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鲁明专利>正文

一种矿用气动液压升柱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559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用气动液压升柱泵,包括壳体、泵体、箱体以及若干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泵体、箱体以及连接管均设置于壳体内,泵体底部设有第一进液口、第二进液口和回液孔,泵体顶部设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箱体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壳体上设有工作台,工作台上设有加水口、加乳化液口、加水孔、若干透气口、气压表、接气口、驱动气开关、气压调节旋钮、高压压力表、高压卸载阀、高压出液口,加水口、加水孔均与第一箱体通过连接管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气压驱动增压泵对液体进行增压,达到1:40的增压效果;通过水液流量精准配比,通过卸压装置、回流孔实现重新流回;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减少人力,达到安全高效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用气动液压升柱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升柱泵,具体是指一种矿用气动液压升柱泵。
技术介绍
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是靠发动机或电动机驱动,从液压油箱中吸入油液,形成压力油排出,送到执行元件的一种元件。现有技术无法控制压风压力,不能精确的控制出液压力,没有缺压装置容易造成危险操作而导致安全隐患,不能将乳化液与水进行自动配比形成浪费,同时使得地下水污染加重;现有设备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且操作复杂。所以,一种使用安全、体积小、操作方便的矿用启动液压升柱泵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无法控制压风压力,不能精确的控制出液压力,没有缺压装置容易造成危险操作而导致安全隐患,不能将乳化液与水进行自动配比形成浪费,同时使得地下水污染加重;现有设备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且操作复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矿用气动液压升柱泵,包括壳体、泵体、箱体以及若干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箱体以及连接管均设置于壳体内,所述泵体底部设有第一进液口、第二进液口和回液孔,所述泵体顶部设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箱体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通过连接管分别与第一进液口、回液孔进行连通,所述第二箱体通过连接管与第二进液口进行连通;所述壳体上设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加水口、加乳化液口、加水孔、若干透气口、气压表、接气口、驱动气开关、气压调节旋钮、高压压力表、高压卸载阀、高压出液口,所述加水口、加水孔均与第一箱体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加乳化液口与第二箱体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接气口与驱动气开关连接,所述气压调节旋钮设置于驱动气开关与泵体之间的连接管上,所述气压表、高压压力表均设置于泵体上,所述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通过同一个连接管与高压出液口连接,所述高压卸载阀设置于高压出液口与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连接的连接管上;所述壳体前侧面上设有第一水位表和第二水位表,所述第一水位表与第一箱体连通,所述第二水位表与第二箱体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上还设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进一步的,所述加水口上设有第一盖体,所述加乳化液口上设有第二盖体,所述加水孔上设有第三盖体。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口分散设置于工作台上。进一步的,所述接气口和高压出液口上均设有螺纹连接件。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底部四周位置设有底座。进一步的,所述高压卸载阀包括第一高压卸载阀和第二高压卸载阀,所述第一高压卸载阀设置于泵体与高压压力表之间的连接管上,所述第二高压卸载阀设置于泵体与第一箱体之间的连接管上。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接气口与外部压风接口进行连接,通过气压驱动增压泵对液体进行增压,达到1:40的增压效果;通过水液流量精准配比,通过卸压装置、回流孔实现重新流回;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系统一体化方便安全快捷;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减少人力,达到安全高效生产;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值得大力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矿用气动液压升柱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矿用气动液压升柱泵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壳体,2、泵体,3、箱体,4、连接管,5、第一进液口,6、第二进液口,7、回液孔,8、第一出液口,9、第二出液口,10、第一箱体,11、第一箱体,12、工作台,13、加水口,14、加乳化液口,15、加水孔,16、透气口,17、气压表,18、接气口,19、驱动气开关,20、气压调节旋钮,21、高压压力表,22、高压卸载阀,23、高压出液口,24、第一水位表,25、第二水位表,26、第一把手,27、第二把手,28、第一盖体,29、第二盖体,30、第三盖体,31、螺纹连接件,32、底座,33、第一高压卸载阀,34、和第二高压卸载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种矿用气动液压升柱泵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1-2,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介绍。一种矿用气动液压升柱泵,包括壳体1、泵体2、箱体3以及若干连接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2、箱体3以及连接管4均设置于壳体1内,所述泵体2底部设有第一进液口5、第二进液口6和回液孔7,所述泵体2顶部设有第一出液口8和第二出液口9,所述箱体3包括第一箱体10和第一箱体11,所述第一箱体10通过连接管4分别与第一进液口5、回液孔7进行连通,所述第二箱体11通过连接管4与第二进液口6进行连通;所述壳体1上设有工作台12,所述工作台12上设有加水口13、加乳化液口14、加水孔15、若干透气口16、气压表17、接气口18、驱动气开关19、气压调节旋钮20、高压压力表21、高压卸载阀22、高压出液口23,所述加水口13、加水孔15均与第一箱体10通过连接管4连通,所述加乳化液口14与第二箱体11通过连接管4连通,所述接气口18与驱动气开关19连接,所述气压调节旋钮20设置于驱动气开关19与泵体2之间的连接管4上,所述气压表17、高压压力表21均设置于泵体2上,所述第一出液口8、第二出液口9通过同一个连接管4与高压出液口23连接,所述高压卸载阀22设置于高压出液口23与第一出液口8、第二出液口9连接的连接管4上;所述壳体1前侧面上设有第一水位表24和第二水位表25,所述第一水位表24与第一箱体10连通,所述第二水位表25与第二箱体11连通。所述工作台12上还设有第一把手26和第二把手27。所述加水口13上设有第一盖体28,所述加乳化液口14上设有第二盖体29,所述加水孔15上设有第三盖体30。所述透气口16分散设置于工作台12上。所述接气口18和高压出液口23上均设有螺纹连接件31。所述壳体1底部四周位置设有底座32。所述高压卸载阀22包括第一高压卸载阀33和第二高压卸载阀34,所述第一高压卸载阀33设置于泵体2与高压压力表21之间的连接管4上,所述第二高压卸载阀34设置于泵体2与第一箱体10之间的连接管上。本专利技术一种矿用气动液压升柱泵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首先将外部压风接头与接气口18进行螺纹连接,打开驱动气开关19,通过气压调节旋钮20调节进气量,外部气压进入泵体2后,泵体2内的气压便会增加,气压表17上会实时显示泵体2内气压的压力,当泵体2内的压力达到一定量后,泵体2做往复的柱塞运动,使得进入泵体2的水和乳化液进行充分的混合,然后通过第一出液口8、第二出液口9排出至高压出液口23,当出液量达到设定量时,打开第一高压卸载阀33,使得泵体2内的压力降低,液体不再从出液口流出,然后打开第二高压卸载阀34,使得剩余的液体通过回流孔7回流至第一箱体10中。本专利技术通过接气口与外部压风接口进行连接,通过气压驱动增压泵对液体进行增压,达到1:40的增压效果;通过水液流量精准配比,通过卸压装置、回流孔实现重新流回;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系统一体化方便安全快捷;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减少人力,达到安全高效生产;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值得大力推广。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用气动液压升柱泵,包括壳体、泵体、箱体以及若干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箱体以及连接管均设置于壳体内,所述泵体底部设有第一进液口、第二进液口和回液孔,所述泵体顶部设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箱体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通过连接管分别与第一进液口、回液孔进行连通,所述第二箱体通过连接管与第二进液口进行连通;/n所述壳体上设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加水口、加乳化液口、加水孔、若干透气口、气压表、接气口、驱动气开关、气压调节旋钮、高压压力表、高压卸载阀、高压出液口,所述加水口、加水孔均与第一箱体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加乳化液口与第二箱体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接气口与驱动气开关连接,所述气压调节旋钮设置于驱动气开关与泵体之间的连接管上,所述气压表、高压压力表均设置于泵体上,所述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通过同一个连接管与高压出液口连接,所述高压卸载阀设置于高压出液口与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连接的连接管上;/n所述壳体前侧面上设有第一水位表和第二水位表,所述第一水位表与第一箱体连通,所述第二水位表与第二箱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气动液压升柱泵,包括壳体、泵体、箱体以及若干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箱体以及连接管均设置于壳体内,所述泵体底部设有第一进液口、第二进液口和回液孔,所述泵体顶部设有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箱体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通过连接管分别与第一进液口、回液孔进行连通,所述第二箱体通过连接管与第二进液口进行连通;
所述壳体上设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加水口、加乳化液口、加水孔、若干透气口、气压表、接气口、驱动气开关、气压调节旋钮、高压压力表、高压卸载阀、高压出液口,所述加水口、加水孔均与第一箱体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加乳化液口与第二箱体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接气口与驱动气开关连接,所述气压调节旋钮设置于驱动气开关与泵体之间的连接管上,所述气压表、高压压力表均设置于泵体上,所述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通过同一个连接管与高压出液口连接,所述高压卸载阀设置于高压出液口与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连接的连接管上;
所述壳体前侧面上设有第一水位表和第二水位表,所述第一水位表与第一箱体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明贾晓楠贾润祥贾学义吉泽桓
申请(专利权)人:鲁明贾晓楠山西博义特煤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