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竖送竖排新风系统建筑物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4117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2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竖送竖排新风系统建筑物,采用竖直方向多层、水平方向多条过道的空气隔离结构,建筑物包括新风配送层和若干平层,平层内设有若干送排风模块,若干条过道将若干送排风模块之间通过空气隔开,送排风模块包括至少一功能空间单元;竖送竖排新风系统采用三段式立体送风排风,包括新风配送层环境新风水平压入并由新风竖井竖向输送、新风各个平层扩展置换污浊空气、各个平层污浊空气汇集竖井竖向排出,解决了大体量、超大体量建筑物的通风问题,即新风进入、污浊空气排出问题,实现增加建筑物三维尺度、增加建筑物体量、降低比表面积、提高容积率的技术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竖送竖排新风系统建筑物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内通风
,特别涉及一种采用竖送竖排新风系统建筑物。
技术介绍
在传统建筑物设计规范下,建筑物结构设计要满足自然通风采光指标的刚性约束。要使建筑物满足自然采光通风的约束性要求,设计师们必然要采用多栋分立、单栋建筑物厚度减薄、每栋建筑物设置采光通风构造缝等技术措施,实现建筑物南北通透,实现厨房卫生间窗户对外,保证充足的自然采光通风。而采用建筑物多栋分立、单栋建筑物厚度减薄、每栋建筑物设置专用采光通风构造缝等技术措施,必然导致各栋建筑物外立面面积大、有效建筑面积小,最终反映在比表面积这个指标上就是建筑物的比表面积大。建筑物群容积率,是该建筑物群地上建筑总面积与总占地面积的比值,反映空间利用系数和拥挤程度。建筑物的比表面积,是该建筑物总外表面积与总建筑面积的比值,是反映建筑物能量特性、结构特性的核心指标。建筑物的比表面积大,是建筑物外表面积大、居住空间单位建筑面积均摊外表面积大、建筑能耗高、外墙材料消耗多、施工工艺复杂、建筑群总体容积率低、房价高企的根本原因之一。房价高企与住宅建筑能耗高企,是房地产行业备受诟病的两大问题。房价高企的推手固然是地价,但是容积率又是房价的对冲因素,容积率低则进一步抬高房价,容积率高则降低房价。住宅建筑能耗之所以居高不下,固然与墙体保温材料性能和空调等住宅能量设备性能有关,但是容积率和住宅建筑比表面积也是对冲因素,容积率高、住宅建筑物比表面积小,则居住空间单位建筑面积均摊的外墙表面积小,与环境能量交换强度低,建筑能耗低;反之,容积率低、住宅建筑物比表面积大,则居住空间单位建筑面积均摊的外墙表面积大,与环境能量交换强度高,建筑能耗高。现在,住宅群容积率指标、住宅建筑比表面积指标,被传统规划规范和建筑设计规范所约束,制约了住宅建筑的创新发展。推动住宅建筑技术和配套技术大跨度创新,突破传统规划规范和建筑设计规范的约束,大幅度提高建筑物群容积率和大幅度降低建筑物比表面积,是解决房地产行业备受诟病的高房价与住宅高能耗两大问题的不二选择。降低建筑物比表面积、提高容积率,只有增加建筑物三维尺度、增加建筑物体量一条道路,而决定这条道路通断与否的关键,是建筑物内通风问题。能够解决建筑物深部的通风问题,即新风进入、污浊空气排出问题,增加建筑物三维尺度、增加建筑物体量、降低比表面积、提高容积率的目标理想就能够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建筑物内通风问题,即新风进入、污浊空气排出问题,实现增加建筑物三维尺度、增加建筑物体量、降低比表面积、提高容积率的技术目标,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竖送竖排新风系统建筑物,采用竖直方向多层、水平方向多条过道的空气隔离结构,所述建筑物包括新风配送层和若干平层,所述平层内设有若干送排风模块,若干条过道将若干所述送排风模块之间通过空气隔开,所述送排风模块包括至少一功能空间单元;所述新风系统包括:至少一总送风口,设置在所述新风配送层的外墙上;送风主通道,水平设置在所述新风配送层内,其至少一端与所述总送风口连通;若干送风分通道,分别水平设置在所述新风配送层内,并与所述送风主通道连通;若干送风竖井,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建筑物中,并贯穿若干所述平层;若干所述送风竖井分别与所述新风配送层送风主通道或/和送风分通道连通;所述送风竖井上对应各个所述平层开设若干新风口,所述新风口与对应平层内的功能空间单元连通;所述总送风口或/和若干所述送风分通道上分别设有新风模块,若干所述送风竖井连通所述总送风口或/和若干所述送风分通道上的新风模块获取新风;若干排风竖井,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建筑物中,并贯穿若干所述平层;所述排风竖井上对应各个所述平层开设若干排风口,所述排风口与对应平层内的功能空间单元连通;所述排风竖井上还设有出口,所述出口与建筑物外连通。较佳地,所述功能空间单元内设有回风管,所述回风管通过排风管或排风机与一所述排风竖井的对应平层的一所述排风口连通。较佳地,所述平层内的过道分别与该平层的对应的所述送风竖井的新风口和排风竖井的排风口连通。较佳地,所述新风配送层的外墙上设置一个所述总送风口,所述送风主通道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所述总送风口连通。较佳地,所述新风配送层的两相对侧的外墙上分别设置一个所述总送风口,所述送风主通道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总送风口连通。较佳地,所述排风竖井的开口开设在所述排风竖井的顶端。较佳地,所述新风配送层设置在所述建筑物的底部,所述排风竖井的出口开设在所述排风竖井的顶端,并与外界连通;所述送风竖井包括上下相通的上部送风竖井和下部送风竖井,所述上部送风竖井的流通截面小于等于下部送风竖井的流通截面;所述排风竖井包括上下相通的上部排风竖井和下部排风竖井,所述上部排风竖井的流通截面大于等于下部排风竖井的流通截面。较佳地,所述新风配送层设置在所述建筑物的腰部,所述排风竖井的出口开设在所述排风竖井的中部,所述出口位于所述新风配送层并与外界连通;所述送风竖井包括上下相通的上部送风竖井和下部送风竖井;所述排风竖井包括上下相通的上部排风竖井和下部排风竖井。较佳地,所述出口还与排风模块连通。较佳地,所述排风模块包括排风风机和热量回收装置,在工作时,污浊空气先进入所述热量回收装置,在该热量回收装置进行热量回收后,再通过所述排风风机排往环境大气。较佳地,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风机。较佳地,所述新风模块包括对新风进行预处理的新风预处理模块。较佳地,所述总送风口上设置一所述新风模块,此新风模块包括壳体、新风风机和新风预处理模块,所述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新风配送层的外墙上,所述壳体内具有进风腔,所述进风腔包括相连通的前部、中部和后部,所述新风预处理模块设置在所述进风腔的前部,所述进风腔的前部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新风风机设置在所述进风腔的后部,所述进风腔的后部与所述总送风口连通;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对应开设有一风口,此风口对应所述进风腔的中部,两所述风口上分别设置一门,两所述门可向所述进风腔的中部打开,当两所述门打开时,所述进风腔的前部通过这两门与中部隔开,所述风口与所述进风腔的后部相通;当两所述门将两所述风口关闭时,所述进风腔的前部与中部相通。较佳地,所述送风分通道内设置一双风道,此双风道的两出风口与至少一所述送风竖井连通;此双风道的两进风口通过一滑动门可交替打开;一新风模块设置在此双风道中的其中一风道内。本技术对建筑物的体量不做具体限制,较佳地,所述建筑物为大体量或超大体量建筑物;建筑物的比表面积为建筑物外表面积与建筑物地上建筑面积的比值,较佳地,所述建筑物的比表面积优选为10-1m2/m2数量级或10-1m2/m2以下数量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根本解决了现行建筑物新风系统送风管、排风管和构造梁三者之间的空间干涉问题,构建了立体高效的建筑物,特别是大体量、超大体量建筑物新风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竖送竖排新风系统建筑物,其特征在于,采用竖直方向多层、水平方向多条过道的空气隔离结构,所述建筑物包括新风配送层和若干平层,所述平层内设有若干送排风模块,若干条过道将若干所述送排风模块之间通过空气隔开,所述送排风模块包括至少一功能空间单元;所述新风系统包括:/n至少一总送风口,设置在所述新风配送层的外墙上;/n送风主通道,水平设置在所述新风配送层内,其至少一端与所述总送风口连通;/n若干送风分通道,分别水平设置在所述新风配送层内,并与所述送风主通道连通;/n若干送风竖井,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建筑物中,并贯穿若干所述平层;若干所述送风竖井分别与所述新风配送层送风主通道或/和送风分通道连通;所述送风竖井上对应各个所述平层开设若干新风口,所述新风口与对应平层内的功能空间单元连通;所述总送风口或/和若干所述送风分通道上分别设有新风模块,若干所述送风竖井连通所述总送风口或/和若干所述送风分通道上的新风模块获得新风;/n若干排风竖井,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建筑物中,并贯穿若干所述平层;所述排风竖井上对应各个所述平层开设若干排风口,所述排风口与对应平层内的功能空间单元连通;所述排风竖井上还设有出口,所述出口与建筑物外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竖送竖排新风系统建筑物,其特征在于,采用竖直方向多层、水平方向多条过道的空气隔离结构,所述建筑物包括新风配送层和若干平层,所述平层内设有若干送排风模块,若干条过道将若干所述送排风模块之间通过空气隔开,所述送排风模块包括至少一功能空间单元;所述新风系统包括:
至少一总送风口,设置在所述新风配送层的外墙上;
送风主通道,水平设置在所述新风配送层内,其至少一端与所述总送风口连通;
若干送风分通道,分别水平设置在所述新风配送层内,并与所述送风主通道连通;
若干送风竖井,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建筑物中,并贯穿若干所述平层;若干所述送风竖井分别与所述新风配送层送风主通道或/和送风分通道连通;所述送风竖井上对应各个所述平层开设若干新风口,所述新风口与对应平层内的功能空间单元连通;所述总送风口或/和若干所述送风分通道上分别设有新风模块,若干所述送风竖井连通所述总送风口或/和若干所述送风分通道上的新风模块获得新风;
若干排风竖井,分别竖直设置在所述建筑物中,并贯穿若干所述平层;所述排风竖井上对应各个所述平层开设若干排风口,所述排风口与对应平层内的功能空间单元连通;所述排风竖井上还设有出口,所述出口与建筑物外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竖送竖排新风系统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空间单元内设有回风管,所述回风管通过排风管或排风机与一所述排风竖井的对应平层的一所述排风口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竖送竖排新风系统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层内的过道分别与该平层的对应的所述送风竖井的新风口和排风竖井的排风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竖送竖排新风系统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配送层的外墙上设置一个所述总送风口,所述送风主通道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所述总送风口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竖送竖排新风系统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配送层的两相对侧的外墙上分别设置一个所述总送风口,所述送风主通道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总送风口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竖送竖排新风系统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风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采用竖送竖排新风系统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包括对新风进行预处理的新风预处理模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采用竖送竖排新风系统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总送风口上设置一所述新风模块,此新风模块包括壳体、新风风机和新风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世山吴飞飞李成伟韦林林应小勇刘帅帅马骥王庆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伯涵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