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管辉球专利>正文

一种经胆囊管胆道造影与外引流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6258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3
一种经胆囊管胆道造影与外引流的装置,所述装置由专用性经胆囊管胆道造影与引流导管、专用性弹性固定夹两部分构成。专用性经胆囊管胆道造影与引流导管,导管前方带有一柱状气囊,在胆道造影时,气囊在胆囊管内充气或注水扩张后,借用胆囊管自身的固定作用进行胆道造影。导管型号为F3、F4、F5、F6,管身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此导管具有一定硬度,方向感好,便于插入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内,并能承受较强压力,不被压瘪。专用性弹性固定夹采用医疗级乙缩醛聚合物或医用可吸收材料(聚乙醇酸、聚对二氧环已酮)制成,固定夹由起外固定作用的母夹和起限位作用的子夹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胆囊管胆道造影与外引流的装置
本技术专利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经胆囊管胆道造影与外引流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腹腔镜胆道手术中经胆囊管胆道置管造影与外引流,目前国内尚无专用性经胆囊管胆道造影与引流导管,多以输尿管导管或硬膜外导管作为引流导管,并采用丝线结扎或套扎胆囊管方式固定经胆囊管胆道内放置的造影与引流导管。为了防止拔管后不发生胆囊管残端胆漏,需术后带管2周或更长时间,待窦道形成、窦道成熟后方可拔除导管,患者带管时间长、生活不便,没有充分体现微创治疗的理念。经胆囊管胆道置管造影与外引流,需一更优的经胆囊管胆道置管技术,以实现早期拔管及拔管后不发生胆囊管残端胆漏,一旦此技术难题得以解决,经胆囊管胆道置管引流这一技术便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受益于患者。因此解决这一类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此技术是在对经胆囊管胆道造影与外引流的装置的设计予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专利提供一种简便、效优及可靠的经胆囊管胆道造影与外引流的装置。本技术专利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所述装置由专用性经胆囊管胆道造影与引流导管、专用性弹性固定夹两部分构成。专用性经胆囊管胆道造影与引流导管,导管前方4~5厘米处带有一柱状气囊,在胆道造影时,气囊在胆囊管内充气或注水扩张后,借用胆囊管自身的固定作用进行胆道造影。导管型号为F3、F4、F5、F6,管身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57-60%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40%-43%硫酸钡和0.1-0.3%蓝色染料)制成,此导管具有一定硬度,方向感好,便于插入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内,并能承受较强压力,不被压瘪。专用性弹性固定夹采用医疗级乙缩醛聚合物或医用可吸收材料(聚乙醇酸、聚对二氧环已酮)制成,固定夹由起外固定作用的母夹和起限位作用的子夹构成。外固定作用的母夹,呈内外双层叠加的U型结构,双层叠加的U型结构使母夹双臂更具弹性、可塑性,消除了在固定过程中双臂被折断的顾虑。利用夹子远端压力较小的原理,子夹前端设有限位槽,使胆囊管及引流导管位于夹子前端,确保导管不被压瘪、引流通畅,又可以轻松拔管,无拔管困难,并在拔除导管后自动夹闭胆囊管。一种经胆囊管胆道造影与外引流的装置,包括引流导管和用于固定引流导管的结扎夹,所述引流导管包括气囊管和导管,所述气囊管的前端设有柱状气囊,所述导管内插有导丝,所述结扎夹包括母夹和子夹,所述母夹采用可拆卸双层结构,包括外层夹和内层夹,所述内夹的底部设有凸块,所述外层夹上设有和所述凸块相适配的插槽,所述子夹置于所述内层夹内,所述子夹的内壁上设有和所述引流导管形状相对应的限位槽。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管表面位于所述柱状气囊的前方均匀设有若干个侧孔,侧孔孔径小于引流导管内径。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气囊管连接支管,所述支管的管口处设有用于连接注射器的活瓣装置。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柱状气囊设置在导管前方4~5cm处,所述侧孔设置在距离所述导管顶端0.5-1.5cm处。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管型号为F3、F4、F5、F6。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引流导管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医用高分子材料其组分包括57-60%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40%-43%硫酸钡和0.1-0.3%蓝色染料。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母夹为U型夹体,所述子夹为V型夹体,所述母夹内侧壁沿中线位置设有滑轨,所述子夹的外侧壁设有和所述滑轨相适配的滑槽。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母夹的外层夹的两夹臂顶端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内层夹的卡齿。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母夹的内层夹的两夹臂顶端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子夹的第二卡齿。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子夹前端的锁合面上覆有倒刺状结构。本技术提供一种经胆囊管胆道造影与外引流的装置,在进行胆道引流过程中,将引流导管经胆囊管插入胆道内,结扎夹对胆囊管及引流导管进行固定,结扎夹的母夹由内外双层叠加构成,使U型母夹的双臂更具弹性、可塑性,消除了在固定过程中双臂被折断的顾虑;利用结扎夹远端压力小的原理,在子夹前端设有限位槽,胆囊管及引流导管位于夹子前端,由于结扎夹具备弹性,确保导管不被压瘪、引流通畅,又可以轻松拔管,无拔管困难,一旦拔除引流导管后,结扎夹即可自动闭合胆囊管,防止胆囊管残端胆漏的发生,使引流导管可以尽早拔除。子夹内壁前端的锁合面上覆有的倒刺状结构,可以防止被夹的胆囊管及引流导管滑脱。本技术专利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简单,操作简捷、方便、安全,其在固定过程中胆囊管、引流导管不会发生滑脱,起到固定导管进行胆汁引流的作用,使得导管不被夹闭又可轻松拔管,一旦导管拔除,结扎夹的弹性作用力下,即可自动闭合胆囊管,防止胆漏的发生,使引流导管可以尽早拔除,缩短了手术时间和病人的恢复时间,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结扎夹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引流导管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实施参考示意图;其中:1-引流导管,2-结扎夹,3-气囊管,4-导管,5-柱状气囊,6-导丝,7-母夹,8-子夹,9-外层夹,10-内层夹,11-凸块,12-插槽,13-限位槽,14-卡齿,15-锯齿,16-凸齿,17-支管,18-活瓣装置,19-滑轨,20-滑槽,21-倒刺状结构,22-侧孔,23-胆囊管,24-第二卡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如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经胆囊管胆道造影与外引流的装置,包括引流导管1和用于固定引流导管的结扎夹2,所述引流导管包括气囊管3和导管4,所述气囊管3的前端距离导管4顶端4cm处设有柱状气囊5,所述导管4内插有导丝6,所述结扎夹2包括母夹7和子夹8,所述母夹7采用可拆卸双层结构,包括外层夹9和内层夹10,所述内层夹10的底部设有凸块11,所述外层夹9上设有和所述凸块11相适配的插槽12,所述子夹8置于所述内夹10内,所述子夹8的内壁上设有和所述引流导管形状相对应的限位槽13,所述外层夹9的两夹臂顶端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内夹10的卡齿14,所述母夹7的内层夹10的两夹臂顶端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子夹8的第二卡齿24,所述内层夹10的两个外夹壁上设有两个锯齿15,所述外层夹9的内夹臂上设有和所述锯齿15相互咬合的凸齿16。所述气囊管3连接支管17,所述支管17的管口处设有用于连接注射器的活瓣装置18,所述母夹7为U型夹体,所述子夹8为V型夹体,所述内层夹10内壁沿中线位置设有凸形滑轨19,所述子夹8的外侧设有和所述凸形滑轨19相适配的凹形滑槽20,所述子夹前端的锁合面上覆有倒刺状结构21。所述导管4表面位于所述柱状气囊的前方均匀设有若干个侧孔22,所述侧孔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胆囊管胆道造影与外引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导管和用于固定引流导管的结扎夹,所述引流导管包括气囊管和导管,所述气囊管的前端设有柱状气囊,所述导管内插有导丝,所述结扎夹包括母夹和子夹,所述母夹呈可拆卸的内外双层叠加的U型结构,包括外层夹和内层夹,所述内层夹的底部设有凸块,所述外层夹上设有和所述凸块相适配的插槽,所述子夹置于所述母夹内,所述子夹的内壁上设有和所述引流导管形状相对应的限位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胆囊管胆道造影与外引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导管和用于固定引流导管的结扎夹,所述引流导管包括气囊管和导管,所述气囊管的前端设有柱状气囊,所述导管内插有导丝,所述结扎夹包括母夹和子夹,所述母夹呈可拆卸的内外双层叠加的U型结构,包括外层夹和内层夹,所述内层夹的底部设有凸块,所述外层夹上设有和所述凸块相适配的插槽,所述子夹置于所述母夹内,所述子夹的内壁上设有和所述引流导管形状相对应的限位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胆囊管胆道造影与外引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表面位于所述柱状气囊的前方均匀设有若干个侧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胆囊管胆道造影与外引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管连接支管,所述支管的管口处设有用于连接注射器的活瓣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经胆囊管胆道造影与外引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气囊设置在导管前方4~5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辉球徐云霞管月恒
申请(专利权)人:管辉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