的供电单元,其特征在于,外壳设置有安装孔,用于安装电连接件,电连接件与外壳密封配合;安装孔处设置有与注油泵外壳密封配合的密封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用于注油泵的供电单元,其特征在于,外壳内灌注有固定电芯的密封胶,电连接件通过密封胶与外壳密封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用于注油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巴少男李建华赵民章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奥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