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426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装结构,该结构包括包装板和防静电复合薄膜,防静电复合薄膜的端部连接于包装板上,包装板弯折并带动防静电复合薄膜弯折,防静电复合薄膜弯折形成用于容置产品的腔体,腔体的形状和产品的形状相匹配。本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结构通过在包装板上设置一层或多层防静电复合薄膜,再通过弯折包装板使得防静电复合薄膜弯折,复合薄膜弯折形成用于容置产品的腔体。由于复合薄膜柔软贴合的特性,在防静电的同时可适用于多种形态的产品,具有较好的普适性,提高包装结构的利用率。本包装结构在包装产品时无需增加防静电屏蔽袋,包装操作更简单快速,有利于提高产能,且该结构简单、便于大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包装
,特别是涉及一种包装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产品包装盒一般以瓦楞纸盒配合内缓冲结构的带包装形式。对于一些电子设备需要增加防静电屏蔽袋。但是,防静电屏蔽袋材质较硬,尺寸通用性弱。而且缓冲结构一般根据被包装产品大小而设计,与产品的各个面直接接触,这样导致不同大小的产品不能共用同一个包装,造成产品包装盒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包装结构,在防静电的同时可适用于多种形态的产品,具有较好的普适性,提高包装结构的利用率,且结构简单、便于生产。一种包装结构,包括:包装板和防静电复合薄膜,所述防静电复合薄膜的端部连接于所述包装板,所述防静电复合薄膜形成用于容置产品的腔体,所述包装板弯折并带动所述防静电复合薄膜张紧,以将所述产品固定于所述腔体内。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静电复合薄膜包括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所述第一薄膜设于所述第二薄膜和所述包装板之间,所述第一薄膜连接于所述包装板,所述腔体形成于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二薄膜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装板包括第一底板和围设于所述第一底板的若干第一侧板,所述第一底板的左右两对侧和上下两对侧均设有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薄膜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左侧的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右侧的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薄膜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四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端;设于所述第一底板左右两对侧的所述第一侧板朝向所述第一底板背离所述第一薄膜的一面弯折设置,设于所述第一底板上下两对侧的所述第一侧板均向着所述第一底板朝向所述第一薄膜的一面弯折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装板包括第二底板、若干第二侧板和若干第三侧板,所述第二底板的左右两对侧和所述第二底板的上下两对侧均设有所述第二侧板,设于所述第二底板上下侧的所述第二侧板的左右两对侧均设有所述第三侧板;所述防静电复合薄膜设于所述包装板上,且所述防静电复合薄膜分别和所述第三侧板粘贴连接;所述第二底板上侧的若干所述第三侧板远离所述第二底板上侧的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底板下侧的若干所述第三侧板远离所述第二底板下侧的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相连接,所述防静电复合薄膜的两侧边相连接形成腔体用于放置所述产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侧板朝着所述第二底板背离所述防静电复合薄膜的一面弯折设置,所述第二底板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二侧板朝着所述第二底板朝向所述防静电复合薄膜的一面弯折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静电复合薄膜包括第三薄膜和第四薄膜,所述第三薄膜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包装板的两端,所述第四薄膜设于所述第三薄膜和所述包装板之间,所述第四薄膜的两端连接形成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内部用于放置所述产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装板包括第三底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三底板周围的第四侧板,所述第三底板的左右两对侧和所述第三底板的上下两对侧均设有所述第四侧板;所述第三薄膜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五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底板左侧的所述第四侧板,所述第六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底板右侧的所述第四侧板,所述第四薄膜设于所述第三底板和所述第三薄膜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底板左右两侧的所述第四侧板均朝向所述第三底板背离所述第三薄膜的一面弯折设置,所述第三底板上下两侧的所述第四侧板均向着所述第三底板朝向所述第三薄膜的一面弯折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薄膜可完全覆盖所述第三底板,所述包装板、所述第三薄膜均为矩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装板为可降解纸板,所述防静电复合薄膜为PET薄膜或PC薄膜。上述包装结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结构包括包装板和防静电复合薄膜。通过在包装板上设置一层或多层防静电复合薄膜,再通过弯折包装板使得防静电复合薄膜弯折,防静电复合薄膜弯折形成用于容置产品的腔体。由于复合薄膜柔软贴合的特性,在防静电的同时可适用于多种形态的产品,具有较好的普适性,提高包装结构的利用率。本包装结构在包装产品时无需增加防静电屏蔽袋,包装操作更简单快速,有利于提高产能,且该结构简单、便于大量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结构的一种包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结构的第一种包装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结构的另一种包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结构的第二种包装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结构的另一种包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结构的第三种包装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0、第一侧板;111、一号侧板;112、二号侧板;113、三号侧板;114、四号侧板;120、第二侧板;121、五号侧板;122、六号侧板;123、七号侧板;124、八号侧板;130、第三侧板;131、九号侧板;132、十号侧板;133、十一号侧板;134、十二号侧板;140、第四侧板;141、第十三侧板;142、第十四侧板;143、第十五侧板;144、第十六侧板;150、第一底板;160、第二底板;170、第三底板;100、包装板;200、防静电复合薄膜;210、第一薄膜;211、第一端;212、第二端;220、第二薄膜;221、第三端;222、第四端;230、第三薄膜;231、第五端;232、第六端;240、第四薄膜;300、产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结构,具有在防静电的同时可适用于多种形态的产品,具有较好的普适性,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包装板和防静电复合薄膜,所述防静电复合薄膜的端部连接于所述包装板,所述防静电复合薄膜形成用于容置产品的腔体,所述包装板弯折并带动所述防静电复合薄膜张紧,以将所述产品固定于所述腔体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装板和防静电复合薄膜,所述防静电复合薄膜的端部连接于所述包装板,所述防静电复合薄膜形成用于容置产品的腔体,所述包装板弯折并带动所述防静电复合薄膜张紧,以将所述产品固定于所述腔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复合薄膜包括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所述第一薄膜设于所述第二薄膜和所述包装板之间,所述第一薄膜连接于所述包装板,所述腔体形成于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二薄膜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板包括第一底板和围设于所述第一底板的若干第一侧板,所述第一底板的左右两对侧和上下两对侧均设有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薄膜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左侧的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右侧的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薄膜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四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端;设于所述第一底板左右两对侧的所述第一侧板朝向所述第一底板背离所述第一薄膜的一面弯折设置,设于所述第一底板上下两对侧的所述第一侧板均向着所述第一底板朝向所述第一薄膜的一面弯折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板包括第二底板、若干第二侧板和若干第三侧板,所述第二底板的左右两对侧和所述第二底板的上下两对侧均设有所述第二侧板,设于所述第二底板上下侧的所述第二侧板的左右两对侧均设有所述第三侧板;所述防静电复合薄膜设于所述包装板上,且所述防静电复合薄膜分别和所述第三侧板粘贴连接;所述第二底板上侧的若干所述第三侧板远离所述第二底板上侧的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底板下侧的若干所述第三侧板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秋佳张钱莉钱俊敏梁奕昆曾宪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