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热回收毛细管辐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5667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热回收毛细管辐射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就是在单水冷新风除湿机组的基础上,增加前置全热交换器、后置显热交换器和后置湿膜加湿器,并对表冷器进行重新设计,增大表冷器的换热能力,利用前置全热交换器,对新风进行预冷除湿,再用表冷器对新风进行二次冷却除湿,这样即使是在除湿高负载工况下,处理后的新风湿度也能达到辐射空调系统所需的要求,后置显热交换器可以是水和风热交换的盘管形式,也可以是风和风热交换的翅片板片式形式,利用后置显热交换器,对新风进行再热,提高送风温度,满足送风的舒适度要求,同时因为没有压缩机直膨制冷系统,设备的体积不需要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热回收毛细管辐射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暖通
,具体涉及一种双热回收毛细管辐射系统。
技术介绍
毛细管辐射空调应用所需的户用新风处理机组,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第一种做法是采用单水冷冷却除湿,在除湿高负载工况下,除湿能力不足,新风处理后湿度达不到要求。第二种做法是采用前端热回收加后端压缩机直膨系统来除湿,这一种做法为了减少设备体积,配置的压缩机系统普遍偏小,同样在除湿高负载工况下,除湿能力不足,新风处理后的湿度达不到要求,同时由于设备中包含了一套压缩机制冷系统,新风除湿机组的故障率相对会增加不少,而对户式用的新风除湿机组,故障率的增加,意味着服务成本的大幅增加,尤其是小户型的用户,一般采用的是吊顶式新风除湿机组,除了维修更加困难外,还会额外增加室内运行噪音。第三种做法是采用多级除湿的方式,比如采用前端表冷器除湿加后端压缩机直膨系统除湿,这种双冷源除湿机在设计合理的情况下,可以将新风的湿度处理到满足要求,但同样设备中包含了一套压缩机制冷系统,设备的整体故障率和运行噪音都会增加。第一种和第二种做法的户用新风处理机组,由于除湿能力不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满足室内湿度要求,设备往往经常处于全回风工作状态,室内新风换气次数远小于1次/小时,室内空气品质无法达到舒适的要求。以上三种做法的户用新风处理机组,为了减少设备体积,往往均没有包含加湿功能,对于冬季干燥地区,为了达到室内舒适的目的,需要额外配置单独的新风加湿器,并需要单独的人工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热回收毛细管辐射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毛细管辐射空调设备体积大、没有加湿功能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热回收毛细管辐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热回收毛细管辐射系统包括容纳空间、全热交换器、新风风机、显热交换器和排风机,所述容纳空间包括排风出口区、新风进风区、排风输送区、新风输送区、室内回风区和新风送风区,所述排风出口区设置有排风口,所述新风进风区设置有新风进风口,所述室内回风区设置有室内回风口,所述新风送风区设置有新风送风口,所述排风机设置于所述排风输送区中,所述新风风机设置于新风输送区中,所述全热交换器具有相连通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以及相连通的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显热交换器具有相连通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以及相连通的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排风出口区与所述全热交换器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排风输送区与所述全热交换器的第一出口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区与所述全热交换器的第二入口连通,所述新风输送区与所述全热交换器的第二出口连通;所述室内回风区与所述显热交换器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排风输送区与所述显热交换器的第一出口连通,所述室内回风区与所述显热交换器的第二入口连通,所述新风送风区与所述显热交换器的第二出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双热回收毛细管辐射系统还包括新风初效滤网,所述新风初效滤网设置于所述新风进风区中,所述新风进风口经过新风初效滤网与所述全热交换器的第二入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双热回收毛细管辐射系统还包括新风高效滤网,所述新风高效滤网设置于所述新风进风区中,所述新风进风口依次经过新风初效滤网和新风高效滤网与所述全热交换器的第二入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双热回收毛细管辐射系统还包括表冷器,所述表冷器设置于所述排风输送区中,所述表冷器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一步地,所述双热回收毛细管辐射系统还包括加湿器,所述加湿器设置于所述排风输送区中,所述加湿器具有进水口和湿气出口,所述加湿器的进水口通过电磁阀控制通断。进一步地,所述双热回收毛细管辐射系统还包括回风初效滤网,所述回风初效滤网设置于所述室内回风区中,所述室内回风口通过所述回风初效滤网与所述显热交换器的第一入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容纳空间由外壁所围成,所述排风出口区、新风进风区、排风输送区、新风输送区、室内回风区和新风送风区由内壁和外壁分隔容纳空间所形成,所述排风出口区、新风输送区和室内回风区沿容纳空间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所述新风进风区、排风输送区和新风送风区沿容纳空间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所述排风出口区和新风进风区沿容纳空间的宽度方向排布,所述排风输送区、新风输送区沿容纳空间的宽度方向排布,所述室内回风区和新风送风区沿容纳空间的宽度方向排布。进一步地,所述全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排风出口区、新风进风区、排风输送区和新风输送区的十字相交处,所述显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排风输送区、新风输送区、室内回风区和新风送风区的十字相交处。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专利就是在单水冷新风除湿机组的基础上,增加前置全热交换器、后置显热交换器和后置湿膜加湿器,并对表冷器进行重新设计,增大表冷器的换热能力,利用前置全热交换器,对新风进行预冷除湿,再用表冷器对新风进行二次冷却除湿,这样即使是在除湿高负载工况下,处理后的新风湿度也能达到辐射空调系统所需的要求,后置显热交换器可以是水和风热交换的盘管形式,也可以是风和风热交换的翅片板片式形式,利用后置显热交换器,对新风进行再热,提高送风温度,满足送风的舒适度要求,同时因为没有压缩机直膨制冷系统,设备的体积不需要增加。利用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双热回收毛细管辐射系统,既满足了毛细管辐射系统室内舒适度的需要,也因为取消了压缩机直接膨胀系统,降低了系统的潜在故障率,提高了新风除湿系统的可靠性,并降低了运行噪音。利用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双热回收毛细管辐射系统,在运行时,室内侧空气参数基本保持不变,除湿时室内侧空气温度较低、湿度较小,焓值比较小,而室外新风侧空气则温度高、湿度大,焓值比较高,两者差异比较大,尤其是在除湿高负载工况下,两者差异更大,前置全热交换器的全热交换效率也比较高,因此新风除湿过程能够降低较多能耗,能源消耗效率提高比较大。在制热季节,室外新风先与室内排风两者的焓值同样相差较大,全热交换过程依然具有较高的效率,同样对能源消耗效率提高比较大,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全年运行能耗,提高全年运行能源消耗效率。利用本专利技术专利设计的新风除湿系统,相比较于双冷源的新风除湿系统,结构更为简单,性能更可靠,成本更低,安装维护简易。按照本专利技术专利提供的技术方案,使用前置全热交换器预冷除湿,再使用低温水表冷器二次除湿,以及后置显热交换器进行再热,在设计合理的情况下,系统无论在低环温气候下,还是在高温高湿气候下,都可以将新风的含湿量处理到7.8g/kg干空气以下,送风干球温度在15℃以上,同时对新风进行过滤,冬季还可以进行加湿处理,满足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对新风处理的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热回收毛细管辐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热回收毛细管辐射系统包括容纳空间(100)、全热交换器(3)、新风风机(4)、显热交换器(7)和排风机(9),所述容纳空间(100)包括排风出口区(101)、新风进风区(102)、排风输送区(103)、新风输送区(104)、室内回风区(105)和新风送风区(106),所述排风出口区(101)设置有排风口(107),所述新风进风区(102)设置有新风进风口(108),所述室内回风区(105)设置有室内回风口(109),所述新风送风区(106)设置有新风送风口(110),所述排风机(9)设置于所述排风输送区(103)中,所述新风风机(4)设置于新风输送区(104)中,所述全热交换器(3)具有相连通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以及相连通的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显热交换器(7)具有相连通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以及相连通的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排风出口区(101)与所述全热交换器(3)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排风输送区(103)与所述全热交换器(3)的第一出口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区(102)与所述全热交换器(3)的第二入口连通,所述新风输送区(104)与所述全热交换器(3)的第二出口连通;所述室内回风区(105)与所述显热交换器(7)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排风输送区(103)与所述显热交换器(7)的第一出口连通,所述室内回风区(105)与所述显热交换器(7)的第二入口连通,所述新风送风区(106)与所述显热交换器(7)的第二出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热回收毛细管辐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热回收毛细管辐射系统包括容纳空间(100)、全热交换器(3)、新风风机(4)、显热交换器(7)和排风机(9),所述容纳空间(100)包括排风出口区(101)、新风进风区(102)、排风输送区(103)、新风输送区(104)、室内回风区(105)和新风送风区(106),所述排风出口区(101)设置有排风口(107),所述新风进风区(102)设置有新风进风口(108),所述室内回风区(105)设置有室内回风口(109),所述新风送风区(106)设置有新风送风口(110),所述排风机(9)设置于所述排风输送区(103)中,所述新风风机(4)设置于新风输送区(104)中,所述全热交换器(3)具有相连通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以及相连通的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显热交换器(7)具有相连通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以及相连通的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排风出口区(101)与所述全热交换器(3)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排风输送区(103)与所述全热交换器(3)的第一出口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区(102)与所述全热交换器(3)的第二入口连通,所述新风输送区(104)与所述全热交换器(3)的第二出口连通;所述室内回风区(105)与所述显热交换器(7)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排风输送区(103)与所述显热交换器(7)的第一出口连通,所述室内回风区(105)与所述显热交换器(7)的第二入口连通,所述新风送风区(106)与所述显热交换器(7)的第二出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热回收毛细管辐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热回收毛细管辐射系统还包括新风初效滤网(1),所述新风初效滤网(1)设置于所述新风进风区(102)中,所述新风进风口(108)经过新风初效滤网(1)与所述全热交换器(3)的第二入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热回收毛细管辐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热回收毛细管辐射系统还包括新风高效滤网(2),所述新风高效滤网(2)设置于所述新风进风区(102)中,所述新风进风口(108)依次经过新风初效滤网(1)和新风高效滤网(2)与所述全热交换器(3)的第二入口连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刚
申请(专利权)人:静创美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