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油输送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6658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热油输送管道,包括输油管道,所述输油管道上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至少包括一加热层,所述加热层包覆在所述输油管道表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输油热油的主要输油管道中设置加热装置来保持输油管道内热油的问题,从而避免了在对热油输送过程中因为输送距离过长或静置时间太长情形下导致热油温度降低而达不到要求或凝固等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油输送管道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热油输送管道。
技术介绍
在食品加工中,几乎都需要使用到油脂。在火锅底料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牛油。由于牛油、火锅红油、棕榈油等含多饱和脂肪酸较高,常温下呈现为固体或半固体状态的食用油脂。因此,加工厂家在购买牛油后,需要将牛油熔炼为液体状态的油,然后再进一步用于食品加工中。在这一生产过程中,加工厂家需要进行存放、熔炼加工等工序,同时还需要购买相应的设备,以及还需要人工的参与。由此可见,对于油脂的获取成本较高,且对于油脂的卫生标准和安全都无法进行有效监管。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
技术介绍
的介绍,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油集中供应系统,用于解决在热油输送过程中如何对热油的温度进行保温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解决方案为:一种热油输送管道,包括输油管道,所述输油管道上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至少包括一加热层,所述加热层包覆在所述输油管道表面上。在一些可选方案中,所述加热层具体包括:至少一条或多条管路,各条管路内充满液体的热源介质,且所述管路连接于热源介质输出装置。在一些可选方案中,各条管路各自铺设在所述输油管道表面,或各条管路交叉连通的铺设在所述输油管道表面。在一些可选方案中,所述热源介质包括蒸汽、热水或热油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在一些可选方案中,所述热源介质输出装置为蒸汽输出装置、热水加热装置或热油加热装置中的任一种装置或多种装置的组合。在一些可选方案中,所述加热层具体包括:电热带,所述电热带铺设在所述输油管道的表面。在一些可选方案中,在所述输油管道的其中一端上设置一个开关阀门;或者,所述输油管道的两端上分别设置一个开关阀门。在一些可选方案中,在所述加热装置上还包覆有一保温层。在一些可选方案中,所述保温层具体包括玻璃纤维、聚氨酯发泡或岩棉等任一保温结构,或者以上多种保温结构的组合。本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输油热油的主要输油管道中设置加热装置来保持输油管道内热油的问题,从而避免了在对热油输送过程中因为输送距离过长或静置时间太长情形下导致热油温度降低而达不到要求或凝固等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热油输送管道在一实施例中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热油输送管道在一实施例中的侧视图。图3为热油输送管道上加热装置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可以应用本专利技术热油输送管道的一个热油集中供应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经过专利技术人的调研发现:在食品加工领域,加工厂家对于油脂的获取成本较高,且对于监管部门来说,难以对不同加工厂家的油品进行监管。且现有技术中,并未有任何技术或者相关研究,针对加工厂家对于油脂的获取成本和安全监管进行展开研究,当前还属于一个空白的状态。鉴于以上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热油输送管道,用于解决在热油输送过程中如何对热油的温度进行控制的问题。请参见图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热油输送管道在一实施例中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热油输送管道在一实施例中的侧视图,图3为热油输送管道上加热装置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热油输送管道包括输油管道01,所述输油管道上设有加热装置11,其中,所述加热装置11至少包括一加热层,所述加热层包覆在所述输油管道表面上。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加热层可以具体包括:至少一条或多条管路111,所述管路包括各种输送热源介质的管体,各条管路各自铺设在所述输油管道表面,或各条管路交叉连通的铺设在所述输油管道表面,各条管路内充满液体的热源介质,且所述管路连接于热源介质输出装置112。其中,所述热源介质可以包括蒸汽、热水或热油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对应的,所述热源介质输出装置可以为蒸汽输出装置、热水加热装置或热油加热装置等。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加热层可以具体包括:电热带,所述电热带铺设在所述输油管道的表面。其中,电热带可以具体为电热丝等加热组件或设备。相比于以上采用热源介质的方式,电热带的热源输出更直接,结构更加单,但同时其成本也非常高。在一个示例中,再结合图2,在所述加热装置上还包覆有一保温层12,用于对加热装置的热源进行保温,防止能量过快流失。其中,所述保温层12可以具体包括玻璃纤维、聚氨酯发泡或岩棉等任一保温结构,或者以上多种保温结构的组合。在一个示例中,在所述输油管道的其中一端,或者两端上分别设置一个开关阀门02,用于后期检修时,便于将输油管道内的热油卸出,以及便于对其中进行保养和维护。在一个示例中,为了实现对热油输送管道内的热油的温度进行精准控制,以上热油输送管道还可以包括主控装置和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于输油管道上或/和输油管道内,所述主控装置分别连接于所述传感器和加热装置。通过主控装置可以接收温度传感器监测到热油温度,然后控制加热装置对输油管道进行加热,或者是在达到温度后,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加热等。在一个示例中,见图4,为可以应用本专利技术热油输送管道的一个热油集中供应系统的原理示意图。结合图4所示,可以将以上热油输送管道应用至热油集中供应系统中,其中,所述热油集中供应系统可以具体包括:储油设备31,所述输油管道01的第一端(如图4中的左边端)通过第一管道32与储油设备31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上连接有油泵33,所述输油管道01的第二端(如图4中的右边端)上还连接有至少一条第二管道34。其中,在每条所述第二管道34的第一端(如图4中的左边端)上设有第一阀门35,每条所述第二管道34的第二端(如图4中的右边端)上设有第二阀门36,在每条所述第二管道3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管道上还分别连接有空气压缩装置37和制氮装置38。上述示例中热油集中供应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存储在储油设备中已经加工好的热油通过第一管道输出,然后经由油泵将热油泵入输油管道中,直至输油管道内充满热油,连接在输油管道上的每条第二管道都是对应至少一个用户,当有用户需要用油时,只需要打开该用户对应的第二管道上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将热油送入对应的用户中,同时对输送给用户的热油进行计量;当输油管道向第二管道输送的热油达到需求的量时,关闭第一阀门,此时再通过空气压缩装置向第二管道内输送压缩空气来将残留在管道内的热油挤出管道,之后关闭空气压缩装置,并打开制氮装置向第二管道内输送氮气,使第二管道04内充满氮气,并关闭第二阀门,以保证管道的清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油输送管道,包括输油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管道上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至少包括一加热层,所述加热层包覆在所述输油管道表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油输送管道,包括输油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管道上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至少包括一加热层,所述加热层包覆在所述输油管道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油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具体包括:至少一条或多条管路,各条管路内充满液体的热源介质,且所述管路连接于热源介质输出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油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各条管路各自铺设在所述输油管道表面,或各条管路交叉连通的铺设在所述输油管道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油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介质包括蒸汽、热水或热油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油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介质输出装置为蒸汽输出装置、热水加热装置或热油加热装置中的任一种装置或多种装置的组合。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万绪赵典群何薇薇李晓庆张祖源张文凯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蜀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