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片及具有该光学片的背光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5653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了一种光学片以及具有该光学片的背光组件。所述光学片包括主体、多个突起、以及多个凸凹部分。所述主体形成基板。所述主体的一个表面以平面形状提供,并且所述主体的另一表面包括具有棱柱形状的突起。每个突起由微透镜图案形成的凸凹表面所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片,更具体而言,涉及用于在光学上增强亮度特性和视角特性的光学片。
技术介绍
与其他显示设备不同,置于LCD设备的滤色器基板和薄膜晶体管(TFT)基板之间的液晶(LC)分子不是自身发光的发光材料,而是对来自外部光量进行控制以显示图像的接收光材料。因此,LCD设备不可或缺地需要用于将光照射到LC面板上的分离设备,即背光组件。背光组件包括其中形成了接收空间的模框;反射片,其安装在所述接收空间下表面上,用以将光反射到LC显示面板;光导板,其安装于所述反射器片的上表面上,用以导引光;灯单元,其安装在所述导光板和所述接收空间侧壁之间,用以发射光;光学片,其堆叠于所述导光板的上表面上,用以对光进行漫射和汇聚;以及顶架,其安装在所述模框的上部,用以覆盖范围从LC显示面板边缘处预定位置到所述模框侧边的区域。在此所述光学片包括用于漫射光的漫射片;棱镜片,其堆叠于所述漫射片的上表面上,用于会聚已漫射的光,并将会聚的光递送至LC显示面板;以及保护片,其用于保护所述漫射片和棱镜片。图1是示出相关技术LCD设备的构造的截面视图。参考图1,相关技术LCD设备60包括用于产生光的背光组件50;以及显示单元40,其设置在背光组件50的上表面上,用以接收来自背光组件50的光,并显示图像。详细地说,背光组件50包括用于产生光的灯单元51、以及用于将灯单元51所产生的光导引至LC显示面板10的导光单元。另外,显示单元40包括LC显示面板10、以及分别位于LC显示面板10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上偏光器30和下偏光器20。此外,LC显示面板10包括含有电极的TFT基板11、滤色器基板12以及置于TFT基板11和滤色器基板12之间的LC层(未示出)。详细地说,灯单元51包括用于产生光的灯51a以及包围灯51a的灯反射器51b。在该点,灯51a所产生的光入射至导光板52。灯反射器51b将灯51a所产生的光反射至导光板52,从而增加入射至导光板52的光量。另外,所述导光单元包括反射器54、导光板52和光学片53。导光板52设置于灯单元51的一侧上,用以导引来自灯单元51的光。另外,反射器54设置于导光板52的下表面上,用以将从导光板52泄漏的光反射回导光板52。同时,在导光板52的上表面上设置多个光学片,用于增强导光板所导引的光的效率。详细地说,所述光学片包括漫射片53a、棱镜片53b以及顺序堆叠于导光板52的上表面上的保护片53c。详细地说,漫射片53a使从导光板52入射的光散射,以使光的亮度分布均匀。另外,棱镜片53b的上表面中反复地形成了三棱镜,以使漫射片53a所漫射的光以与LC显示面板10的平面垂直的方向来会聚。因此,通过棱镜片53b的大部分光以与LC显示面板10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传播,以具有均匀的亮度分布。另外,设置在棱镜片53b上表面上的保护片53c保护棱镜片53b的表面。图2和3分别是图1中所示的棱镜的截面图和照片。图4是图1中所示的漫射片的照片。参见图2到图4,相关技术棱镜片100包括主体110,由光导板和漫射板漫射的光初始提供到其上;以及等腰三棱柱形的突起120,用于允许漫射的光在预定方向上传播。突起120被以条形线性地布置在主体110上。另外,等腰三棱柱形突起120具有10μm-100μm的间距,并具有随三棱镜的顶角α(通常为锐角)的角度减小而使亮度增加、视角变窄的特性。另外,图4所示的漫射片使从导光板52入射的光散射,以使光的亮度分布均匀,并将均匀分布的光提供给棱镜片100。同时,参考图2和图3,在三棱柱形突起120形成为面向前侧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突起120面向LC显示面板的情况下,经由主体110引入的漫射光被折射并会聚到前侧,但是入射至突起的倾斜表面的光却由于全内反射而不能有助于前侧的亮度增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三棱镜片100被形成为等腰三角形,或者作为替选,使棱镜片100反转设置,使得棱镜片的突起面向导光板。然而,即使在所建议的这些相关技术中,也非常难以在亮度和视角两方面均获得的理想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指向一种光学片以及具有该光学片的背光组件,其基本消除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优点、目的和特征将部分地在随后的描述中阐明,并且部分地在研究下面内容时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变得显而易见,或可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习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书面描述及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以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意图,如这里实施和广泛描述的,提供了一种光学片,包括主体;主体上布置的多个突起;设置在突起上的多个凸部,每个凸部具有从边缘到中央增加的厚度。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一种光学片,包括主体,形成基板并且具有平面形状的一个表面;多个突起,以棱柱形状形成并且设置在主体的另一表面上;以及多个凸凹部分(embossed portion),以微透镜图案而形成并且设置在突起上。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一种光学片包括主体,光被引入到其上;突起,形成在主体上并且具有预定的倾斜表面;以及以预定厚度突出的多个凸部或以预定深度凹进的多个凹部,其中凸部或凹部设置在突起的表面上,并且光的会聚效率根据凸部或凹部的数量而改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学片提高了亮度和视角。应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前面的一般描述和后面的详细描述两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的,并且目的在于提供所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所包括的用以提供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并且被结合并构成此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说明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图中图1是说明相关技术LCD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棱镜片的截面图;图3是图1中所示的棱镜片的照片;图4是图1中所示的漫射片的照片;图5和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学片的照片;图7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学片的透视图;图8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学片的平面图;图9a和9b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光学片的光学特性的图;图10和11是一曲线图,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根据凸部尺寸的光学特性;图12和13是照片,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具有以不同密度形成的凸部的光学片;图14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LCD装置的背光组件的结构的截面图。图15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LCD装置的背光组件的结构的截面图。图16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LCD装置的背光组件的结构的截面图。图17是一截面图,示出其中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两个或多个堆叠的光学片的情形。图18和19是曲线图,比较使用一个光学片的第一背光组件、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两个堆叠光学片的第二背光组件、以及使用三个相关技术漫射片的第三背光组件的光学特性。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作出详细描述,其实例在附图中说明。只要可能,相同的参考号在所有的图中用于指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图5和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学片的照片,图7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学片的透视图,图8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光学片的平面图;图9a和9b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光学片的光学特性的图。参见图5和6,光学片的截面部分具有与相关技术棱镜片类似的三角形形状,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片,包括:主体;布置在所述主体上的多个突起;以及设置在所述突起上的多个凸部,每个所述凸部具有从边缘到中央增加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哲营金湘默许宗郁金东烈李周原金敏洙申贤实金容载
申请(专利权)人:未来纳米技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