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油集中供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5645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热油集中供应系统,至少包括:储油设备和主输油管道,所述主输油管道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输油管道与储油设备连接,所述第一输油管道上连接有油泵,所述主输油管道的第二端上还连接有至少一条第二输油管道,每条所述第二输油管道的第一端上设有第一阀门,每条所述第二输油管道的第二端上设有第二阀门,在每条所述第二输油管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管道上还分别连接有空气压缩装置和制氮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户不再需要投入人工和设备来对加工热油,直接通过管道来计量获取,不仅保证了热油获取的时效性,同时也保证了热油获取的安全与卫生,同时也便于监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油集中供应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热油集中供应系统。
技术介绍
在食品加工中,几乎都需要使用到油脂。在火锅底料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牛油。由于牛油、火锅红油、棕榈油等含多饱和脂肪酸较高,常温下呈现为固体或半固体状态的食用油脂。因此,加工厂家在购买牛油后,需要将牛油熔炼为液体状态的油,然后再进一步用于食品加工中。在这一生产过程中,加工厂家需要进行存放、熔炼加工等工序,同时还需要购买相应的设备,以及还需要人工的参与。由此可见,对于油脂的获取成本较高,且对于油脂的卫生标准和安全都无法进行有效监管。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
技术介绍
的介绍,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油集中供应系统,用于解决食品加工厂中对于热油获取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解决方案为:一种热油集中供应系统,其至少包括:储油设备和主输油管道,所述主输油管道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输油管道与储油设备连接,所述第一输油管道上连接有油泵,所述主输油管道的第二端上还连接有至少一条第二输油管道,每条所述第二输油管道的第一端上设有第一阀门,每条所述第二输油管道的第二端上设有第二阀门,在每条所述第二输油管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管道上还分别连接有空气压缩装置和制氮装置。上述示例中热油集中供应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存储在储油设备中已经加工好的热油通过第一输油管道输出,然后经由油泵将热油泵入主输油管道中,直至主输油管道内充满热油,连接在主输油管道上的每条第二输油管道都是对应至少一个用户,当有用户需要用油时,只需要打开该用户对应的第二输油管道上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将热油送入对应的用户中,同时对输送给用户的热油进行计量;当主输油管道向第二输油管道输送的热油达到需求的量时,关闭第一阀门,此时再通过空气压缩装置向第二输油管道内输送压缩空气来将残留在管道内的热油挤出管道,之后关闭空气压缩装置,并打开制氮装置44向第二输油管道内输送氮气,使第二输油管道内充满氮气,并关闭第二阀门,以保证管道的清洁。本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集中对需要的热油进行加工好,然后再将加工好的热油通过主输油管道分送至各个不同的用户中,其中,所述热油可以包括牛油、火锅红油、棕榈油等含多饱和脂肪酸较高,常温下呈现为固体或半固体状态的食用油脂皆可以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系统进行输送,这样对于用户而言不再需要投入人工和设备来对加工热油,直接通过管道来计量获取,不仅保证了热油获取的时效性,同时也保证了热油获取的安全与卫生,同时也便于监管。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热油集中供应系统在一实施例中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热油集中供应系统在另一实施例中的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热油集中供应系统中控制主机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经过专利技术人的调研发现:在食品加工领域,加工厂家对于油脂的获取成本较高,且对于监管部门来说,难以对不同加工厂家的油品进行监管。且现有技术中,并未有任何技术或者相关研究,针对加工厂家对于油脂的获取成本和安全监管进行展开研究,当前还属于一个空白的状态。鉴于以上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热油集中供应系统,用于解决在目前食品加工
中,加工厂家对于油脂获取成本较高,且无法对不同加工厂家的油品质量进行监管的问题。见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热油集中供应系统在一实施例中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热油集中供应系统,至少包括:储油设备01和主输油管道02,所述主输油管道02的第一端(如图1中的左边端)通过第一输油管道03与储油设备01连接,所述第一输油管道03上连接有油泵31,所述主输油管道02的第二端(如图1中的右边端)上还连接有至少一条第二输油管道04,每条所述第二输油管道04的第一端(如图1中的左边端)上设有第一阀门41,每条所述第二输油管道04的第二端(如图1中的右边端)上设有第二阀门42,在每条所述第二输油管道0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管道上还分别连接有空气压缩装置43和制氮装置44。上述示例中热油集中供应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存储在储油设备01中已经加工好的热油通过第一输油管道03输出,然后经由油泵31将热油泵入主输油管道02中,直至主输油管道02内充满热油,连接在主输油管道02上的每条第二输油管道04都是对应至少一个用户,当有用户需要用油时,只需要打开该用户对应的第二输油管道04上的第一阀门41和第二阀门42,将热油送入对应的用户中,同时对输送给用户的热油进行计量;当主输油管道02向第二输油管道04输送的热油达到需求的量时,关闭第一阀门41,此时再通过空气压缩装置43向第二输油管道04内输送压缩空气来将残留在管道内的热油挤出管道,之后关闭空气压缩装置43,并打开制氮装置44向第二输油管道04内输送氮气,使第二输油管道04内充满氮气,并关闭第二阀门42,以保证管道的清洁。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阀门04可以为计量开关阀,或者也可以是开关阀和流量计两个独立的阀门并列连接在第二输油管道04上。具体的,所述空气压缩装置43和制氮装置44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二输油管道04连通,其中,在空气压缩装置43与第二输油管道04连通的管路上可以设有第三阀门431,在制氮装置44与第二输油管道04连通的管路上可以设有第四阀门441,以上第三阀门431和第四阀门441用于控制向第二输油管道04内输送压缩空气或氮气。在一个示例中,结合图1所示,在油泵31与储油设备01之间的第一输油管道03上还可以设有第五阀门32,所述第五阀门可以为开关阀,包括:手动阀、电动阀、止回阀等。在一个示例中,结合图1所示,在油泵31与主输油管道02之间的第一输油管道03上还可以设有第六阀门33,所述第六阀门可以为开关阀,包括:手动阀、电动阀、止回阀等。在一个示例中,结合图1所示,在主输油管道02的第一端上还可以设有第七阀门21,用于在后期对主输油管道02进行检修时,可以将油从该第七阀门21卸出。见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热油集中供应系统在另一实施例中的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主输油管道02上,所述主输油管道02分别通过管路连接于空气压缩装置43和制氮装置44,且在空气压缩装置43与主输油管道02连通的管路上设有第八阀门22,在制氮装置44与主输油管道02连通的管路上设有第九阀门23。其中,所述主输油管道02和第二输油管道04上连接的空气压缩装置43和制氮装置44,既可以是同一个空气压缩装置和制氮装置,也可以是两个分别独立的空气压缩装置和制氮装置。见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热油集中供应系统中控制主机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所示,在所述热油集中供应系统中,还可以包括控制主机05,所述控制主机05可以分别与各个阀门中的一个或多个相电性连接,用于实现自动化控制。其中,所述各个阀门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第九阀门。此外,所述控制主机还与、油泵31、空气压缩装置43和制氮装置44相电性连接,至少用于对空气压缩装置43和制氮装置44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热油集中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储油设备和主输油管道,所述主输油管道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输油管道与储油设备连接,所述第一输油管道上连接有油泵,所述主输油管道的第二端上还连接有至少一条第二输油管道,每条所述第二输油管道的第一端上设有第一阀门,每条所述第二输油管道的第二端上设有第二阀门,在每条所述第二输油管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管道上还分别连接有空气压缩装置和制氮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热油集中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储油设备和主输油管道,所述主输油管道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输油管道与储油设备连接,所述第一输油管道上连接有油泵,所述主输油管道的第二端上还连接有至少一条第二输油管道,每条所述第二输油管道的第一端上设有第一阀门,每条所述第二输油管道的第二端上设有第二阀门,在每条所述第二输油管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管道上还分别连接有空气压缩装置和制氮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油集中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包括计量开关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油集中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压缩装置和制氮装置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二输油管道连通,其中,在空气压缩装置与第二输油管道连通的管路上设有第三阀门,在制氮装置与第二输油管道连通的管路上设有第四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油集中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油泵与储油设备之间的第一输油管道上还可以设有第五阀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万绪赵典群何薇薇李晓庆张祖源张文凯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蜀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