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门上翻式电动开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872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一种厢式货车的侧门上翻式电动开启结构。一种侧门上翻式电动开启结构,包括侧面和主伸缩机构,所述侧门上端为第一固定端并与车厢可转动固定,所述侧门下端为活动端,所述主伸缩机构一端为第二固定端并固定于车厢内部,所述主伸缩机构的另一端为联动端,所述联动端与侧门间连接有连杆机构,当主伸缩机构的联动端外伸时,所述侧门的活动端以第一固定端为中心向车厢外侧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占用车厢外空间更少,能避免路人走路时撞到头的情况发生,且不影响人们对车厢内产品进行观察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门上翻式电动开启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厢式货车,具体涉及一种厢式货车的侧门上翻式电动开启结构。
技术介绍
厢式货车的车厢均安装有上翻式开门的侧门,有的侧门弯折呈直角形,侧门包括车厢顶部的一部分,如申请号为201820897511.1的专利所公开的侧门,这种厢式货车可以增加车厢的高度空间,便于大型货物的放入,但是防风雨能力较差,风雨容易从完全打开的侧门与车厢顶部之间的空间进入车厢内部。有的侧门呈板状,如申请号为201410371396.0的专利所公开的侧门,虽然这种车厢不能通过打开侧门的方式增加高度空间,但是防风雨能力较好,更适用于作为流动商贩的移动店铺。这种侧门呈板状的厢式货车,侧门上端与车厢铰接,侧门两侧与车厢间均连接有一气弹簧,当侧门打开时,气弹簧暴露在车厢外侧,通过气弹簧对侧门进行支撑以保持侧门的开启状态。当需要进行侧门关闭时,驾驶员需要客服气弹簧的弹力并手动进行侧门的关闭。且侧门打开时,气弹簧会完全暴露在车厢外侧,占用较大空间,路人稍不注意就会撞上气弹簧,且外露的气弹簧还会影响人们视线,不便于车厢内产品的展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占用车厢外空间更少,能避免路人走路时撞到头的情况发生,且不影响人们对车厢内产品进行观察的侧门上翻式电动开启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侧门上翻式电动开启结构,包括侧面和主伸缩机构,所述侧门上端为第一固定端并与车厢可转动固定,所述侧门下端为活动端,所述主伸缩机构一端为第二固定端并固定于车厢内部,所述主伸缩机构的另一端为联动端,所述联动端与侧门间连接有连杆机构,当主伸缩机构的联动端外伸时,所述侧门的活动端以第一固定端为中心向车厢外侧移动。本技术通过将主伸缩机构全部或部分隐藏在车厢内,以减少主伸缩机构露在车厢外的部分;同时可以根据侧门连接端位置及主伸缩机构第二固定端的设置位置,以合理设置连杆机构,以使主伸缩机构的两端所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更靠近侧门第一固定端所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以使主伸缩机构和连杆机构所占用高度方向上的空间更少,以减少对车厢内产品的阻挡,以使路人更容易并能更清楚地看到车厢内的产品。本技术主伸缩机构和连杆机构相比于
技术介绍
中气弹簧的设置位置,能设置的更高,能避免路人走过撞到脑袋的情况发生。本技术不仅能用于向上翻转以实现开门的侧门,也能用于向下翻转以实现开门的侧门;本技术不仅适用于安装在车厢左右侧的侧门,也适用于安装在车厢后侧的后门。本技术具有占用车厢外空间更少,便于人们对车厢内产品进行观察,且能避免路人走过撞到头的情况发生的优点。作为优选,所述主伸缩机构为电动推杆。本技术的主伸缩机构采用电动推杆,而不是气弹簧,侧门的开闭都靠电驱动,不需要驾驶员手动进行侧门的关闭,侧门的关闭更为轻松。且电动推杆具有自锁功能,对侧门的支撑效果更好。作为优选,所述车厢包括顶部及位于顶部下侧的若干侧部,所述侧部设有门洞并配合有所述侧门,所述主伸缩机构的第二固定端与顶部或侧部的位于车门第一固定端上方的部位可转动固定。本技术的主伸缩机构可以根据车型实际形状和大小选择与车型顶部或侧部固定,以使主伸缩机构的设置位置更高,更难以碰到路人,并使连杆机构占用车厢外空间更少。作为优选,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弯曲以呈L或C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杆上下两端的其中一端可转动固定于侧部内壁上,所述第一连杆上下两端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固定,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侧门可转动固定,且第二连杆与侧门的连接处靠近侧门第一固定端。本技术的连杆机构仅由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构成,结构简单,力的传递效果更好,侧门的打开能更为顺滑。同时第一连杆做成L或C形,第二连杆能做的更短,并使第二连杆与侧门的连接处能更靠近侧门第一固定端,以使连杆机构所占用车厢外的空间更少。作为优选,所述侧门前后两侧均设有所述主伸缩机构。通过设置两个主伸缩机构,以保证侧门的稳定打开和支撑,同时使车厢内的产品能更好地进行展示,用于观察车厢内产品的视角更广。作为优选,所述侧门前后两侧中的一侧设有所述主伸缩机构,所述侧门前后两侧中的另一侧与车厢间设有一辅助伸缩机构,所述辅助伸缩机构上端为第三固定端并与侧门可转动固定,所述辅助伸缩机构下端为第四固定端并与车厢的侧部可转动固定,所述第三固定端靠近侧门的第一固定端。一侧设置主伸缩机构,另一侧设置辅助伸缩机构,车门的打开和支撑主要靠主伸缩机构及连杆机构完成,辅助伸缩机构用于对另一侧车门进行辅助支撑,以避免侧门远离主伸缩机构的一侧有向下倾的可能,以使车门完全打开后不会一端高一端低。设置辅助伸缩机构能降低生产成本。当主伸缩机构采用电动推杆时,辅助伸缩机构可采用气弹簧,通过作为辅助伸缩机构的气弹簧以对侧门另一侧进行辅助支撑;同时当电动推杆打开时,气弹簧能对侧门施加向上的力,以使侧门的打开更为快捷,并使能降低电动推杆工作压力,以降低使用电流,从而使主伸缩机构可采用推力更小的电动推杆。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固定端位于侧门与第四固定端之间。当辅助伸缩机构采用气弹簧时,在侧门被关闭的最后一段位移时,气弹簧与侧门间构成负角,气弹簧能起到往里拉门的作用,而非继续给支撑力(阻力)的作用,以便于主伸缩机构的电动推杆进行最后一段的收缩。作为优选,所述辅助伸缩机构为气弹簧,所述侧部内壁上固定有第一气弹簧支架,所述辅助伸缩机构第四固定端与第一气弹簧支架间通过球头组件连接,所述球头组件包括球头,所述球头的杆部横向设置,且球头的一端与第一气弹簧支架连接,球头的另一端延伸至门洞处并与所述辅助伸缩机构连接。第一气弹簧支架不是设置在门洞内的,以减少所占用门洞内的空间,以便于车厢内产品的展示。作为优选,所述侧门的活动端与侧部间设有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锁舌及电开锁。锁止机构用于侧门的关闭锁止,以避免侧门被误操作打开,以提高货车行驶时的安全性,能对车厢内产品的保护更好。其中,电开锁可选择常规汽车的车门用锁。作为优选,所述侧门周向边缘设有密封条,所述侧门前后两侧与车厢侧部间均设有一锁止机构。密封条的设置以提高防水性能。密封条具有一定弹性,为避免门关上后存在面差,为避免门不能完全关上的情况发生,设置两个锁止机构,当门还没完全关闭时,锁舌便能被电开锁所限制,随后通过电开锁的内部零件转动以实现锁舌的限位固定,以实现门的完全开关。本技术具有占用车厢外空间更少,能避免路人走路时撞到头的情况发生,且不影响人们对车厢内产品进行观察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侧门打开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侧门关闭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侧门关闭时主伸缩机构及连杆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的侧门开门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的侧门关门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的侧门关门时第一气弹簧支架与辅助伸缩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门上翻式电动开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侧面和主伸缩机构,所述侧门上端为第一固定端并与车厢可转动固定,所述侧门下端为活动端,所述主伸缩机构一端为第二固定端并固定于车厢内部,所述主伸缩机构的另一端为联动端,所述联动端与侧门间连接有连杆机构,当主伸缩机构的联动端外伸时,所述侧门的活动端以第一固定端为中心向车厢外侧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门上翻式电动开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侧面和主伸缩机构,所述侧门上端为第一固定端并与车厢可转动固定,所述侧门下端为活动端,所述主伸缩机构一端为第二固定端并固定于车厢内部,所述主伸缩机构的另一端为联动端,所述联动端与侧门间连接有连杆机构,当主伸缩机构的联动端外伸时,所述侧门的活动端以第一固定端为中心向车厢外侧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门上翻式电动开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伸缩机构为电动推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门上翻式电动开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包括顶部及位于顶部下侧的若干侧部,所述侧部设有门洞并配合有所述侧门,所述主伸缩机构的第二固定端与顶部或侧部的位于车门第一固定端上方的部位可转动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门上翻式电动开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弯曲以呈L或C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杆上下两端的其中一端可转动固定于侧部内壁上,所述第一连杆上下两端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固定,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侧门可转动固定,且第二连杆与侧门的连接处靠近侧门第一固定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门上翻式电动开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门前后两侧均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耀辉陈彬阳叶慎熙蔡桥洪许庆忠
申请(专利权)人:东阳市甘特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