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敷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6514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敷设方法,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包括:裁取汇流带;在内侧汇流部的上表面涂抹导电胶,在汇流带的引出端,沿垂直于裁切线的方向穿入焊带;沿裁切线180°向内对折外侧汇流部;经对折的汇流带再沿同一方向180°折叠两次;将折叠的汇流带放置在电池串的引出端,并使露出的焊带与对应的电池串连接;处于同一极性的折叠的汇流带之间采用隐形胶带串联;汇流带引线与各折叠的汇流带垂直连接;铺放EVA和背板,在背板上沿内侧汇流部的内边缘划开一道开缝,将汇流带引线的另一端从划开的开缝穿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光伏组件敷设方法,能够减少劳动强度,降低能耗,节约成本,缩短生产用时,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组件敷设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电池制作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敷设方法。
技术介绍
光伏组件的敷设环节是组件生产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敷设方式如下:对摆放好的电池串使用加温设备,将叠放好的焊带和汇流带进行加温,使焊带和汇流带表面的锡层融化,进而使二者融合到一起,并对其进行按压达到二者的紧密结合。之后在汇流带引出段两根汇流带中间放置EVA条和背板条,之后放置EVA和背板,并且将汇流带引出端从事先切好的划口处穿出。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参见图14,在铺放好EVA的玻璃上按照极性放置好电池串,上下左右居中。焊带露出长度通常为10毫米,电池串距玻璃边缘距离通常为26毫米;第二步:参见图15,将汇流带引出线和汇流带连接在一起,焊接过程同焊带焊接。汇流带宽度通常为6毫米,厚度为0.36毫米;第三步:参见图16,将汇流带放置到指定位置;第四步:参见图17,在电池串的两侧使用手持加温装置由左至右对每个焊带和汇流带连接位进行焊接,参见图15标注的焊接部位A,图17标注的加温部位B;第五步:参见图18,对加温部位B进行按压,参见图18标注的按压部位C;第六步:参见图19、图20,焊接完成后,在汇流带引出端的中间短汇流带15和两侧长汇流带10中间放置背板条和EVA条14;第七步:参见图13,放置EVA和背板,并将汇流带引出端从事先裁切的划口处穿出。此操作方法有较多的弊端,例如,加温装置需始终进行加热,浪费大量的能源,并且如此操作必须对加温装置频繁检验,确保设备的性能稳定,因为温度的高与低将直接对光伏组件性能产生重大的质量影响;操作人员需对每个焊带与汇流带连接部位先用加温装置焊接再去按压,工作量巨大,并且用时比较长;如果出现温度异常或按压不当极易造成产品的质量问题;引出端放置背板条和EVA条操作繁琐费事费力,并且特别容易造成中间引线位置的电池片碎裂;而且再放置背板和EVA会造成此区域厚度增加,提升了后期组件脱框、分层等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敷设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敷设方法操作复杂,加热焊接、按压等工序工作量大,费时费力,且存在质量隐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敷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裁取汇流带,沿所述汇流带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裁切开,并在所述汇流带的两端保留一段连接区,不切断;第二步,在内侧汇流部的上表面涂抹导电胶,在所述汇流带的引出端,沿垂直于所述裁切线的方向穿入焊带,并使所述焊带沿外侧汇流部的上表面,从所述裁切线穿过,再从所述内侧汇流部的下表面穿出;其中,以裁切线为分界线,定义为内侧汇流部和外侧汇流部;第三步,连同所述焊带,沿所述裁切线180°向内对折所述外侧汇流部,使所述外侧汇流部折叠在所述内侧汇流部的上面;第四步,经对折的汇流带再沿同一方向180°折叠两次;第五步,按照极性放置电池串,将折叠的汇流带放置在电池串的引出端,并使露出的焊带与对应的电池串连接;第六步,处于同一极性的折叠的汇流带之间采用隐形胶带串联,不同极性的折叠的汇流带之间不接触;第七步,多个汇流带引线与各折叠的汇流带一一垂直连接;第八步,铺放EVA和背板,在所述背板上沿所述内侧汇流部的内边缘划开一道开缝,开缝的长度大于排列的所述汇流带引线即可,将所述汇流带引线的另一端从划开缝穿出。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第七步中,汇流带引线一端与各折叠的汇流带一一垂直连接,包括以下步骤:A、将所述汇流带引线与各折叠的汇流带连接的一端裁切一道开口,开口的长度与对折后的汇流带宽度一致;B、在汇流带引线内侧涂抹导电胶;C、将汇流带引线沿开口对折;D、将汇流带引线从开口处沿汇流带的对折缝插入,使汇流带引线和对折的汇流带交替层叠。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第七步中,在环境温度20-35℃下,静置3±1min,使导电胶完全凝固。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汇流带引线的对折线背向连接的对折的汇流带。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汇流带引线连接在对折的汇流带的引出端的端部,所述汇流带引线的对折线与对折的汇流带的端边平齐。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第一步中,裁取汇流带的尺寸为:宽度为4±1mm,厚度为0.25±0.05mm;两端保留的连接区的长度均为2±0.5mm。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第一步中,所述焊带在所述外侧汇流部的一端不凸出于所述外侧汇流部的边缘。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第六步中,所述隐形胶带的长度为30±5mm。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第八步中,所述背板上的开缝与所述内侧汇流部边缘之间的偏差小于等于0.5mm。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伏组件敷设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1)不需要再放置背板条和EVA条,极大的节省了人工劳动强度,并且极大的缩短了生产用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大幅的降低生产成本。(2)省去了加温装置,降低能耗,极大的节约了成本。(3)在现有的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汇流带连接工艺进行优化,相对于购置设备,投入少,大大节约了投入资金。(4)大幅度降低了虚焊以及背板条处气泡等后期的质量隐患。(5)光伏组件整体厚度达到均匀,避免脱框、分层等问题的产生。(6)外观美观,没有焊锡按压痕迹。本专利技术在现有的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结合原材料的技术特性,对现有的汇流带连接工艺进行优化,无需设备投入,从而有效降低人工费的使用,降低能耗,节约成本,缩短生产用时,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质量隐患。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敷设方法的第一步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敷设方法的第二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敷设方法的第二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敷设方法的第三步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敷设方法的第四步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敷设方法的第五、六步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敷设方法的第七步A、B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敷设方法的第七步C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敷设方法的第七步D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敷设方法的第七步D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敷设方法的第七步D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敷设方法的第八步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敷设方法的第八步的外观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光伏组件敷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第一步,裁取汇流带,沿所述汇流带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裁切开,并在所述汇流带的两端保留一段连接区,不切断;/n第二步,在内侧汇流部的上表面涂抹导电胶,在所述汇流带的引出端,沿垂直于所述裁切线的方向穿入焊带,并使所述焊带沿外侧汇流部的上表面,从所述裁切线穿过,再从所述内侧汇流部的下表面穿出;其中,以裁切线为分界线,定义为内侧汇流部和外侧汇流部;/n第三步,连同所述焊带,沿所述裁切线180°向内对折所述外侧汇流部,使所述外侧汇流部折叠在所述内侧汇流部的上面;/n第四步,经对折的汇流带再沿同一方向180°折叠两次;/n第五步,按照极性放置电池串,将折叠的汇流带放置在电池串的引出端,并使露出的焊带与对应的电池串连接;/n第六步,处于同一极性的折叠的汇流带之间采用隐形胶带串联,不同极性的折叠的汇流带之间不接触;/n第七步,多个汇流带引线与各折叠的汇流带一一垂直连接;/n第八步,铺放EVA和背板,在所述背板上沿所述内侧汇流部的内边缘划开一道开缝,开缝的长度大于排列的所述汇流带引线即可,将所述汇流带引线的另一端从划开的开缝穿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光伏组件敷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裁取汇流带,沿所述汇流带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裁切开,并在所述汇流带的两端保留一段连接区,不切断;
第二步,在内侧汇流部的上表面涂抹导电胶,在所述汇流带的引出端,沿垂直于所述裁切线的方向穿入焊带,并使所述焊带沿外侧汇流部的上表面,从所述裁切线穿过,再从所述内侧汇流部的下表面穿出;其中,以裁切线为分界线,定义为内侧汇流部和外侧汇流部;
第三步,连同所述焊带,沿所述裁切线180°向内对折所述外侧汇流部,使所述外侧汇流部折叠在所述内侧汇流部的上面;
第四步,经对折的汇流带再沿同一方向180°折叠两次;
第五步,按照极性放置电池串,将折叠的汇流带放置在电池串的引出端,并使露出的焊带与对应的电池串连接;
第六步,处于同一极性的折叠的汇流带之间采用隐形胶带串联,不同极性的折叠的汇流带之间不接触;
第七步,多个汇流带引线与各折叠的汇流带一一垂直连接;
第八步,铺放EVA和背板,在所述背板上沿所述内侧汇流部的内边缘划开一道开缝,开缝的长度大于排列的所述汇流带引线即可,将所述汇流带引线的另一端从划开的开缝穿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敷设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七步中,汇流带引线一端与各折叠的汇流带一一垂直连接,包括以下步骤:
A、将所述汇流带引线与各折叠的汇流带连接的一端裁切一道开口,开口的长度与对折后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蕾杨燕王会晓尚琪陈志军田思
申请(专利权)人: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河北省凤凰谷零碳发展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