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深井联动渗透补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5504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深井联动渗透补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种植层和回填土层以及包埋在所述种植层和回填土层中的渗透管网,所述渗透管网还连通设置有应急渗透井和调蓄池。渗透管网包括多个渗透井,每两个渗透井之间通过渗透横管连通,每个渗透横管上还连通有多个渗透竖管,所述多个渗透竖管相互平行并且与相应的渗透横管垂直连通设置,所述多个渗透井的每一个的外壁均设置有透水土工布,所述多个渗透井的每一个的外表面位于透水土工布的外侧还设有渗透回填区,所述渗透回填区的外表面设有透水的土工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系统能够全程通过无动力重力流完成渗透过程,增加渗透面积和渗透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深井联动渗透补给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绵城市建设和雨水资源化利用
,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深井联动渗透补给系统。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雨水作为城市水资源的一个重要来源,将雨水收集净化后再利用,既可以减轻城市防洪排涝压力,降低管网工程建设成本;又可以调节、补充地区水资源。海绵城市作为修复城市水生态的一条路径,能够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节约用水,解决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面临的水环境日益加重的生态危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传统的城市由于是大量硬化路面,导致大量降雨只能通过雨水管网外排,雨水资源不能很好利用,城市内部地下水不能得到有效的补充。自海绵城市概念提出后,先后也有一些相关关于海绵城市系统建设的技术公开,例如,申请号为CN201710158680.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栏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净化利用综合系统,包括屋顶雨水收集区、道路雨水收集区、绿地雨水收集区、集水沉沙罐、净化装置和蓄水池,所述屋顶雨水收集区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防蒸发层、土壤层、给水层和净化层;所述道路雨水收集区的底部碎石层内设置有横向和纵向集水管;所述绿地雨水收集区由上往下依次设置防蒸发层、土壤层、粗沙层、净化层;所述蓄水池中部设置有过滤格栅,上部设置有进水孔和溢水孔,底部设置有抽水水泵。本专利技术不仅可以绿化美化城市环境,而且还可以缓解城市雨洪压力,吸收雨水中的污染物,节约水资源,提高雨水利用效率,对海绵城市的面源污染控制及缓解城市缺水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但是该系统结构复杂,实际操作困难且成本高。又如,申请号为CN201710158689.4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山地海绵城市三段式雨水收集净化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系统和雨水利用系统,所述雨水收集系统包括沿山顶至山腰依次设置若干绿化槽、若干沉沙池和若干集水罐;所述雨水净化系统由若干初次净化槽和若干二次净化槽沿着山体向下呈阶梯状相互排列而成,所述初次净化槽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防冲刷层、土壤层、粗沙层和净化层;所述二次净化槽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土壤层和过滤层;所述雨水利用系统包括上部景观池和下部蓄水池,所述景观池与蓄水池之间设置有混凝土隔板。本专利技术不仅能绿化美化山体环境,具有很好的景观效果,而且能够吸收雨水中的污染物净化水体,特别适用于水资源短缺的山地海绵城市建设。但是该系统比较适用于山地城市,适用范围较小。综上可知,目前的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仍然需要进行改善,因此,有必要结合海绵城市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理念,开发出一种不仅可以绿化美化城市环境,而且还可缓解城市内涝,减少地面径流,通过渗透补充地下水,以实现海绵城市雨水利用节能利用及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的具有综合功能的雨水深井联动渗透补给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深井联动渗透补给系统,其具有缓解城市内涝,减少地面径流的功能,通过渗透补充地下水,使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吸水,从而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节约资源。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深井联动渗透补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种植层和回填土层以及包埋在所述种植层和回填土层中的渗透管网,所述渗透管网还连通设置有应急渗透井和调蓄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深井联动渗透补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管网包括多个渗透井,每两个渗透井之间通过渗透横管连通,每个渗透横管上还连通有多个渗透竖管,所述多个渗透竖管相互平行并且与相应的渗透横管垂直连通设置,所述多个渗透井的每一个的外壁均设置有透水土工布,所述多个渗透井的每一个的外表面位于透水土工布的外侧还设有渗透回填区,所述渗透回填区的外表面设有透水的土工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深井联动渗透补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井包括井盖和井口,所述井口下方的侧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连接有市政雨水管网或者地面雨水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深井联动渗透补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回填区设置于回填土层中且位于所述种植层的下方并包裹在所述渗透井的外表面,所述渗透回填区的外周包裹有透水土工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深井联动渗透补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回填区的组成材料选自鹅卵石、砂石或者珊瑚石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深井联动渗透补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渗透井和所述渗透管网的渗透井之间通过渗透横管连通,所述渗透横管上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渗透竖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深井联动渗透补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渗透井包括井盖和井口,所述井口下方的侧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连接有市政雨水管网或者地面雨水篦,所述应急渗透井的底部还设有应急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深井联动渗透补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渗透井的深度大于所述渗透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深井联动渗透补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横管和所述渗透竖管的外壁均包裹有一层透水土工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深井联动渗透补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蓄池的一端与所述渗透管网的渗透井连通,另一端与市政井连通,所述调蓄池的底部还设有两个应急泵。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雨水深井联动渗透补给系统补充地下水的过程是无动力过程,其中通过渗透管网的雨水篦、雨水管网连通渗透井收集雨水,渗透井之间用渗透管连接,有水平和竖直的渗透管,雨水通过渗透井和渗透管完成向周围土壤渗透雨水补充地下水的过程,全程通过无动力重力流完成渗透过程,应急渗透井常年都有蓄水可做应急取水点。(2)本专利技术的渗透管网中的渗透井和渗透横管、竖管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形成一种渗透网结构,能够增加渗透面积和渗透速度。应急渗透井比渗透管网的渗透井深度要深,底部设有应急泵,一般存有足够的水源供应急,比如消防、人防等。调蓄池能够为渗透管网供水和储水,在雨水充足时将多余的雨水存储起来,在地下水不足时通过将调蓄池内的水泵到渗透管网中供水,起到雨水调蓄渗透和减少外排作用;另外,调蓄池内储存的水还可用于浇灌和洗车。(3)本专利技术的海绵城市雨水深井联动渗透补给系统,在降雨时各渗透井连接附近雨水管网或雨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深井联动渗透补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种植层和回填土层以及包埋在所述种植层和回填土层中的渗透管网,所述渗透管网还连通设置有应急渗透井和调蓄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深井联动渗透补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种植层和回填土层以及包埋在所述种植层和回填土层中的渗透管网,所述渗透管网还连通设置有应急渗透井和调蓄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雨水深井联动渗透补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管网包括多个渗透井,每两个渗透井之间通过渗透横管连通,每个渗透横管上还连通有多个渗透竖管,所述多个渗透竖管相互平行并且与相应的渗透横管垂直连通设置,所述多个渗透井的每一个的外壁均设置有透水土工布,所述多个渗透井的每一个的外表面位于透水土工布的外侧还设有渗透回填区,所述渗透回填区的外表面设有透水的土工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雨水深井联动渗透补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井包括井盖和井口,所述井口下方的侧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连接有市政雨水管网或者地面雨水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雨水深井联动渗透补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回填区设置于回填土层中且位于所述种植层的下方并包裹在所述渗透井的外表面,所述渗透回填区的外周包裹有透水土工布。


5.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伟田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绵城市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