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稳定砌体侧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837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稳定砌体侧模,包括砖砌体层、密实层、垫层和保护层,所述砖砌体层的一侧与密实层的一侧相连接,所述密实层的另一侧设有斜面,所述砖砌体层和密实层的顶部均与保护层的底部相连接,所述砖砌体层的底部和垫层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垫层的一侧与密实层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密实层带有斜面的一侧能与周边土地接触,以能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周边土地进行压实,避免周边土地发生松动,以降低周边土地对砖砌体层的影响,同时,密实层还能对砖砌体层起一定的支撑作用,以减低其变形的概率,保证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稳定性,而且斜面的设置能增加密实层和周边土地的接触面积,以进一步提高其压实和支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稳定砌体侧模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稳定砌体侧模。
技术介绍
砌体侧模,又称砌体胎模,其指使用砌体充当模板,以方便后续的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其常用于无法拆除模板的地下构件中,如地下室中的承台、地下室中的集水坑等,其具有不易跑模、涨模,施工后不用拿出来,并能增加成型构件强度等作用。但是,常见的砌体侧模通常是直接通过砖块砌成,其对于周边土地的支撑强度很低,容易因为周边土地的松动而造成砌体侧模的变形,导致其形状和使用的不稳定,从而影响最终浇筑而成的地下构件的质量,而且在砌体侧模的高度很高,如高度大于1000mm时,由于周边土地高度也很高,更容易发生松动,发生上述问题的概率更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地下构件无法有效成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稳定砌体侧模,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或者多个。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高稳定砌体侧模,包括砖砌体层、密实层、垫层和保护层,所述砖砌体层的一侧与密实层的一侧相连接,所述密实层的另一侧设有斜面,所述砖砌体层和密实层的顶部均与保护层的底部相连接,所述砖砌体层的底部和垫层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垫层的一侧与密实层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密实层带有斜面的一侧能与周边土地接触,以能对本技术周边土地进行压实,避免周边土地发生松动,以降低周边土地对砖砌体层的影响,同时,密实层还能对砖砌体层起一定的支撑作用,以减低其变形的概率,保证了本技术的稳定性,而且斜面的设置能增加密实层和周边土地的接触面积,以进一步提高其压实和支撑效果。而保护层的设置能便于对砖砌体层和密实层进行保护,垫层的设置则能留出供砖砌体层设置的空间,便于对砖砌体层的设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砖砌体层上设有第一凸出,所述密实层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出嵌于第一凹槽内。当砖砌体层的高度较大时,通过设置第一凸出和第一凹槽能进一步增加砖砌体层和密实层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从而进一步降低砖砌体层的变形概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砖砌体层的宽度为110mm~130mm,所述第一凸出的顶部到砖砌体层的顶部的距离为900mm~1100mm,所述第一凸出的宽度为110mm~130mm。在上述参数下,能保证第一凸出的作用有充足的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砖砌体层上设有第二凸出,所述密实层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出嵌于第二凹槽内。当砖砌体层的高度进一步增大时,通过设置第二凸出和第二凹槽能进一步增加砖砌体层和密实层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从而进一步降低砖砌体层的变形概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凸出的顶部到第一凸出的顶部的距离为1400mm~1600mm,所述第二凸出的宽度为120mm~140mm。在上述参数下,能保证第二凸出的作用有充足的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垫层和保护层均为混凝土层,所述垫层的厚度为95mm~105mm,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95mm~105mm。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实层为石粉渣层。石粉渣层能保证密实层足够较好的塑性,使得密实层能有效贴合于周边土地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抹灰层,所述砖砌体层的另一侧与抹灰层的一侧相连接,所述抹灰层的顶部与保护层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抹灰层的底部和垫层的顶部相连接。抹灰层的设置能对砖砌体层上的砖块进行保护和隐藏,提高砖砌体层的使用可靠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抹灰层的厚度为18mm~22mm。在上述参数下,能保证抹灰层的作用有充足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高稳定砌体侧模的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图2为图1的高稳定砌体侧模的标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高稳定砌体侧模的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图4为图3的高稳定砌体侧模的标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高稳定砌体侧模的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图6为图5的高稳定砌体侧模的标注示意图。图中:1.砖砌体层、2.密实层、3.垫层、4.保护层、5.抹灰层、20.斜面、11.第一凸出、21.第一凹槽、12.第二凸出和22.第二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高稳定砌体侧模,包括砖砌体层1、密实层2、垫层3、保护层4和抹灰层5。密实层2为石粉渣层。砖砌体层1的一侧与密实层2的一侧通过贴合固定连接,密实层2的另一侧上设有斜面20。砖砌体层1的宽度可以在110mm到130mm之间,本实施例中,砖砌体层1的宽度a1优选为120mm,且砖砌体层1的高度不大于1000mm,且本实施例中,砖砌体层1的高度b1优选为1000mm。垫层3和保护层4均为混凝土层,砖砌体层1的顶部与保护层4的底部通过粘合固定连接,砖砌体层1的底部则和垫层3的顶部通过粘合固定连接,而密实层2的顶部与保护层4的底部通过粘合固定连接,而垫层3的一侧与密实层2通过粘合固定连接。另外,垫层3的厚度在95mm到105mm之间,保护层4的厚度也在95mm到105mm之间,本实施例中,垫层3的厚度c1优选为100mm,且保护层4的厚度d1也优选为100mm。抹灰层5由灰浆组成,砖砌体层1的另一侧与抹灰层5的一侧通过粘合固定连接,抹灰层5的顶部与保护层4的底部通过粘合固定连接,抹灰层5的底部和垫层3的顶部通过粘合固定连接,且抹灰层5的厚度可以在18mm到22mm之间,本实施例中,抹灰层5的厚度e1优选为20mm。本技术在使用时,密实层2上设有斜面20的一侧能靠于本技术所设置位置的周边土地上,从而密实层2能对周边土地进行压实,避免周边土地发生松动,以降低周边土地对砖砌体层1的影响,同时,密实层2还能对砖砌体层1起一定的支撑作用,以减低其变形的概率,保证了本技术的稳定性。而保护层4的设置能便于对砖砌体层1和密实层2进行保护,垫层3的设置则能留出供砖砌体层1设置的空间,便于对砖砌体层1的设置,并对砖砌体层1起一定的支撑作用。实施例2参考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一种高稳定砌体侧模,包括砖砌体层1、密实层2、垫层3、保护层4和抹灰层5。密实层2为石粉渣层。砖砌体层1的一侧与密实层2的一侧通过贴合固定连接,密实层2的另一侧上设有斜面20。砖砌体层1的宽度可以在110mm到130mm之间,本实施例中,砖砌体层1的宽度a2优选为120mm,且砖砌体层1的高度大于1000mm,而不大于3000mm,且本实施例中,砖砌体层1的高度b2优选为3000mm。砖砌体层1上还设有第一凸出11,而密实层2上设有第一凹槽21,第一凸出11和第一凹槽21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第一凸出11嵌于第一凹槽21内,以此提高砖砌体层1和密实层2的连接可靠性。且第一凸出11的顶部到砖砌体层1的顶部的距离可以在900mm到1100mm之间,第一凸出11的宽度可以在110mm到130mm之间,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稳定砌体侧模,其特征在于,包括砖砌体层、密实层、垫层和保护层,所述砖砌体层的一侧与密实层的一侧相连接,所述密实层的另一侧设有斜面,所述砖砌体层和密实层的顶部均与保护层的底部相连接,所述砖砌体层的底部和垫层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垫层的一侧与密实层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高稳定砌体侧模,其特征在于,包括砖砌体层、密实层、垫层和保护层,所述砖砌体层的一侧与密实层的一侧相连接,所述密实层的另一侧设有斜面,所述砖砌体层和密实层的顶部均与保护层的底部相连接,所述砖砌体层的底部和垫层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垫层的一侧与密实层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砌体侧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砖砌体层上设有第一凸出,所述密实层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出嵌于第一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稳定砌体侧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砖砌体层的宽度为110mm~130mm,所述第一凸出的顶部到砖砌体层的顶部的距离为900mm~1100mm,所述第一凸出的宽度为110mm~13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稳定砌体侧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砖砌体层上设有第二凸出,所述密实层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出嵌于第二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颖张启洪张惠强
申请(专利权)人:乐昌市建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