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企口形式的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805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08
一种基于企口形式的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连接结构,所述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由预制复合底板及顶部后浇混凝土层组成,相邻所述预制复合底板的板侧连接部位为企口形式,所述预制复合底板的顶、底部位于企口连接侧均预埋有矩形钢板,通过矩形钢盖板将相邻预制复合底板的矩形钢板焊接形成干式连接,在预制复合底板上方铺设受力钢筋并浇筑后浇混凝土形成顶部后浇混凝土层,使整个板件形成整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混合式连接技术,即:叠合板中的后浇混凝土层采用湿式连接,预制复合底板间采用干式连接,构造简单、结构安全、技术先进、施工简便、建造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企口形式的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
,涉及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板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企口形式的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楼盖是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受力而言,楼盖作为水平承重结构,不但要将其上荷载传递给竖向承重构件,而且还与竖向承重结构一起形成建筑物的空间承重骨架,共同抵抗各种荷载作用;就经济性而言,在一般民用建筑领域中,楼盖自重约占建筑总重量的30%~40%。因此,楼盖对整个结构的施工建造、正常使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是装配式建筑主力推广的结构形式之一,而叠合楼板作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重要部品构件,已有研究表明,其具有整体性好、施工速度快、节约模板、可大幅提升建筑预制率与装配率等优点,近年来随着政府层面推广装配式建筑力度的不断加大,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实际工程当中。受运输条件和吊装能力限制,目前工程中的混凝土叠合板常由多块预制底板拼接后,再在其上铺设顶部钢筋并浇筑后浇混凝土层而组成,拼缝间采用设置后浇带的湿式连接,具有连接质量好、可实现楼板双向受弯性能等优点,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主要推荐的叠合板连接技术。但该类连接方式要求在预制板侧外伸一定长度的受力钢筋,并在拼接部位设置一定宽度的现浇带,导致施工现场仍需开展大量的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的工作,降低了施工速度,无法体现装配式技术的先进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企口形式的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连接结构,采用混合式连接技术,即:叠合板中的后浇混凝土层采用湿式连接,预制复合底板间采用干式连接(企口构造,焊接连接),构造简单、结构安全、技术先进、施工简便、建造快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企口形式的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连接结构,所述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由预制复合底板4及顶部后浇混凝土层5组成,相邻所述预制复合底板4的板侧连接部位为企口形式8,所述预制复合底板4的顶、底部位于企口连接侧均预埋有矩形钢板1,通过矩形钢盖板2将相邻预制复合底板4的矩形钢板1焊接形成干式连接,在预制复合底板4上方铺设受力钢筋3并浇筑后浇混凝土形成顶部后浇混凝土层5,使整个板件形成整体。优选地,所述预制复合底板4包括内置若干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42的预制混凝土底板41,预制混凝土底板41上布置有钢筋桁架43及受力钢筋网,其中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42之间的混凝土在后浇混凝土浇筑后形成沿长度方向的混凝土纵肋92及沿宽度方向的混凝土横肋91,预制复合底板4的企口形式8设置在板边的混凝土纵肋92处。优选地,所述矩形钢板1的外表面与预制复合底板4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平齐,所述矩形钢盖板2分别对顶部及底部的矩形钢板1的外表面进行焊接连接。优选地,所述矩形钢板1的内表面焊接有两根直径为25mm的一级钢作为锚筋6,锚筋6伸出板面,并与企口连接的竖直面垂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基于企口形式的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制作带有企口形式8的预制复合底板4,其中预制复合底板4的顶、底部位于企口连接侧均预埋有矩形钢板1,矩形钢板1的外表面分别与预制复合底板4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平齐;步骤二:将预制复合底板4吊装至建筑指定位置处,采用矩形钢盖板2将相邻预制复合底板4顶部的预埋矩形钢板1外表面进行焊接连接,将相邻预制复合底板4底部的预埋矩形钢板1外表面进行焊接连接;步骤三:在预制复合底板4上方铺设受力钢筋3,浇筑混凝土形成顶部后浇混凝土层5;待顶部后浇混凝土层5达到设计强度后形成混合式连接的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优选地,所述步骤一包括如下步骤:打扫并清理钢结构模胎;依据设计试件尺寸支放侧部钢模板;涂刷混凝土脱模剂;绑扎预制底板中钢筋网,将绑扎好的钢筋网放入支放好的模板内,并将底部的矩形钢板1放入指定位置;待所有工作确认无误后,浇筑50mm厚混凝土;之后将浸泡24小时后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42放入设计指定位置,再浇筑50mm混凝土,并将顶部的矩形钢板1放入指定位置。优选地,所述钢筋网绑扎时,桁架钢筋与底部钢筋网一起进行绑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与叠合板传统的整体式接缝湿式连接相比:可免去在拼接部位设置一定宽度的现浇带,导致施工现场仍需开展大量的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的工作,大幅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施工效率;2.预制复合底板间连接采用干式焊接连接做法、工艺相对简单,易于操作,同时也保证了所形成板件的双向受力性能。3.带有预埋件的预制复合底板可实现关键部品的规格化、统一化及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建筑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具有生态环保、快速建造、经济实用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基于企口形式的干式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干式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预制复合底板中预埋干式连接件位置示意图(俯视图)图5是图4中A区域放大视图(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基于企口形式的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连接结构,参考图1,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由预制复合底板4及顶部后浇混凝土层5组成,预制复合底板4包括内置若干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42的预制混凝土底板41,预制混凝土底板41上布置有钢筋桁架43及受力钢筋网。其中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42之间的混凝土在后浇混凝土浇筑后形成沿长度方向的混凝土纵肋92及沿宽度方向的混凝土横肋91,图中L、B、H指单个预制复合底板4的长、宽、高。相邻预制复合底板4的板侧部位(即板-板连接部位)为企口形式8,企口形式8设置在板边的混凝土纵肋92处。顶部后浇混凝土层5则包括受力钢筋3和后浇混凝土,受力钢筋3在预制复合底板4上方铺设。本专利技术连接结构包括干式连接结构和湿式连接结构。其中:参考图2和图3,干式连接结构包括矩形钢板1和矩形钢盖板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主要由顶部后浇混凝土层5、预制混凝土底板41及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42间所形成的混凝土肋作为其承力体系。故,为便于干式连接,矩形钢板1预埋在预制复合底板4的顶、底部位于企口连接侧,其中顶部的矩形钢板1的外表面(即上表面)与预制复合底板4的顶面平齐,底部的矩形钢板1的外表面(即下表面)与预制复合底板4的底面平齐。相邻预制复合底板4顶部以及底部的矩形钢板1的外表面,分别通过矩形钢盖板2焊接,由此形成干式连接,图中示出了焊接面7。连接后的效果参考图4和图5,图4中的叠合板宽度可表示为B×n,n为预制复合底板4的个数。企口形式8和干式连接结构保证了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的整理抗剪性能,且可在浇筑混凝土时避免漏浆。为进一步加强连接效果,矩形钢板1的内表面焊接有两根直径为25mm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企口形式的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连接结构,所述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由预制复合底板(4)及顶部后浇混凝土层(5)组成,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预制复合底板(4)的板侧连接部位为企口形式(8),所述预制复合底板(4)的顶、底部位于企口连接侧均预埋有矩形钢板(1),通过矩形钢盖板(2)将相邻预制复合底板(4)的矩形钢板(1)焊接形成干式连接,在预制复合底板(4)上方铺设受力钢筋(3)并浇筑后浇混凝土形成顶部后浇混凝土层(5),使整个板件形成整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企口形式的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连接结构,所述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由预制复合底板(4)及顶部后浇混凝土层(5)组成,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预制复合底板(4)的板侧连接部位为企口形式(8),所述预制复合底板(4)的顶、底部位于企口连接侧均预埋有矩形钢板(1),通过矩形钢盖板(2)将相邻预制复合底板(4)的矩形钢板(1)焊接形成干式连接,在预制复合底板(4)上方铺设受力钢筋(3)并浇筑后浇混凝土形成顶部后浇混凝土层(5),使整个板件形成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企口形式的预制复合底板混凝土叠合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复合底板(4)包括内置若干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42)的预制混凝土底板(41),预制混凝土底板(41)上布置有钢筋桁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斌金复来周锟冉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