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6946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包括一个底板、电极两端设置有电极套的至少一个灯管以及设置于底板表面对应于灯管两端的两侧的灯管固定座,该灯管固定座包括至少一扣具,该扣具对应于电极套,用于将电极套定位和固定。该灯管固定座上的扣具可以有效地将灯管固定于底板上,且灯管拆卸也很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由于液晶显示器面板的液晶本身不具发光特性,因而,为达到显示效果,需给液晶显示器面板提供一面光源装置,如背光模组,其作用在于向液晶显示器面板供应亮度充分并且分布均匀的面光源。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及光学组件如导光板等。依背光源的位置不同,背光模组一般可分为侧光式及直下式两种。请参阅图1,现有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组1包括多个相互平行排列的灯管10及一灯箱11。该灯管10两端的电极由电极套102来保护,该电极套102形状为L形。灯箱11包括一平面底板110及多个从平面底板110两端延伸出的凸起112。相邻两凸起112的间的缺口114用于放置灯管10两端电极套102,电极套102的L形的一端插入该缺口112,将灯管10定位,通过固定装置(图未示)将灯管10进行固定。凸起112容易引起弯折或扭曲等,使得灯箱11的箱体结构强度降低,且实际制作难度较大。另外,这种灯管定位与固定方式虽然能够固定灯管10,但存在灯管定位不良、组装安全性不高等问题。业界人士也有将灯管进行模块化再置入灯箱壳体中,灯管电极是焊接在电路板上,此种方式虽然可以将灯管有效定位,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但是,灯管组装和更换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将灯管有效定位、结构强度高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一个底板、电极两端设置有电极套的至少一个灯管以及设置于底板表面对应于灯管两端的两侧的灯管固定座,该灯管固定座包括至少一扣具,该扣具对应于电极套,用于将电极套定位和固定。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的背光模组采用了灯管固定座,利用了其上的扣具将灯管两端进行固定,使灯管固定得更加牢固,且拆卸也很方便,同时使得该背光模组的结构强度更高。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背光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背光模组的灯管固定座的部分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背光模组的灯管和灯管固定座的部分组合立体图;图5和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背光模组的扣具的两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背光模组的扣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背光模组的部分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2,为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的实施例。该背光模组2包括一个底板21、多个灯管20、两个相对的灯管固定座22及两个相对的灯管保护架23。该底板21为一个平面板,其中一个表面212为光滑平面,用于设置灯管20和反射来自灯管20的光。该表面212其中的两相对侧分别设置有若干螺孔柱214。该灯管20一般为冷阴极荧光灯,该灯管20的两端电极(图未示)处设置有电极套202,该电极套202是电绝缘材料,一般为橡胶材料。该多个灯管20平行排列于底板21的表面212上,该灯管20的两端对应于表面212的设置有螺孔柱214的两侧。该电极套202为L形,其一端连接该灯管20,另一端用于向外引出灯线。该两个灯管固定座22相对设置于底板21的表面212的设置有螺孔柱214的两侧。该灯管固定座22包括一接触板222,该接触板222与该底板21接触,其上设置有若干对应于螺孔柱214的通孔226,该螺孔柱214穿过通孔226,以将灯管固定座22定位于底板21的底面212。该接触板222的表面2222设置有若干个对应于电极套202的扣具224,该扣具224用于将灯管20的电极套202压合,使灯管得到定位和固定。本实施例之灯管固定座22设计成可固定四个灯管20的形式,可以理解,灯管固定座22还可以设计成可固定五个或更多灯管20的形式或可固定三个或更少的形式。另外,还可以将多个灯管固定座拼接在一起,以适应大型化的背光模组。该两个灯管保护架23对应于该两个灯管固定座22,其包括一片水平设置的上面板232、分别与该上面板232相邻且有一定夹角的一片内侧板234和一片外侧板236,形成一个罩体结构,用于罩住该灯管固定座22,达到保护电极套202进而保护灯管电极的目的。上面板232表面设置有对应于螺孔柱214的阶梯形通孔2322。在该螺孔柱214穿过灯管固定座22上的通孔226后,若干对应于螺孔柱214的螺丝钉24穿过该灯管保护架23上的通孔2322,锁固在螺孔柱214上,从而将该灯管保护架23和灯管固定座22一起固定在底板21表面212上。另外,灯管保护架23的上面板232还具有支撑其上的光学片(图未示)的作用。本实施例的灯管保护架23设计成对应四个灯管20的形式,可以理解,灯管保护架23还可以设计成可对应五个或更多灯管20的形式或可对应三个或更少的灯管20的形式。另外,还可以将多个灯管保护架拼接在一起,以适应大型化的背光模组。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扣具224为一卡钩形,其包括设置于表面2222上的两片相对的弹性凸板2242和两片弹性凸板2242内侧各形成的一个截面为梯形的压合块2244,且两个压合块2244相对设置。实际工作时,电极套202与接触板222的表面2222接触并设置于该两片弹性凸板2242之间。该两片相对的弹性凸板2242之间的距离等于该电极套202的宽度,以避免电极套202的左右松动;该两个压合块2244之间的距离小于电极套202的宽度,且其高度等于该电极套202的高度,以将该电极套202固定不至于上下松动。其中,两个压合块2244的高度为其最低点到表面2222的距离。在该接触板222的外侧对应于扣具224的位置设置有缺口228,该电极套202的引出灯线的一端置入该缺口228,使该电极套202的前后方向固定。上述结构的扣具224可以牢固地将灯管202固定于灯管固定座22上。灯管20从该灯管固定座22上的拆卸是利用扣具224弹性凸板2242的弹性,使两个扣具224向两侧方向产生一定变形,从而使扣具224开口处宽度大于电极套202的宽度,将灯管20从灯管固定座22中取出。为便于灯管20的拆卸,可以优选将凸板2242对应于压合块2244一端的一部分宽度小于另外一部分的宽度。扣具224的卡钩形式除了是在弹性凸板2242内侧形成截面为梯形的压合块2244之外,还可以为其他形式,如在弹性凸板2242内侧形成截面为三角形的压合块2244’形成的扣具224’(如图5所示),在弹性凸板2242内侧形成截面为镰刀形的压合块2244”形成的扣具224”(如图6所示)等;同样可以理解,本专利技术对应于每个电极套202,还可以设计成只设置一个压合块的形式,只要可以起到将电极套202压合固定的目的即可,并不限于本实施例。除了卡钩形式,扣具224还可以为其它形式,如图7所示,扣具225包括在两片相对弹性凸板2252的其中一片的顶端形成的一弹性扣臂2256,该弹性扣臂2256上形成有一个通孔2250;在另一片弹性凸板2252之顶端形成的一钩形卡扣2254。实际工作时,电极套通过钩形卡扣2254穿过通孔2250后将弹性扣臂2256钩扣达到固定效果。可以理解,扣具224还可以为其它形式,并不限于本实施例。请参阅图8,为专利技术实施例背光模组2的部分剖面图。该灯管保护架23的罩体结构使对应于灯管20的电极部分的电极套202与灯管保护架23之间形成一个较大的内部空间230,从而使灯管20的电极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一个底板;电极两端设置有电极套的至少一个灯管,该灯管设置于该底板表面,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灯管固定座,该两个灯管固定座设置于底板表面对应于灯管两端的两侧,该灯管固定座包括至少一扣 具,该扣具对应于电极套,用于将电极套定位和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一个底板;电极两端设置有电极套的至少一个灯管,该灯管设置于该底板表面,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灯管固定座,该两个灯管固定座设置于底板表面对应于灯管两端的两侧,该灯管固定座包括至少一扣具,该扣具对应于电极套,用于将电极套定位和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具包括至少一第一弹性凸板及第一弹性凸板内侧之第一压合块,该电极套设置于该第一弹性凸板的与第一压合块相同的一侧,并通过第一压合块固定压合该电极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具还包括一个与所述第一弹性凸板相对的第二弹性凸板和设置于该第二弹性凸板的内侧的第二压合块,所述第一压合块和第二压合块共同作用对所述的电极套压合固定。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压合块和第二压合块的截面为梯形、三角形或镰刀形。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弹性凸板与第二弹性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绍汉史吏洲邹华东刘雨芽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