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五金金属件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6772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五金金属件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底座,上模座设置于下模座的上方,下模座固定设置于底座上;上模座的下端面中央处固定设置有冲压端子,冲压端子的左方、右方对称设置有上保护楔形板,上保护楔形板固定于上模座的下端面且从上模座后部向前延伸至上模座前部;下模座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下模座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冲压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冲压装置在冲压时通过上、下保护楔形板一直紧贴,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五金坯料在受到压力时发生飞溅,并且冲压装置使用时工作人员站在冲压装置的左侧或右侧,在上、下保护楔形板的保护作用下避免飞溅的五金金属件给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五金金属件冲压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五金金属件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现有的五金冲压模具大多数没有设置防护装置,在五金金属坯料受到冲击力进行冲压时,部分五金金属坯料易出现飞溅情况,不仅使得五金金属件容易摔毁,并且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五金金属件冲压模具。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五金金属件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底座,上模座设置于下模座的上方,下模座固定设置于底座上;上模座的下端面中央处固定设置有冲压端子,冲压端子的左方、右方对称设置有上保护楔形板,上保护楔形板固定于上模座的下端面且从上模座后部向前延伸至上模座前部;下模座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下模座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冲压凹槽;冲压凹槽的底面中央处开设有顶升开口,顶升开口下方对应设置有顶升机构容纳腔,顶升机构容纳腔设置于下模座的内部并向下延伸至底座的内部;顶升机构容纳腔的内部设置有顶升机构,顶升机构包括气缸、顶升杆,气缸固定设置于顶升机构容纳腔的底面上,气缸的输出端与顶升杆固定相连,顶升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水平的顶升板;下模座的左方、右方对称设置有与上保护楔形板位置相对应的下保护楔形板,下保护楔形板活动设置于底座的上端面上;下保护楔形板的下部中央处与氮气缸的输出端固定相连,氮气缸固定设置于底座的上端面上且位于下模座的内部;下模座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出口,冲压凹槽外部环绕设置有冷却水管,冷却水管位于下模座的内部,冷却水管的入口与冷却水入口相连,冷却水管的出口与冷却水出口相连。进一步地、下保护楔形板的下部左侧、下部右侧均设置有滑块,底座上端面从左到右设置有与滑块相配合的滑槽。进一步地、顶升杆上部套设有弹簧,弹簧上端与顶升板的下端面相接,弹簧下端与限位块固定相连,限位块固定设置于顶升机构容纳腔内壁上侧。进一步地、上保护楔形板的楔面位于其下端;下保护楔形板的楔面位于其上端并与上保护楔形板的楔面相匹配。进一步地、冲压凹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一层橡胶缓冲层。进一步地、氮气缸的输出端行程大于冲压凹槽的槽深。本技术的冲压装置在冲压时通过上、下保护楔形板一直紧贴,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五金坯料在受到压力时发生飞溅,并且冲压装置使用时工作人员站在冲压装置的左侧或右侧,在上、下保护楔形板的保护作用下避免飞溅的五金金属件给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危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保护楔形板与下保护楔形板相接触时上模座与下模座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为下保护楔形板与滑块、滑槽、氮气缸的位置关系俯视图。图4为图1中顶升板与顶升杆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上模座;2、下模座;3、底座;4、冲压端子;5、上保护楔形板;6、冲压凹槽;7、橡胶缓冲层;8、顶升开口;9、顶升机构容纳腔;10、气缸;11、顶升杆;12、弹簧;13、顶升板;14、限位块;15、冷却水管;16、冷却水入口;17、冷却水出口;18、下保护楔形板;19、氮气缸;20、滑块;21、滑槽;22、待冲压的五金坯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五金金属件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底座3,上模座1设置于下模座2的上方,下模座2固定设置于底座3上;上模座1的下端面中央处固定设置有冲压端子4,冲压端子4的左方、右方对称设置有上保护楔形板5,上保护楔形板5固定于上模座1的下端面且从上模座后部向前延伸至上模座前部;下模座2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下模座2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冲压凹槽6;冲压凹槽6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一层橡胶缓冲层7,橡胶缓冲层7能够缓解五金坯料与冲压凹槽之间的摩擦,提高冲压成形工件表面的美观度。冲压凹槽6的底面中央处开设有顶升开口8,顶升开口8下方对应设置有顶升机构容纳腔9,顶升机构容纳腔9设置于下模座2的内部并向下延伸至底座3的内部;顶升机构容纳腔9的内部设置有顶升机构,顶升机构包括气缸10、顶升杆11,气缸10固定设置于顶升机构容纳腔9的底面上,气缸10的输出端与顶升杆11固定相连,顶升杆1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水平的顶升板13;如图4所示,顶升杆11上部套设有弹簧12,弹簧上端与顶升板13的下端面相接,弹簧下端与限位块14固定相连,限位块固定设置于顶升机构容纳腔内壁上侧。下模座2的左方、右方对称设置有与上保护楔形板5位置相对应的下保护楔形板18,下保护楔形板18活动设置于底座3的上端面上;上保护楔形板5的楔面位于其下端;下保护楔形板18的楔面位于其上端并与上保护楔形板5的楔面相匹配。如图3所示,下保护楔形板18的下部中央处与氮气缸19的输出端固定相连,氮气缸19固定设置于底座3的上端面上且位于下模座2的内部;氮气缸19的输出端行程大于冲压凹槽6的槽深。下保护楔形板18的下部左侧、下部右侧均设置有滑块20,底座3上端面从左到右设置有与滑块相配合的滑槽21。滑块与滑槽的配合设置保证了下保护楔形板在底座上移动的平稳性。下模座2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冷却水入口16、冷却水出口17,冲压凹槽6外部环绕设置有冷却水管15,冷却水管15位于下模座的内部,冷却水管的入口与冷却水入口相连,冷却水管的出口与冷却水出口相连。冷却管里面通入冷却水,每次冲压结束后能及时对冲压凹槽进行冷却,有效解决冲压凹槽在经高速的摩擦后会产生热的问题。如图2所示,本技术使用时将上模座固定在压力机上,由压力机带动上模座上下移动;当上模座移动至使上保护楔形板与底座上的下保护楔形板相接触的时候,冲压端子恰好位于冲压凹槽的正上方,冲压凹槽上放置有待冲压的五金坯料,此时冲压端子的下端与待冲压的五金坯料恰好接触,且氮气缸的输出端位于最大行程处;压力机继续带动上模座下移,上模座下移对待冲压的五金坯料进行冲压,这个过程上保护楔形板和下保护楔形板的楔面一直紧贴,上保护楔形板压动下保护楔形板使之向内侧移动,氮气缸输出端被压动往回缩;本技术的冲压装置在冲压时通过上、下保护楔形板一直紧贴,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五金坯料在受到压力时发生飞溅,并且冲压装置使用时工作人员站在冲压装置的左侧或右侧,在上、下保护楔形板的保护作用下避免飞溅的五金金属件给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危害。冲压完成后压力机带动上模座上移,上模座带动上保护楔形板上移减轻对下保护楔形板的压力,氮气缸输出端受压力变小其输出端随之伸出将下保护楔形板顶出。冲压完成后气缸输出端伸出,通过顶升杆带动顶升板上移将冲压后的五金件从冲压凹槽顶出,实现快速脱模,自动化顶出成型工件,提高生产效率。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五金金属件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底座(3),上模座(1)设置于下模座(2)的上方,下模座(2)固定设置于底座(3)上;/n所述上模座(1)的下端面中央处固定设置有冲压端子(4),冲压端子(4)的左方、右方对称设置有上保护楔形板(5),上保护楔形板(5)固定于上模座(1)的下端面且从上模座后部向前延伸至上模座前部;/n所述下模座(2)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下模座(2)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冲压凹槽(6);所述冲压凹槽(6)的底面中央处开设有顶升开口(8),顶升开口(8)下方对应设置有顶升机构容纳腔(9),顶升机构容纳腔(9)设置于下模座(2)的内部并向下延伸至底座(3)的内部;所述顶升机构容纳腔(9)的内部设置有顶升机构,顶升机构包括气缸(10)、顶升杆(11),气缸(10)固定设置于顶升机构容纳腔(9)的底面上,气缸(10)的输出端与顶升杆(11)固定相连,顶升杆(1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水平的顶升板(13);/n所述下模座(2)的左方、右方对称设置有与上保护楔形板(5)位置相对应的下保护楔形板(18),下保护楔形板(18)活动设置于底座(3)的上端面上;所述下保护楔形板(18)的下部中央处与氮气缸(19)的输出端固定相连,氮气缸(19)固定设置于底座(3)的上端面上且位于下模座(2)的内部;/n所述下模座(2)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冷却水入口(16)、冷却水出口(17),冲压凹槽(6)外部环绕设置有冷却水管(15),冷却水管(15)位于下模座的内部,冷却水管的入口与冷却水入口相连,冷却水管的出口与冷却水出口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五金金属件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底座(3),上模座(1)设置于下模座(2)的上方,下模座(2)固定设置于底座(3)上;
所述上模座(1)的下端面中央处固定设置有冲压端子(4),冲压端子(4)的左方、右方对称设置有上保护楔形板(5),上保护楔形板(5)固定于上模座(1)的下端面且从上模座后部向前延伸至上模座前部;
所述下模座(2)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下模座(2)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冲压凹槽(6);所述冲压凹槽(6)的底面中央处开设有顶升开口(8),顶升开口(8)下方对应设置有顶升机构容纳腔(9),顶升机构容纳腔(9)设置于下模座(2)的内部并向下延伸至底座(3)的内部;所述顶升机构容纳腔(9)的内部设置有顶升机构,顶升机构包括气缸(10)、顶升杆(11),气缸(10)固定设置于顶升机构容纳腔(9)的底面上,气缸(10)的输出端与顶升杆(11)固定相连,顶升杆(1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水平的顶升板(13);
所述下模座(2)的左方、右方对称设置有与上保护楔形板(5)位置相对应的下保护楔形板(18),下保护楔形板(18)活动设置于底座(3)的上端面上;所述下保护楔形板(18)的下部中央处与氮气缸(19)的输出端固定相连,氮气缸(19)固定设置于底座(3)的上端面上且位于下模座(2)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明天姜正巧李树森方广源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聚丰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