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弱电智能化的管线安放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532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管线收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弱电智能化的管线安放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绕线圆筒上设置圆筒开孔单元,在两个环形端头板之间设置孔板单元的方式,达到弱电智能化的管线稳定绕圈安放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安放架上管线两端固定结构合理有效,固定结构稳定性高,固定和解除固定操作难度适中,管线绕圈安放后不易松散,以及使用时解除固定操作方便快捷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弱电智能化的管线安放架
本技术属于管线收集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弱电智能化的管线安放架。
技术介绍
弱电智能化的管线,例如视频信号线、通信线缆以及网线等,其用于管线收集的安放架,多为两头环形板、中间圆筒的样式,在圆筒上缠绕管线,并通过两个环形板实现滚动,保证搬运的省力效果。但是另一方面,现有的安放架存在管线两头不易固定的问题,进而整个线圈松松垮垮,甚至会散落后打结成团,所以市场上急需一种管线两头固定效果好的管线安放架。专利公告号为CN209758737U,公告日为2019.12.10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通信线缆收卷装置,包括滚轮,所述滚轮一侧开设有波纹布槽,且波纹布槽内壁一侧粘合连接有波纹布,所述波纹布为油布材质,且波纹布另一端粘合连接有连接块,所述滚轮通过绕线筒相互连接,且绕线筒与滚轮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并且绕线筒外壁缠绕有通信线缆,所述波纹布槽、波纹布和连接块设置有2组,且波纹布槽、波纹布和连接块关于绕线筒纵向对称轴左右对称设置,所述滚轮另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卡线盘。但是该技术专利中的线缆收卷装置存在线缆缠绕结构稳固性差、容易散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弱电智能化的管线安放架,其能通过在绕线圆筒上设置圆筒开孔单元,在两个环形端头板之间设置孔板单元的方式,达到弱电智能化的管线稳定绕圈安放的效果。本技术具有安放架上管线两端固定结构合理有效,固定结构稳定性高,固定和解除固定操作难度适中,管线绕圈安放后不易松散,以及使用时解除固定操作方便快捷的优点。<br>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弱电智能化的管线安放架,包括两个环形端头板,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环形端头板之间的绕线圆筒,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绕线圆筒上并用于管线一端插入后固定的圆筒开孔单元,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环形端头板内侧环面上的两个安装槽,以及两端分别插在两个所述安装槽上并通过所述管线活动端插入后卡合方式以用于固定成圈的所述管线的孔板单元。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圆筒开孔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绕线圆筒上的径向孔,设置在所述绕线圆筒内环面上且与所述径向孔相连通并用于所述管线插入穿过的固定环,设置在所述固定环上的螺接孔,以及设置在所述螺接孔上并用于压紧固定所述管线的紧固螺栓。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圆筒开孔单元还包括粘结设置在所述紧固螺栓插入端上并用于在所述管线上进行弹力夹紧固定的弹性块。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开槽形状为矩形,矩形槽口关于所述环形端头板的一条半径呈左右对称。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孔板单元包括与所述安装槽插接的矩形板体,设置在所述矩形板体上并用于所述管线活动端插入的板体孔,以及设置在所述板体孔上并用于弹力夹紧固定所述管线的弹性环。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若干个所述板体孔沿所述矩形板体的长轴向按线性排列方式均匀间隔设置。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弹性环为中部开孔的圆台形块体,所述弹性环的较小端插入所述板体孔内,所述管线从较大端一侧插入所述弹性环。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弹性环较大端环形端面上设有第一圆环,所述矩形板体上设有第二圆环,所述第一圆环与所述二圆环之间设有用于拉结固定闲置的所述弹性环的弹性绳。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二圆环设置在所述矩形板体的中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圆环上粘结设有安装螺钉,所述安装螺钉旋入所述弹性环的环形端面内。本技术通过在绕线圆筒上设置圆筒开孔单元,在两个环形端头板之间设置孔板单元的方式,达到弱电智能化的管线稳定绕圈安放的效果。本技术具有安放架上管线两端固定结构合理有效,固定结构稳定性高,固定和解除固定操作难度适中,管线绕圈安放后不易松散,以及使用时解除固定操作方便快捷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圆筒开孔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安装槽的使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孔板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弹性环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实施例:如附图1、2、3、4以及附图5所示,一种用于弱电智能化的管线安放架,包括两个环形端头板11,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环形端头板11之间的绕线圆筒1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绕线圆筒12上并用于管线13一端插入后固定的圆筒开孔单元1,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环形端头板11内侧环面上的两个安装槽2,以及两端分别插在两个所述安装槽2上并通过所述管线13活动端插入后卡合方式以用于固定成圈的所述管线13的孔板单元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圆筒开孔单元1用于固定所述管线13绕圈之后最里面的固定端,所述孔板单元3则用于张紧固定所述管线13的外侧活动端,因此所述管线13在需要使用时,先解除与所述孔板单元3的固定,再从所述安装槽2上整个取下所述孔板单元3即可,保证所述管线13固定和解除固定并使用的便捷性。所述圆筒开孔单元1包括设置在所述绕线圆筒12上的径向孔101,设置在所述绕线圆筒12内环面上且与所述径向孔101相连通并用于所述管线13插入穿过的固定环102,设置在所述固定环102上的螺接孔103,以及设置在所述螺接孔103上并用于压紧固定所述管线13的紧固螺栓104。所述圆筒开孔单元1还包括粘结设置在所述紧固螺栓104插入端上并用于在所述管线13上进行弹力夹紧固定的弹性块10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径向孔101设置在所述绕线圆筒12上的侧边,保证所述管线13从侧边开始绕圈,保证绕圈整理安放的有序性,此外普通橡胶材质的所述弹性块105可以避免硬质的所述紧固螺栓104压坏所述管线13。所述安装槽2的开槽形状为矩形,矩形槽口关于所述环形端头板11的一条半径呈左右对称。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矩形的所述安装槽2的水平投影重合,所述安装槽2的长轴向中间线与所述环形端头板11的一条半径相重合,即为上述左右对称方式,保证整个所述安装槽2主体上为径向方向设置即可,这样所述孔板单元3也是径向布置,以减小所述管线13弯折角度,此外,所述安装槽2相对于所述圆筒开孔单元1的位置无要求,因为所述管线13外侧活动端在哪里剪断是不确定的,但是所述安装槽2需要尽量的远离所述绕线圆筒12中心,以适当增大所述管线安放架的绕线量。所述孔板单元3包括与所述安装槽2插接的矩形板体301,设置在所述矩形板体301上并用于所述管线13活动端插入的板体孔302,以及设置在所述板体孔302上并用于弹力夹紧固定所述管线13的弹性环303。若干个所述板体孔302沿所述矩形板体301的长轴向按线性排列方式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弹性环303为中部开孔的圆台形块体,所述弹性环303的较小端插入所述板体孔302内,所述管线13从较大端一侧插入所述弹性环30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矩形板体301的材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弱电智能化的管线安放架,包括两个环形端头板(11),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环形端头板(11)之间的绕线圆筒(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绕线圆筒(12)上并用于管线(13)一端插入后固定的圆筒开孔单元(1),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环形端头板(11)内侧环面上的两个安装槽(2),以及两端分别插在两个所述安装槽(2)上并通过所述管线(13)活动端插入后卡合方式以用于固定成圈的所述管线(13)的孔板单元(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弱电智能化的管线安放架,包括两个环形端头板(11),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环形端头板(11)之间的绕线圆筒(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绕线圆筒(12)上并用于管线(13)一端插入后固定的圆筒开孔单元(1),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环形端头板(11)内侧环面上的两个安装槽(2),以及两端分别插在两个所述安装槽(2)上并通过所述管线(13)活动端插入后卡合方式以用于固定成圈的所述管线(13)的孔板单元(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弱电智能化的管线安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开孔单元(1)包括设置在所述绕线圆筒(12)上的径向孔(101),设置在所述绕线圆筒(12)内环面上且与所述径向孔(101)相连通并用于所述管线(13)插入穿过的固定环(102),设置在所述固定环(102)上的螺接孔(103),以及设置在所述螺接孔(103)上并用于压紧固定所述管线(13)的紧固螺栓(1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弱电智能化的管线安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开孔单元(1)还包括粘结设置在所述紧固螺栓(104)插入端上并用于在所述管线(13)上进行弹力夹紧固定的弹性块(1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弱电智能化的管线安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2)的开槽形状为矩形,矩形槽口关于所述环形端头板(11)的一条半径呈左右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弱电智能化的管线安放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林红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迈威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