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预应力管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75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预应力管桩,属于管桩技术领域,包括桩体,所述桩体外表面开设有凹槽A,且所述凹槽A内侧壁衔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外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凹槽A开口端外壁开设有凹槽B,且所述凹槽B内侧壁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连接架卡入凹槽B内侧壁,并随后沿着转动轴转动转动板使得转动板之间相互靠近,再由螺栓B可以进行密封紧固,紧接着通过将连接杆贯穿通孔并由螺栓A可以将连接杆与固定板之间进行可拆卸连接,实现了在桩体之间进行连接紧固,且整个过程均是在凹槽A和凹槽B内部进行,避免了突出在桩体外侧壁之外,从而减少了转动板在竖直方向上的压力适合被广泛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预应力管桩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桩,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预应力管桩。
技术介绍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可分为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是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主要由圆筒形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箍等组成。专利号CN201710232562.2公布的一种新型预应力管桩,提供一种新型预应力管桩,适用范围大,易施工,抗拔性好。上述专利方案虽解决了传统预应力管桩的不足,但该方案仍存在一些不足1、现有的预应力管桩连接处基本突出在管桩外侧壁之外,导致连接处的纵向压力很大,很容易发生竖直位移;2、现有的预应力管桩相互之间连接不够紧固,导致预应力管桩相互之间可能产生缝隙过大的情况,使得淤泥可能会进入管桩内部,严重时可能会使管桩之间断开;3、现有的预应力管桩外侧壁均是光滑外侧壁,使得在管桩与泥土之间衔接不够紧密,从而导致管桩容易发生晃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预应力管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通过将连接架卡入凹槽B内侧壁,并随后沿着转动轴转动转动板使得转动板之间相互靠近,再由螺栓B可以进行密封紧固,紧接着通过将连接杆贯穿通孔并由螺栓A可以将连接杆与固定板之间进行可拆卸连接,实现了在桩体之间进行连接紧固,且整个过程均是在凹槽A和凹槽B内部进行,避免了突出在桩体外侧壁之外,从而减少了转动板在竖直方向上的压力,通过开设有的凹槽C可以避免采用光滑的桩体外侧壁与泥土之间接触,从而增加了管桩与泥土之间的紧密度,适合被广泛推广和使用。本技术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预应力管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外表面开设有凹槽A,且所述凹槽A内侧壁衔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外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凹槽A开口端外壁开设有凹槽B,且所述凹槽B内侧壁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内侧壁通过转动轴滑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桩体外侧壁开设有凹槽C。可选的,所述转动轴和转动板的数目均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转动板之间通过螺栓B可拆卸连接。可选的,所述凹槽A和凹槽B的数目均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凹槽A均匀分布在桩体的两端,所述固定板和通孔的数目均为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固定板均匀分布在凹槽A内侧壁。可选的,相邻所述通孔之间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外表面通过螺栓A与通孔内侧壁可拆卸连接。可选的,所述凹槽C的形状为螺旋形环状,且所述凹槽C位于凹槽A中间位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开设有的凹槽A和凹槽B使得桩体之间的密封紧固可以在凹槽A和凹槽B内部进行,避免了密封紧固组件突出在桩体外侧壁之外,从而减少了转动板在竖直方向上的压力,进而减小了转动板在竖直方向上发生位移的可能性。2、本技术首先通过将连接架卡入凹槽B内侧壁,并随后沿着转动轴转动转动板使得转动板之间相互靠近,紧接着通过螺栓B可以将转动板之间进行密封紧固,然后通过将连接杆贯穿通孔并由螺栓A可以将连接杆与固定板之间进行可拆卸连接,实现了在桩体之间进行连接紧固,同时使得转动板可以贴紧凹槽B,避免了转动板突出在凹槽B之外,紧固效果好,且拆卸与安装便捷。3、本技术整个通过开设有的凹槽C可以避免采用光滑的桩体外侧壁与泥土之间接触,从而增加了管桩与泥土之间的紧密度,避免了管桩发生晃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新型预应力管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新型预应力管桩的转动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新型预应力管桩的连接架结构示意图。图中:1、桩体;2、固定板;3、凹槽C;4、通孔;5、连接杆;6、螺栓A;7、转动板;8、凹槽A;9、凹槽B;10、螺栓B;11、转动轴;12、连接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将结合图1~图3对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新型预应力管桩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预应力管桩,包括桩体1,所述桩体1外表面开设有凹槽A8,且所述凹槽A8内侧壁衔接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外侧壁开设有通孔4,所述凹槽A8开口端外壁开设有凹槽B9,且所述凹槽B9内侧壁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架12,所述连接架12内侧壁通过转动轴11滑动连接有转动板7,所述桩体1外侧壁开设有凹槽C3,通过开设有的凹槽A8和凹槽B9使得桩体1之间的密封紧固可以在凹槽A8和凹槽B9内部进行,避免了密封紧固组件突出在桩体1外侧壁之外,从而减少了转动板7在竖直方向上的压力。参照图1和图3所示,所述转动轴11和转动板7的数目均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转动板7之间通过螺栓B10可拆卸连接,通过将连接架12卡入凹槽B9内侧壁,并随后沿着转动轴11转动转动板7使得转动板7之间相互靠近,紧接着通过螺栓B10可以将转动板7之间进行密封紧固。参照图1和图2所示,所述凹槽A8和凹槽B9的数目均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凹槽A8均匀分布在桩体1的两端,所述固定板2和通孔4的数目均为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固定板2均匀分布在凹槽A8内侧壁,通过使得转动板7贴紧凹槽B9,避免了转动板7突出在凹槽B9之外,紧固效果好,且拆卸与安装便捷。参照图1和图2所示,相邻所述通孔4之间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杆5,且所述连接杆5外表面通过螺栓A6与通孔4内侧壁可拆卸连接,通过将连接杆5贯穿通孔4并由螺栓A6可以将连接杆5与固定板2之间进行可拆卸连接,实现了在桩体1之间进行连接紧固。参照图1所示,所述凹槽C3的形状为螺旋形环状,且所述凹槽C3位于凹槽A8中间位置,通过开设有的凹槽C3可以避免采用光滑的桩体1外侧壁与泥土之间接触,从而增加了桩体1与泥土之间的紧密度,避免了桩体1发生晃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预应力管桩,首先通过将连接架12卡入凹槽B9内侧壁,随后沿着转动轴11转动转动板7使得转动板7之间相互靠近,紧接着通过螺栓B10可以将转动板7之间进行密封紧固,然后通过将连接杆5贯穿通孔4并由螺栓A6可以将连接杆5与固定板2之间进行可拆卸连接,实现了在桩体1之间进行连接紧固,同时使得转动板7可以贴紧凹槽B9,避免了转动板7突出在凹槽B9之外,通过开设有的凹槽A8和凹槽B9使得桩体1之间的密封紧固可以在凹槽A8和凹槽B9内部进行,避免了密封紧固组件突出在桩体1外侧壁之外,从而减少了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预应力管桩,包括桩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外表面开设有凹槽A(8),且所述凹槽A(8)内侧壁衔接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外侧壁开设有通孔(4),所述凹槽A(8)开口端外壁开设有凹槽B(9),且所述凹槽B(9)内侧壁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架(12),所述连接架(12)内侧壁通过转动轴(11)滑动连接有转动板(7),所述桩体(1)外侧壁开设有凹槽C(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预应力管桩,包括桩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外表面开设有凹槽A(8),且所述凹槽A(8)内侧壁衔接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外侧壁开设有通孔(4),所述凹槽A(8)开口端外壁开设有凹槽B(9),且所述凹槽B(9)内侧壁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架(12),所述连接架(12)内侧壁通过转动轴(11)滑动连接有转动板(7),所述桩体(1)外侧壁开设有凹槽C(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11)和转动板(7)的数目均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转动板(7)之间通过螺栓B(10)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万周李春年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金鹏管桩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