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显示系统及其液晶显示模块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7361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影像显示系统,上述影像显示系统包括一液晶显示器,上述液晶显示器则包括一液晶显示模块。上述液晶显示模块包括一显示单元、一胶框、一外壳以及一可挠性件,其中胶框环绕显示单元并且具有一凸块。组装时,可挠性件设置在胶框以及外壳之间,前述凸块则嵌入可挠性件,使得可挠性件封住胶框与外壳之间的空隙,借以防止灰尘接触显示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具有液晶显示模块的影像显示系统,特别关于一种可阻隔灰尘的液晶显示模块。
技术介绍
首先请参阅图1,一传统触控面板显示模块主要包括一胶框10、一外壳20、一背板30、一触控面板40、一可挠性件R、一显示单元50以及一背光单元60。如图1所示,上述胶框10、显示单元50以及背光单元60被外壳20以及背板30所包覆,其中触控面板40连接外壳20并且设置在显示单元50上方。一般而言,前述触控面板40可作为一操作接口,使用者在操作时不必透过其它输入设备(例如一键盘),而仅需借由按压触控面板40便可控制前述显示模块或者与其耦接的一计算机装置。有鉴于使用的过程中灰尘可能落入触控面板40与显示单元50之间而导致损坏,传统的做法是在胶框10上方表面101与外壳20之间设置可挠性件R,借以防止灰尘侵入。如图1所示,前述可挠性件R由外壳20与胶框10之间延伸至显示单元50,组装时可挠性件R受到胶框10与外壳20挤压而略为变形,如此可提升密合度并防止灰尘由外壳20与背板30之间侵入。前述可挠性件R例如可采用双面胶带,然而其粘性往往会造成拆解与返工时的困难,在拆解外壳20时亦可能导致触控面板40损坏。此外,前述可挠性件R亦可采用非粘性的橡胶或其它弹性体,虽然非粘性材质可有利于拆解与返工,但是由于胶框10和外壳20间的空隙公差容易导致组装时的密合度不佳,进而影响其防尘的效果。由于良好的密合度有赖于组装组件之间较高的干涉量以及较大的容许公差,因此在机构设计时亦需考虑胶框10和外壳20之间的空隙变异量。举例而言,前述外壳20若为冲压制成的金属薄板,其在一纵轴方向上通常会产生些微的曲度变化,如此将导致胶框10与外壳20之间的空隙距离不一致,有鉴于上述变异量可能造成密合不良而致使灰尘侵入,因此如何在胶框10与外壳20之间设计一种有效的防尘结构始成为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嵌合部(例如一脊状结构或长条形凸块)的液晶显示模块,可在一外壳以及一胶框之间与一可挠性件形成紧密的屏障,借以防止灰尘侵入。其中,上述嵌合部可形成于胶框或外壳上朝向可挠性件的一侧;特别地是,组装时前述嵌合部为嵌入可挠性件,如此可容许外壳以及胶框之间空隙距离的变异量。如前所述,嵌合部相当程度地嵌入或施压于前述可挠性件,其嵌入深度则可视胶框之间空隙距离的变异量大小而定。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更提供一种影像显示系统,上述影像显示系统包括一液晶显示器,上述液晶显示器则包括前述液晶显示模块。上述液晶显示模块主要包括一显示单元、一胶框、一外壳以及一可挠性件。上述胶框环绕显示单元并且具有一凸块。上述外壳覆盖胶框,其中凸块朝外壳方向凸出。上述可挠性件设置在胶框以及外壳之间,其中凸块嵌入可挠性件使得可挠性件封住胶框与外壳之间的空隙,借以防止灰尘接触显示单元。附图说明图1为一传统液晶显示模块的局部剖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影像显示系统中的一液晶显示模块的上视图;图3为图2中沿C-C’的剖面图;图4A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B为图3中A部分的另一实施例的放大图;图4C为图3中A部分的另一实施例的放大图;图4D为嵌合部(凸块)具有一圆形截面的示意图;图4E为嵌合部(凸块)具有一正方形截面的示意图;图4F为嵌合部(凸块)具有一椭圆形截面的示意图;图4G为嵌合部(凸块)具有一梯形截面的示意图;以及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影像显示系统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胶框10外壳20 背板30触控面板40显示单元50背光单元60液晶显示模块100表面101嵌合部102液晶显示器200控制器300电子装置400可挠性件R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的影像显示系统包括如图2、图3所示的液晶显示模块100,上述液晶显示模块100主要包括一胶框10、一外壳20、一背板30、一触控面板40、一可挠性件R、一显示单元50以及一背光单元60,其中胶框10环绕显示单元50及背光单元60,胶框10、显示单元50以及背光单元60则被外壳20与背板30所包覆(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前述触控面板40连接外壳20并且设置在显示单元50上方,前述可挠性件R例如为一粘性胶带、非粘性胶带、弹性体或者橡胶,设置在外壳20与胶框10的上侧表面101(例如为一平面)之间,借以防止灰尘接触并污染到内部的显示单元50。其中,可挠性件R在组装时受到外壳20与胶框10的挤压而略为变形,如此可在胶框10以及外壳20之间形成密实的屏障,以防止灰尘由胶框10与外壳20之间的空隙进入。接着请一并参阅图3、图4A,一嵌合部102(例如在XY平面上延伸的一长条形凸块)形成在外壳20与胶框10上侧表面101之间,组装时嵌合部102朝上嵌入可挠性件R内,使得可挠性件R沿着外壳20与胶框10紧密地封住空隙以防止灰尘侵入。如图3、图4A所示,前述嵌合部102形成在胶框10的上侧表面101,然而亦可形成在外壳20的下侧表面并嵌入可挠性件R,借以在外壳20与胶框10之间形成紧密的屏障。本专利技术透过使嵌合部102嵌入可挠性件R,可以克服外壳20与胶框10之间空隙距离不一致的问题,其中嵌合部102与可挠性件R嵌合的部分可随着外壳20或胶框10的一纵轴方向(Y轴方向)延伸,其长度则可视外壳20与胶框10间的空隙变异量而定。其中,随着在纵轴方向上的位置不同,外壳20与胶框10之间的空隙距离可能有所变化(如图4A~图4C所示)。举例而言,当外壳20与胶框10之间的空隙距离较小时(请参阅图4B,其中外壳20与胶框10之间的空隙小于可挠性件R的厚度,以致于可挠性件R受到挤压),嵌合部102嵌入可挠性件R较深;反之,当外壳20与胶框10之间的空隙距离较大时(请参阅图4C,其中外壳20与胶框10之间的空隙大于可挠性件R的厚度,以致于可挠性件R胶框10之间产生余隙),虽然可挠性件R并未受到胶框10上方表面101的挤压,但是凸出的嵌合部102仍可嵌入可挠性件R内,故仍足以在外壳20与胶框10之间形成屏障,并有效地阻绝灰尘。此外,当外壳20与胶框10之间的距离约略等同于可挠性件R的厚度时(如图4A所示),可挠性件R并未受到表面101的挤压且不致产生余隙,此时嵌合部102顶端与上方外壳20的距离则略大于图4B中所示的距离。如前所述,本专利技术主要通过在外壳20与胶框10之间设置可挠性件R以形成密实的屏障,借以防止外界灰尘的侵入,其中即使可挠性件R的厚度不足以填满外壳20与胶框10之间的空隙,或者即使可挠性件R与胶框10表面101之间有余隙产生时,透过嵌合部102的凸出高度仍可达到密封的效果,同时可克服外壳20与胶框10之间空隙变异量的问题。如图4A~图4C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嵌合部102与胶框10一体成形并且具有一三角形截面,其中嵌合部102呈一长条形脊状结构,其凸出高度则小于可挠性件R的厚度,以避免在组装时穿透可挠性件R。举例而言,前述嵌合部102的高度可介于可挠性件R厚度的30%~90%之间,当嵌合部102凸出的高度愈高时则代表其所能容许外壳20与胶框10之间的空隙变异量愈大。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可视外壳20与胶框10之间的密合度需求而将嵌合部102局部地设置在显示单元50外侧;然而,亦可使嵌合部102在外壳20或者胶框10上形成一条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影像显示系统,包括:一显示单元;一胶框,环绕该显示单元并且具有一凸块;一外壳,覆盖该胶框,其中该凸块朝该外壳方向凸出;以及一可挠性件,设置在该胶框以及该外壳之间,其中该凸块嵌入该可挠性件使得该可挠性件封住该胶框与该外壳之间的空隙,借以防止灰尘接触该显示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瑞协张义煇
申请(专利权)人: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