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人机以及机载设备击打红松松塔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7366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无人机以及机载设备击打红松松塔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包括:无人机以及搭载在无人机上的机载设备;机载设备包括高分相机、双目摄像头、图像处理器、击打设备以及支撑杆;高分相机连接在所述无人机的云台上;所述双目摄像头连接图像处理器,所述双目摄像头和图像处理器均设置在所述无人机的机架上,双目摄像头和图像处理器与无人机相对位置保持不动所述击打设备与所述无人机之间通过支撑杆刚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击落松塔,且将人从采摘松塔的高危劳动中解放出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无人机以及机载设备击打红松松塔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设计与应用
,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人机以及机载设备击打红松松塔的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红松树木分布广泛,数量巨大。红松松塔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价格多年来居高不下。农民为了获得红松松塔带来的收益,于每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进行松塔采摘。目前采摘红松松塔的手段是依靠人爬树,然后用长杆或叉子击打松塔。由于红松松塔全部长在树尖的位置,人必须爬到树尖附近才能击打到松塔。由于操作空间狭小、树枝形成的障碍多、树木顶部的树干较细等因素,人很难在树上稳定作业,稍有不慎就有掉下来的危险。每年因采摘松塔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屡见不鲜。同时,林区中树木密度高、地形复杂、地面枯枝纵横等因素导致机械作业在林区无法开展。目前国内外没有专用的装备用于采摘红松松塔,而采摘松塔又属于高危作业,存在雇不到人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专用装备用于采摘红松松塔。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无人机以及机载设备击打红松松塔的装置。本技术主要利用无人机及其机载设备采摘松塔,具有效率高、成本低、风险小等诸多优势。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无人机以及机载设备击打红松松塔的装置,包括无人机以及搭载在所述无人机上的机载设备;所述无人机采用多旋翼无人机;所述机载设备包括高分相机、双目摄像头、图像处理器、击打设备以及支撑杆;所述高分相机连接在所述无人机的云台上;所述双目摄像头连接图像处理器,所述双目摄像头和图像处理器均设置在所述无人机的机架上;所述击打设备与所述无人机之间通过支撑杆刚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击打设备包括:杆式击打设备和螺旋桨叶式击打设备。进一步地,所述双目摄像头和图像处理器与无人机相对位置保持不动。较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基于无人机以及机载设备击打红松松塔的装置,主要利用无人机及其机载设备采摘松塔,将人从采摘松塔的高危作业中解放出来,而且也同时降低了松塔采摘的人力成本。基于上述理由本技术可在无人机设计与应用等领域广泛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装置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装置无人机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两种机载击打设备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采摘红松松塔作业流程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双目摄像头实现目标定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无人机以及机载设备击打红松松塔的装置,包括无人机以及搭载在所述无人机上的机载设备;如图2所示,所述无人机采用多旋翼无人机;所述机载设备包括高分相机、双目摄像头、图像处理器、击打设备以及支撑杆;所述高分相机连接在所述无人机的云台上;所述双目摄像头连接图像处理器,所述双目摄像头和图像处理器均设置在所述无人机的机架上,双目摄像头和图像处理器与无人机相对位置保持不动,所述击打设备与所述无人机之间通过支撑杆刚性连接。具体实施时,所述击打设备优选杆式击打设备和螺旋桨叶式击打设备,杆式击打设备如图3(a)所示,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到无人机上,另一端配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经过减速齿轮传动后带动横杆转动;横杆的两端各固接一个“工”字型杆,这两个“工”字型杆在空间上成垂直关系。利用“工”字型击打杆,通过电机旋转使其绕着横轴转动实现击打松塔。螺旋桨叶式击打设备如图3(b)所示,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到无人机上,另一端配有电机,螺旋桨叶片在电机带动下高速旋转,从而实现对松塔的击打或切割。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击打设备与树枝之间的缠绕。在本实施例中,击打设备不限于上述两种,只要能够实现对红松松塔击打效果的装备均可。击打设备的安装方式不限于图3所示的竖装,也可以通过支撑杆设计为横装,甚至也可以采用伸缩支撑杆设计来调节击打设备的位置。如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基于无人机以及机载设备击打红松松塔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步骤1:获取红松山林的高清图像;对所述获取的高清图像进行处理,规划无人机的飞行路径;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利用无人机携带的高分相机,通过倾斜摄影技术对任务区域内山林进行高清拍摄,并通过图像处理方法构建山林高清数字地图;在所述高清数字地图中,以红松松叶特征或红松松塔为目标,采用人工查找或图像识别方法标记每一棵红松的地理位置和高度,形成红松树尖部位的三维位置坐标(xn,yn,zn),其中,下标n代表松树标号。再利用人工或优化方法,基于红松的分布情况规划无人机(群)飞行路径;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识别方法可以采用开源软件实现,本实施例并不限定使用为某一种具体的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识别方法。(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算法\方法均为现有技术,并不是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点)。步骤2:基于所述规划的飞行路径,获取红松松塔的双目图像;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将无人机的飞行路径信息装载在无人机飞控组件中,无人机按照规划路径循迹飞行;当无人机到达红松顶部时,利用双目摄像头及目标识别和定位算法识别出松塔。本实施例中,路径规划算法并不限定为某一种方法,具体可采用目前已成熟的传统算法(模拟退火法、人工势场法、模糊逻辑法、禁忌搜索法)、图形学方法(Voronoi图算法、C空间法、栅格法)、智能仿生学算法(蚁群算法、神经网络算法、遗传算法)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算法\方法为现有技术,并不是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点)。步骤3:基于所述获取的双目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无人机以及机载设备击打红松松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以及搭载在所述无人机上的机载设备;/n所述无人机采用多旋翼无人机;/n所述机载设备包括高分相机、双目摄像头、图像处理器、击打设备以及支撑杆;所述高分相机连接在所述无人机的云台上;所述双目摄像头连接图像处理器,所述双目摄像头和图像处理器均设置在所述无人机的机架上;所述击打设备与所述无人机之间通过支撑杆刚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无人机以及机载设备击打红松松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以及搭载在所述无人机上的机载设备;
所述无人机采用多旋翼无人机;
所述机载设备包括高分相机、双目摄像头、图像处理器、击打设备以及支撑杆;所述高分相机连接在所述无人机的云台上;所述双目摄像头连接图像处理器,所述双目摄像头和图像处理器均设置在所述无人机的机架上;所述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雅李哲吴立志王冠珺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